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覃嘉霞 《法制与社会》2014,(15):176+195
消费者协会应改名为消费者委员会,它是个官办的消费者组织,与民间的组织有区别,消费者协会的身份性质、经费来源等方面注定了它不能回归民间性,协会的名称只让它名不符实,让消费者对它产生模棱两可的印象,消费者协会改名,既顺应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消费者组织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完善消费者协会职能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仁 《法制与社会》2010,(27):197-198
2010年4月21日,武汉市消费者协会赫然出现在《武汉市餐饮行业经营规范》的制定者名单中,这不禁使人质疑消费者协会的立场和公正性。消费者协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本文拟就消费者协会的性质以及消费者协会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其职能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恶化,于是纷纷结合起来形成消费者组织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本文追溯了消费者协会的发展和产生;介绍了我国消费者协会的概况;分析了其法律属性,即应然层面上的"社会团体"和实然层面上的"准行政性";最后重点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问题,并参考国外实践,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经费来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消费者群体性纠纷日益突显,尤其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更将消费者群体性纠纷推向至高点。本文旨在结合我国消费者群体性纠纷的特点,提出团体诉讼作为完善我国消费者群体性纠纷的方法以及赋予消费者协会诉讼主体资格的立法建议,以期更有效地解决我国群体性纠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07,(10):44-45
消费者协会将该协会为消费者成功维权的一则案例列为“全市十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却被商家告上了法庭。消费者协会怎么也不能接受的是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官司,经过4年的艰难诉讼后,却输了官司。那么,消费者协会的维权行动,咋就侵权了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告成立。从此,各地的消费者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到1988年底,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000多个地、市、县成立了消费者协会或消费者委员会。我国保护消费者立法概况消费者活动的兴起,迫切需要法律的调整。在我国,党和国家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比较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颁布了许多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与保护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成立中国仲裁协会是我国仲裁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现代民商事仲裁制度的需要。我国1994年《仲裁法》对成立中国仲裁协会作出了明文规定,但10多年来,我国仲裁协会一直未能成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仲裁协会基本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即从分析中国仲裁协会的地位、性质、职能等基本问题入手,以期通过讨论形成共识,从而促进中国仲裁协会的尽快成立。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总则》第128条规定的民法特别法链接条款,将消费者保护法纳入了我国民法特别法体系,实现了消费者保护法与民法一体化的目的.这一规定既是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传统,也借鉴了《德国民法典》消费者概念一体化的经验,具有特别重要的立法价值.我国《民法总则》将消费者保护法纳入民法典体系,明确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性质属于私法,确定消费者保护法是民法特别法,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的私法规范受《民法总则》规定的基本规则的规制,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的私法规范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最新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这是台湾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大突破,其也作为三次金改的重要举措予以推进。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主要规范了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概念,设置财团法人性质的争端解决机构,构架了法制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这些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框架欠缺的祖国大陆具有多方借鉴意义,为祖国大陆构建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明确监管机构的保护职能与设置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透露,2002年第二季度消费者关于网上购物的投诉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800%。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对网络服务商也缺乏较为规范的法律约定,网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至今得不到有力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不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消费者协会的民事诉讼主体地位都被否定和限制,造成了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困难。本文认为,基于现实,应当认可消费者协会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文中着重对此观点进行了现实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早日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解决消费者协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代娟 《法学杂志》2004,25(2):79-80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了消费者有对商品品种、服务方式和经营者的选择权。但是关于经营者的选择权,该法没有规定。从经营者、消费者各自行为的性质、目的的不同,可以得出经营者的选择权与消费者的选择权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者不能选择消费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陈卓  左玲 《法制与社会》2010,(5):282-283
公益诉讼是为纠正公益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其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在我国尚未得到立法上的认可和理论界的一致认识,因而公益诉讼成为我国诉讼体制中的一个明显缺陷。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提起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应以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如消费者协会)、普通公民为主体。对于检察机关、其他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目前已无太大争议,对普通公民作为提起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目前尚有分歧。本文就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的种类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社会上人际关系中医患关系产生最早,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它是什么性质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公认的说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医患关系的性质更复杂了.因为性质不明确,医患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在适用法律上就会出现适用法律不当的问题.目前,多用"民法通则"作法律准则处理医疗纠纷,那就是把医患关系视为民事间平等的合同关系。近来有些患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又把医患关系认为是商业上的买卖关系.处理纠纷问题,适用什么法律,必须弄清纠纷的关系和性质,医患关系的性质是什么?笔者试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国际仲裁消费者的需求,《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仲裁规则》于2006年进行修改并规定了紧急保全措施。紧急保全措施采取选择性退出适用方式,体现了美国仲裁协会对紧急保全措施的信心。紧急保全措施的具体规定极富灵活性。但该规则中没有规定采取紧急保全措施后当事人应当提起仲裁的期限。中国应当在仲裁性质问题上接受契约论,各仲裁机构应规定仲裁庭采取临时措施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知情权已经超越了民事权利的范畴.同时,消费者知情权可最后归结到人权中的生存权,但又具有其他权利的性质.消费者知情权应属于一种经济法上的权利.用经济法权利的观点重新审视我国的消费者知情权并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利,推动消费者保护立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佘仁强 《人民调解》2007,(10):29-3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管辖6镇7乡4个管委会,总面积2210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近几年来,在省、市消费者协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消费者协会围绕确保稳定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了人民调解工作,为消费者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全县消费领域纠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有效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陈江波 《江淮法治》2012,(12):24-25
协会一般来说是行业社团组织,在我国,许多协会则是官办的,带有官方机构性质,但它又披着民间组织的外衣.使得它亦官亦民,既可为政也可经商,往往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由彭志刚、胡雪梅两位律师代理 的因啤酒瓶爆炸致伤消费者而引起的索赔案的一审代 理词。原告受伤后,即向江西省消费者协会投诉,并多次 向被告交涉索赔无果,被迫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类因产 品质量问题或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伤害的案件在我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颁布之前,消费者 的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获得赔偿的就更少。本 案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实施后, 在江西省因产品严重缺陷而导致消费者伤残向法院起 诉索赔的侵权责任案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20.
王仁荣 《行政与法》2010,(12):114-117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产品责任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美国的判例表明,行业协会一旦误导消费者、与协会成员共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疏于履行自己的义务,则极有可能被判决承担产品侵权责任。我国的行业协会不要随意对消费者或行业内雇员作出义务承诺,不要以规则制定者和成员单位监管者的姿态出现,不要随意发布未被研究成果证明的产品质量声明。只有这样,行业协会才会避免成为产品侵权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