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从大众化的视角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成果。它具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品质。它回应了人民的重大关切,明确了国家前进方向从而引发国人的关注和思考,它的目标可望可及,给国人带来自尊自信,它极大的包容性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发声机会;中国梦的语言,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球化提供了有力工具;中国梦经广泛有效宣传,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樊维聪 《传承》2015,(1):82-83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理论本来就应当是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群众话语。随着我国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摆脱了浪漫与激进的状态,开始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各种政治现象,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大众化成为必然。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必将引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梁虹 《青年论坛》2014,(1):47-50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辛努力。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新步伐,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紧抓时代发展的新机遇,融入时代发展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开辟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梦"的解读具有深层的合理性和广泛的解释力。改造世界是"中国梦"的出场路径;社会有机体是"中国梦"的现实图景;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本真意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实践创新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具有内在张力结构的理论体系,从内涵上,"中国梦"的主体定位与本体定位都统一于人民群众,"中国梦"实现了情感理想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从特征上,"中国梦"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从功能上,"中国梦"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体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起来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国梦丰富的价值内涵,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必须从注重宣传教育、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制度保障、营造良好风尚等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7.
邢军 《人民论坛》2014,(3):216-218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改革正处于深化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思想保障.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涵,并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把握好: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圆梦关键,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赵娜娜 《前沿》2014,(23):16-1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的新的执政理念,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之强盛,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与"中国梦"的完美接轨也同时保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逐步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阈中的“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整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去理解、认识与改变世界,确立起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实践的、主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内化为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方式,直接引导、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运用这种变革了的新思维方式来理解把握和践行实现“中国梦”,将导致我们能够形成和巩固对于它的本质内涵、依靠力量及实现途径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梦有着独特的政治与经济背景。中国梦在本质属性、领导核心、保障力量、时代特征、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愿景主要包括:富强中国梦、民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统一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指涉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层面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从来都不脱离经济层面而对价值观进行孤立考察,其这一学术进路在《资本论》中有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思维抽象法,开掘出了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通过思维具体法,开掘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之间的冲突与整合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领域亟待破解的核心学理难题之一。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方法论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在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与社会发展现实维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理解和践行"中国梦"的正确马克思主义进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梦这一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宣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理论的巨大勇气、非凡的政治魄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中国梦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时代意义和民族特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全面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活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释中国和世界已经变得日益迫切,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要真正使具有话语创新意义的中国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首先需要走向学理,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通过对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的辩证把握,夯实中国梦的学理基础,从而促进中国梦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精神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正能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确立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大同梦"到"中国梦",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奋斗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清晰的思想脉络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随着时代进步和现实条件变化,"中国梦"必将增添新的内容。考察其历史渊源、思想脉络和时代内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的系列重要论述,生动诠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形象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反映。中国梦的时代价值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中国梦的内核价值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走向,中国梦的具体价值指引大连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世界的核心价值,具有明确的本质内涵和内涵的扩充逻辑。19世纪末,个人主义进入中国,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得到传播,随之形成了其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境遇与当代实存。这一事实,确证了个人主义与传统整体主义的内在冲突,也形成了中国社会对个人主义的特定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主义成长为中国社会的重要思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价值观挑战。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应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辖个人主义,应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挑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中更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同时"中国梦"也为大学自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情势,大学应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应成为社会引领的重要动力,大学应成为创新驱动的源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