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财政:遏制腐败的利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财政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存在着不少弊端,使腐败行为有条件得逞。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课题: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法治财政。社会主义法治财政的本质,是依法治理财政,把"依法治国"的原则贯彻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必须强化预算的宪法意识;明确规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界限;使全部财政活动公开、透明,并且随时接受社会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2.
财政本质上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活动,应当是由一国的国民,通过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保证国家财政活动的有效运行。财政以民主为基础,天然地需要法治的保障,同时,财政法治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剖析我国财政法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讨论了我国财政法治化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是国家权力公共化的基础,失去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就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公共性,更不能确保国家权力仅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确保公共财政体制具有正义品性、民主品质和法治品格。财政正义体现为国家与公民财产征收关系的合理、适度。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依法按照民众意愿,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来理政府之财。财政法治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实行财政法定。  相似文献   

4.
宪政下的公共财政与预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财政转型的目标定位。宪政下公共财政问题的实质,是公民财产权与政府财政权的互动。公共财政应当体现以保障人权为宗旨,以充分实现财政民主为核心,以财政法治为保障。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政府预算基础之上的财政制度,预算制度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规范。在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中,我国应坚持财政法定原则,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完善预算法,加强预算监督。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公共财政应该是一种民主财政、法制财政、绩效财政、有限财政和阳光财政,为此,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必须从财政的公共性出发,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民主财政机制的建立、公共选择机制的形成、政府理财方式的转变、财政分配秩序的合理化来进行,从根本上实现财政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法治性是其根本属性.经济法的社会责任本位,能够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提供较行政法更为有效的法理基础;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思想和综合系统的调整方式,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法律调控机制;经济法的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能够为其提供根本性的指导.在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根本指导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法律调整应始终贯彻整体以支定收原则、事权财权相对统一原则和财政转移支付恰当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政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政缘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利益纷争,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利益冲突集中表现在财政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宪政产生、发展围绕着财政,财政是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保障,宪政赋予财政以全新的内涵,宪政国家的财政是民主财政、公平财政和法治财政。在财政体制中,预算和税收的正当性意味着纳税人的同意和授权,议会审查和监督是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宪政机制,重塑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权威是确立中国财政秩序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理论前沿》2009,(24):5-8,22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中多存在政府缺位、越位、错位问题,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清,财政收入权限划分模糊。应该正确处理好政治体制与财政体制、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三方关系,通过更合理、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政府拥有与其所承担的职责相适应的财政收入,以保障生活在不同辖区的人民群众公平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治国家的财政活动,包括组织收入活动、财产支出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财产计划管理与运营活动三个方面,它们均以财政民主主义为基础,并由财政民主主义实现对全部国家财政活动的统合.在财政民主主义之下,现代预算法制是对国家施政计划及其财政计划的实质性管控,需要遵守预算内容上的完全性原则、时间上的年度性与事前性原则、形式上的单一...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公共财政框架。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是中纪委确定的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落实这项反腐败工作的治本措施,近年来,我市着眼于加强财政管理与推进廉政建设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制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确保我市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充分认识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寿林 《理论前沿》2006,(16):35-36
防治腐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其中教育是基础,民主是根本,法制是重点,体制是核心,监督是关键,惩处是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这就要求在制定法律时必须贯彻民主原则,使立法工作民主化,以充分反映民情民意。立法的民主化,不仅指立法内容要民主,即民主的法律化,也指立法程序要民主。民主的法律化,离不开立法程...  相似文献   

13.
一、司法民主原则 在司法领域贯彻民主原则,也即司法的民主性是指司法应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审判活动应体现民主性,并应受到人民的有效监督。司法民主原则的形成与传播与社会契约论的传播密不可分。按照社会契约理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缔结的协议即“社会契约”是人类一切法权威的基础。一个民主的社会乃是政府依靠被统治者自由地表示同意的一种社会。所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现行财政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地方,文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税制,加快费改税,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法制建设,适度举债,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县乡财政解困与政府层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县乡财政、特别是中西部县乡财政面临着严重的公共财政困境。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是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存在制度缺陷,我国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过多,导致省以下财政未能彻底实行分税制。因此,要从根本上化解县乡财政困境,必须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规范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遏制腐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在实行民主制特别是实行西方式代议制民主的国家中,却有许多国家深陷腐败而无力自拔。印度这个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独立以来,逐步由一般性腐败发展到政治腐败,再到制度性腐败,说明民主制度本身并不能自动遏制腐败,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可能成为腐败的催化剂。民主制度要能够遏制腐败,要求所建立的是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民主,而与制度建设同样重要的,是所选择的制度形式是否具有使其有效发挥作用的本土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村级财政是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村级财政机制反映了国家对乡村民主治理的制度安排。税费时代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民主的实体化,然而由此而引发的村级财务锐减也进一步导致乡村民主治理实践难以有效维系。突破村级财政的硬约束,探寻国家与乡村社会合作机制是推动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原则的现代民主体制,浙江“民生民主”的实践探索,开辟了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新路径。“民生民主”机制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创造力和实践水平,而且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化解各种危机矛盾提供了新的科学民主决策的样板机制,对于坚定和完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机制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稳定,保持中国特色与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民主与法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使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得以贯彻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民主财政建设服务于公共利益,它是公共预算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合力,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具有吸引力。民主财政建设的基本路径是公共预算,可以从增强预算的公共性、代表性和民主性三个方向进行。在选择以公共预算改革为民主财政建设的基本路径时,需要注意预算权力行政化和预算支出公共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