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邱峰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42-145
判断句的本质是话题句,其构式义是"前项(之所以‘是’后项)的特征",据此便可对"N(就)是N"所代表的两种构式义的生成机制作出统一解释:构式1的态度义来自判断构式义基础上附加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仅起语义过滤作用而非生成作用;构式2的对立差异义来自其本身所包含的多个基本判断构式义。同时,判断构式义决定了N2必是常规范畴,而这又决定了N1和N2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2.
郭中 《求索》2012,(11):122-124
文章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通过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论证了"有+VP"和"有没有+VP"结构中的"有"和作为答句中单独的一个"有"是表肯定的副词,还讨论了肯定副词"有"的问答功能和语用价值,不仅具有表示肯定求证的功能,还具有表示确认的功能,而且在语义上有侧重确认强调客观事件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徐邦俊 《求索》2012,(12):165-167
现代汉语格式"大X的"与后续话语构成一个构式。"大"与"X"具有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大"的原型语义"空间量多"指向说话人对"X"的主观情态。构式的整体语义为:X被说话人标记,其某个特征语义按照说话人的认知心理被凸显,并作为后续话语的语用预设,显示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大X的"与后续话语之间在认知心理上呈现出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弋桓 《求索》2012,(4):176-178
谓词性短语"不A不B"属于"标记性构式",其构式义为选择义。由于AB语义关系的不同,"不A不B"的构式义又有他选和折中选两种具体的表现,呈现出词汇义影响构式义的情况。而AB的多样性及体词性AB进入"不A不B",在构式义凸现的同时AB会受到这一构式的制约。构式、构式义和词汇义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的"把+O+VR+L"构式,指的是与处所范畴相关,动词短语后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式。O是"把"后的宾语,VR是动介式结构或动趋式结构,L是语义上表处所的处所宾语。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看,"把+O+VR+L"构式的信息安排完全符合由旧到新的信息格局,体现了路径图式;该构式在实际使用中绝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该构式的构式义为"使位移主体产生位移,有新的着落点",而根据结构中主语的心理预期,这一基本构式义又可以分为"自主位移"和"非自主位移"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谭晖 《求索》2014,(7):137-141
“见过X的,没见过这么X的”是-个常见的构式,内含转折关系,“X”是个变量,-般带贬义色彩.“这么X的”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或有悖常理的,在语义上比“X的”更为突出.这-构式具有论域相同、表述灵活、新奇度高等特点.从功能-认知角度看,这-构式具有做出评价、建构语篇、反预期、注意力转移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许艳平 《理论月刊》2010,(5):128-130
词汇学和语法学各自的发展需求及国外新思潮的影响,使词义语法研究相结合成为一种必然,语义特征研究是这一必然趋势的一种体现。研究发现,这一背景下的语义特征研究存在两个观察角度,具有提取研究、表达研究及变化研究三个主要内容,呈现出与配价语法研究相结合、与认知语法研究相结合、与功能语法研究相结合和与构式语法研究相结合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史冬青 《青年论坛》2009,(6):120-121
先秦时期"就"表示动作终到点的功能已初露端倪。当"V1+就+N"式中的V1为运行动词时,随着"就"在这种句法结构中的频繁出现,句子的语义重心逐渐落到V1上,"就"的"往……去"表示运行的功能逐渐由前面的运行动词来承担,"就"慢慢失去表示运行的义素,虚化为表示动作终到点的介词,相当于"到"。"就"是先获得表终到点的功能,继而获得表示所在处所的功能的。南北朝时期,表动作发生处所的介词"就"产生。  相似文献   

9.
刘红 《统一论坛》2011,(6):12-13
"涉台外交"曾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之际,"涉台外交"的任务,是根据外交的特殊功能,把其对和平发展的促进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一)充分认识"涉台外交"的新形势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也为"涉台外交"带来新的态势。台湾"外交"按时间顺序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0.
第7题的答案值得商榷第7题的答案是B,最佳选项应是C。首先,B肢完全抛弃了题干中心句中的偏句语义,仅仅孤立地诠释正句,而C肢紧紧抓住了全句。第7题题干中心句是第一句,这是一个转折复句。第二句是补充说明第一句的。转折复句重心在转折。所谓转折,就是用偏句衬托强调语义相反相背的正句。整个中心句是在将两类反差强烈的社会现象进行对照中强调后~现象的。这一体(人权)二面(制度与实践)对比形成的社会现象,正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存在的一个最普遍现象:原则与实践相脱节,形式与内容相矛盾。对此,B肢漠然无视,C肢却一言…  相似文献   

11.
彭小球  钟应春 《求索》2012,(1):224-225,200
非对举式N不N能形成一些特殊格式,如"什么N不N"、"V什么N不N"、"管他/不管N不N"、"还N不N"等,这些格式都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对与N有关的事件表示不满。一般用在口语体中,表达一定的主观态度,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唐代五、七言诗对仗式比喻中的比喻词"疑"功能突出,用法灵活。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中它可以出现在除最后一字之外其他任何位置上。"疑"可以和其他比喻词,如"似"、"如"、"若"、"作"、"成"等在五、七言诗的上句和下句中交错对举、组配使用,形成具有语言形式美的对仗式比喻。用"疑"作为比喻词组构比喻,在唐代五、七言诗中较为常见,但学界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150组由"疑"和其他比喻词交错对举、组配使用所形成的对仗式比喻的考察,说明"疑"具有比喻词性质且有和其他比喻词功能趋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赖慧玲 《求索》2012,(7):169-170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以整合思路研究现代汉语动趋式。首先,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论证了现代汉语动趋式的构式性。其次,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统一描写和解释了动趋式的构式多义性及不同构式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动趋式的中心意义是"空间趋向",表示人或物在物理空间的位置变化。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把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将事物的状态、时间等的抽象变化类同于具体实物的空间位移变化,由"空间趋向"衍生出完成义和时体义。动趋式的不同构式意义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符合原型效应。  相似文献   

14.
皇甫素飞 《求索》2014,(8):142-146
构式是句法和语义上独特的或不规则的表达方式。紧缩构式是汉语中一种常见而又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形式、意义具有不可推导性。紧缩构式是小句整合过程中从话语组织到句法结构过渡的言语和语言单位之间的形式。其中,半实体图式构式是典型的框式结构,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固定的习语构式是实体构式,已词汇化。紧缩构式在形式、意义上都有其独特性。紧缩构式是主观复核关系构式,形式上呈对称分布,结构上具有超句法性、层级性和非还原性,语义上具有[+非事件性]、[+恒时性]、[+虚拟性]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用模糊和语用歧义是两种言语策略,在具体的讨论中把两者混淆起来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语言结构的外围因素——视点来考察这两个策略,会使它们的生成原因及其之间的区别变得明朗起来。其区别表现在:语义边界的不同、语义确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不同以及语义理解的方式不同。其在言语中体现着"礼貌原则"的语用顺应性、人价值观的趋好性和趋美性以及言语矛盾规律的艺术性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产业融合,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更高要求。"共享式发展"则在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使农民共享发展资源、机遇与成果。乡村景观在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既是乡村资源整合的外在集中表现,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素材",同时影响社会宏观环境与生态发展。对山东省而言,从现阶段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出发,将自然资源与景观表现,社会经济资源与景观表现,技术资源与景观表现代入乡村旅游与乡村景观结合起来,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在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明艳 《求索》2013,(5):158-160
“手+N”构式是“N1+N2”构式的下位构式之一。它可以分为“手(外)+N(外)”构式和“手(内)+N(外)”构式两种类型。“手”在这两种构式中的意义构建与识解有一定的区别。从意义构建上看,“手(外)+N(外)”构式的意义类型具有关系型和合成型;“手(内)+N(外)”构式的意义类型有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从识解方式上看,“手(外)+N(外)”构式中“手”的识解,可以是表征识解,可以是隐喻识解,也可以是转喻识解;“手(内)+N(外)”构式中“手”的识解都是表征型识解。  相似文献   

18.
邻避冲突为何能发生重大转折,由“僵持不下”到“皆大欢喜”?为解释这一转折过程,论文从过程视角构建“回应性软化”解释框架,并结合L县S镇变电站项目建设的案例分析发现:当邻避项目建设中面临财政资金与补偿政策限制等刚性约束的“硬结构”时,基层政府会在回应民众诉求的同时,对政策系统内外部的多方主体采取认知、态度、情绪、利益等方面疏通的“软策略”,即“回应性软化”;通过预软化、再软化与软化术,最终润滑了邻避项目政策执行,促成邻避冲突发生转变进而得以成功化解。“回应性软化”是邻避冲突情境中基层政府的策略选择,又是邻避冲突治理的主要解释变量,可进一步丰富邻避风险治理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19.
吕明臣  佟福奇 《求索》2012,(1):222-223,129
现有的研究认为"即使……也……"的意义是表让步关系,这没有完全揭示出其真正的语义内容。从逻辑意义出发,分析推理结构进而得出此格式的整体意义,这体现为三种意义:评估某事实或结论之必然;描述违反常理的现象;表明主观态度或观点。故"表极端情况"不是单纯分类,"极端情况"可并入前述三种意义之内。最后对该结构式的语义做出形式刻画,解释其语义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7,(1)
正"黄埔精神与祖国统一"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议题。在当两岸关系经过了之前8年的快速发展又转折到进入一个冷对抗时期的时候,也就是两岸关系面临更多新的挑战的时候,在未来4到8年,在"台独"全面执政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扬黄埔精神,特别是听了几位学者对于黄埔的爱国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