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与建设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理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也十分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综合中发展的,如何不偏不倚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范畴及时而又重要;其次本学科借鉴的理论与方法有机融合问题十分突出;最后是如何有效糅合本学科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问题是现实性难题。  相似文献   

2.
《理论月刊》2007,(11):F0003-F0003
佘双好教授,男,1964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卧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副主任等。  相似文献   

3.
佘双好教授     
佘双好教授,男,1964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副主任等。  相似文献   

4.
《甘肃理论学刊》2013,(4):F0002-F0002
王学俭1955年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一层次学科领军人才,兰州大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5.
郭凤志教授,女,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法学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国培计划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培训专家,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 郭凤志教授的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习与实践》2008,(9):1-1
石云霞: 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主持人。兼任贵州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学术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2000年被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7年教师节期间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7.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学习与实践》2010,(3):F0002-F0002
丁俊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政党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2,(23):61
11月27日,"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12年会议"在北京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主持会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总工程师杨思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教授魏华林以及学术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2日,由河南师范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论坛"在河南新乡召开。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学习与实践》2009,(10):88-93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不仅在思想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深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政治中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中的政治活动"之间游移不定,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的现实窘迫,其背后则反映了学科在陷入"泛政治化"、"去政治化"和"中性化"争论之中的纠结与彷徨。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探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公共性的位移作为一个社会自然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证明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足于公众,走向学科自主与独立予以实践上的规训。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变革需要正确处理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之间的张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业人员要勇于进入公共空间,并在其中操练话语表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话语转换,建构公众的历史记忆,促进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1月10日,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型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2015年度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湖北口报等单位的百余位代表与会。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会议并讲  相似文献   

14.
社会成员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的形成并非自觉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采取"灌输"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灌输"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灌输"理论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合适的政治理论环境,使群众逐步认识并逐渐接受革命理论.但在实际运用"灌输"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因"强压"或"强灌"而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规律,在政治"灌输"中注意强化动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批判特性的研究围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思维方式转换、学科建设缺失与对策、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教育异化现象反思等形成了丰富的思考。鉴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特性尚未被提升到学科特性与实践运作的层面,该学科具有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批判精神传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批判性建构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先后历经了从工作经验方法论意识到理论思辨方法论意识再到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的转变。然而,演进历程中出现了学科研究方法使用规范不足而"窄化了"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简单移植其他学科研究方法而"弱化了"学科研究方法的中国特色、过于重视探索实践工作经验而"淡化了"学科研究立场与学术性思维等现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意识,需着力于奠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观,构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相互匹配的研究规范、借鉴最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资源,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交流互动的融洽氛围。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质的认识,大多是从以往经验和学科自身出发,而不是从科学分类和比较的角度着眼,总难免自说自话、不得其解。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等诸多相关概念的关系分别进行剖析,可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管理。改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中国特色的思想管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论坛,于2013年12月6—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论坛是武汉大学近年来承办的一次较高层次和较大规模的博士生学术盛会,它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出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开展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与渠道,有助于博士生开阔研究视野,拓展研究领域,转变思维模式,培育创新能力。本文为论坛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作用的主要表现,并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规律、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政治的发展,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对政治教育开展专题研究,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下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政治教育学成为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政治教育学的建立,必须辨明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关系,厘清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归属及研究对象,明确政治教育学实践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