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主题。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最深刻地体现了时代变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回顾和反思改革开放20多年来哲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始而实践标准,继而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而人民拥护标准。这些标准的递进与转换,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反映了改革不同阶段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的转换与深化。可以说,“检验标准”理论与改革实践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各个转折点上,都相应地提出了标准问题,起到了理…  相似文献   

2.
丁祥艳 《前沿》2009,(1):3-6
领会理论自觉的哲学意蕴,在于正确把握实践活动的双重品格,充分认识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及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批判。新的发展实践呼唤理论自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自主自觉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它是对西方发展理论话语霸权的突破和超越,是我党对国际国内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的理论反思和自觉,是我党发展现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也是最能满足我国发展需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自觉地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伟大的理论总是来自伟大的实践,同样,伟大的理论也指导伟大的实践。浙江是块实践与探索的沃土,也是一块产生思想和理论的沃土。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这块占全国1.1%的土地上,创造了占全国6.2%的经济总量,也创造了浙江发展的奇迹。理论与实践永远是紧密相连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相似文献   

5.
陈国富 《前沿》2008,(10):3-6
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其理论硬棱。离开了实践就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既是解放思想的体现,又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的实践有待于后人对它释放更多的内涵,而关注改革、不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当前反思实践标准的寓意所在,借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更具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一个满含实践意向的理论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是一个满舍实践意向的理论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从静态上说,文化自觉包括一种文化的自我认识、各种文化间的相互认识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共同本质与共同命运的总体认识和普遍追求;从动态上说,文化自觉是一个逐步扩大、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历史过程,有其具体的历史内容和时代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我们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要使我们鼓楼区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得思想解放走在前,学习理论不放松,自觉地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本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但是,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憧弄通,运用自如,决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8.
彭自成 《理论月刊》2003,42(11):41-42
理论创新应当做到审美自觉,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理论设计是一种“意象美”创造活动,智慧是创新主体所具有的美的精神形态,理论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审美判断。美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创新是一种审美追求和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领域的理论自觉,是对该领域的核心命题抱有实践反思的诉求,同时对这些诉求予以及时合理的回应与诠释。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演进,国内外民族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迫切需要民族理论界予以深刻反思与及时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体在反思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理念和范畴。文化自觉范畴的确立及其理论雏形的构建,不是凭空想象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人类学、文化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作为其理论产生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对这些理论支撑进行科学解读和溯源,既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华文化衔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时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和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1.
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在科学的方法论前提下,对作为主体实践的“理论先导”的自觉和自信,对由主体实践孕育而成的“理论抽象”的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实践体现,是增强实践自觉和实践自信、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统战理论与实践黄铸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自觉促进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提升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检验,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程度所衡量。  相似文献   

14.
学习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我们必须用创新理念去思考党的创新理论产生的背景、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内涵,同时又要用创新的精神去反思我们的实践系统,实现制度、干部能力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发挥理论研究的作用,笔者有两点认识:一、理论研究工作要自觉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当前,中央提出: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份量。这对指导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不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难以搞上去,本世纪奔小康的目标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孙慧 《学习与实践》2012,(9):103-108
站在知识论立场上的传统哲学,以一种实体化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理论路径不但没有实现为人"有意义"的生活奠基,反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相对过剩。恰恰遗忘了人和人的生活世界,失落了人的意义。传统哲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关怀人的哲学的终结,而是转向自觉探寻人类有意义的生活的可能出路,从而确立哲学本有的独特功能和生活价值。现代哲学自觉承担起了在生活世界中找寻意义的思想任务,并通过文化哲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哲学三条路径对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为人类追求理想生活和开创新世界提供了新的意义尺度,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可供反思和选择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于品海 《人民论坛》2014,(12):194-198
中国议题基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文明与历史批判的反思、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的反思、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等三个现实向度,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突显了中国的哲学反思和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自觉。中国知识分子必须重新认识和掌握中国思想,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独立的、去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构建民主党派学习型政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重在实践的过程。新阶段发展实践具备型塑民主党派的主体性,全面审视民主党派面临的系统性挑战,要求民主党派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构建学习型政党,保持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清醒把握和对新形势下自身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强调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我国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了新想法、新突破,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走改革开放发展路线的信心,为继续落实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想,对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冉 《求索》2010,(8):111-113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这种自知之明旨在强化民族文化在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地位。文化自觉具有文化的自我认同、文化间的相互体认以及对人类多元文化命运的共同认识等三要义。文化自觉的三要义反映了民族文化向"天下大同"自觉文化的发展过程及民族文化间"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有中国的思想内涵,更有世界的理论外延。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也从哲学的高度反映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创建,体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对处于文化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