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查办案件中充分运用直觉、联想等思维,对于解决查案难问题,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直觉抓住违纪问题直觉有利于人们从一些偶然的事件中迅速猜测、预感或察觉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联系。运用直觉办案,特别是查办经济案件,往往能从一些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2.
直觉从流动性上看确是一种“从心理到生理的全盘轰鸣”的过程 ,从状态的短暂的恒定看 ,是一种精神自由释放的契合境况 ;而从创作者倍加呵护的直觉能力看 ,至少不是与形象思维并列的一种思维能力。直觉是悟出来的 ,但直觉绝不等于顿悟 ;直觉是想出来的 ,但艺术直觉这种活跃的精灵不是反理性的 ,它活跃的方式是与理性相距甚远的非理性的 ;直觉是等出来的 ,是长期磨练后的从容引发 ,它必然包含着主体情感的高效投射  相似文献   

3.
噩梦醒来迟     
2002年11月2日,北陵军人俱乐部的讲台上,身为囚徒的贾永祥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人说,外表是内心的反映,看着贾永祥清癯、忧郁、苍老的脸,我努力地搜寻着记忆中那个神采飞扬的市法院院长,一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觉告诉我:蜕变后的重生是何等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研究自身思维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意识领域里非理性成分如直觉、灵感、潜意识等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近年这种研究因局限于自然科学和文学领域,在司法界则鲜有论及。然实践证明,非逻辑思维对司法活动,特別是刑事侦查的重要性却是不可忽视的,值得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扫描到传统逻辑之外的这片新地。本文拟以刑侦的角度,探讨直觉思维对刑侦工作的特殊作用,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梁增然 《法制与社会》2012,(34):190-191
"法律必须根据事实而不是不可靠的直觉"。在应对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过程中,孙斯坦告诉我们应当依靠理性,而非普通人的直觉——直觉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6.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11,28(4):10-13
直觉思维是一种突破传统逻辑思维的束缚,直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并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判断的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在公安情报信息研判中有着重要的功能。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情报信息,直接做出决策;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情报信息反映事物现象的性质;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范围;运用直觉思维分析犯罪嫌疑人藏匿的地点;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情报信息,发现案件线索。  相似文献   

7.
关于岳阳市市长选举的详细报道我没有读过,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则简短消息。当时,我和我的同事的直觉就是岳阳市市长的当选似乎不合  相似文献   

8.
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三个特点:(1)它是事物表现出来的本质,即它能为人们的直觉所把握;(2)它是事物本质的直接表现,即通过它能了解事物的本质;(3)它是一事物特有的标志,即它可作为区别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标准。据此,我认为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的提法值得商榷。犯罪的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指的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的科学结论,但它揭  相似文献   

9.
谢冬冰 《金陵法律评论》2004,(2):102-106,118
一般认为,抽象和直觉是对立的。卡西尔认为,艺术抽象和科学抽象是互逆的:前者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夸张的过程,后者是一个不断凝缩的过程。在卡西尔学说的基础上,朗格把抽象和直觉统一起来,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后认为,直觉中蕴涵着逻辑经验,直觉是一切抽象的开始。艺术中的抽象是直觉抽象。尽管艺术离不开这种抽象,但抽象在艺术中仍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李华斌 《中国审判》2011,(11):34-36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轻易浪费它,不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有时候,你的内心和直觉已经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10月5日,  相似文献   

11.
法官非理性因素对审判的影响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过程是实践理性的过程。司法活动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不光是法官的理性活动,法官的非理性活动也包含在其中,并发挥着作用。美国法学家波斯纳认为,实践理性被理解为当逻辑和科学不足之际人们使用的多种推理方法(包括直觉、权威、比喻、深思、解释、默悟、时间检验以及其他许多方法)。这里的直觉、默悟等就是一种非理性因素。不管我们多么强调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要不偏不倚,居中裁判,但法官也是人,其本性中的性格偏好、行为习惯、心理态度等非理性因素,对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诉讼的目的是发现真相,维护正义。但是,在古代断案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法官如何弥补弊端、判断证据。发现真相呢?各个朝代的法官各显神通。或者凭借直觉、经验大胆臆测,或用兵法计谋,有时甚至借助神明来断案,这些都是古人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一次科学展览会上,一名高中生的方案获得了一等奖.在他的方案中,力劝人们签署一份要求严格控制或完全销毁"氢氧化物"的文件.这有充足的理由,因为,这种物质会造成流汗过多和呕吐,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在气态时它会导致严重的烫伤,它是腐蚀的帮凶,它会降低汽车的刹车效率,人们在晚期癌症病人的肿瘤里发现了它.他问了50个人是否支持禁止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看不见的大猩猩作者:查布里斯(美)西蒙斯(美)译者:段然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最  相似文献   

15.
赵东伟 《法制与社会》2012,(14):268-269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在近阶段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早期,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占有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模型的结果,道德判断需要一系列的推理,而道德推理者的表现就像是一个科学家,通过形成和检验假设来获得推理结论,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判断的情绪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由快速的道德直觉,情绪所导致和产生的,进入21世纪,西方道德心理学在社会直觉模型的基础上,Haidt等人结合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道德的五基准理论这一新概念、为道德情绪与道德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17.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问题长期存在于我国建国以来的政法理论和实践之中,在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历史背景下,曾两次引起广泛的争论,但至今在人们的认识上还比较模糊。 第一次争论是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它标志着法律和政策的关系作为一个疑难问题在我国政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实质法律推理是指法官根据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的价值理由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而进行价值评价或在相互冲突而又都有一定道理的利益间进行实质权衡的推理。它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当然推理和直觉推理等种类,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正当性和职业性的特征,都可能进一步实现和促进司法公正。但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在司法实践活动中仍然要慎用法律实质推理。  相似文献   

19.
逻辑涵摄形式上满足了法官服从法律的法治要求,但是无法保证大、小前提的真、假以及推理结论的确定性。直觉论为变革普通法以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揭示出法官添加新知识的事实。然而,夸大直觉则威胁到法治。当代社会充满着各种对立、日益脆弱,需要一种能灵活处理纷争的综合性的法律发现模式:即一个直觉和涵摄并重的,一种类推、演绎、归纳和设证思维协同发挥作用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0.
SARS这场突发性的灾难,比保险代理人无数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有说服力。它就像地上的一块玻璃碴,让人们在被扎的同时想起了穿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