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二者契合的决定性因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契合,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针对近代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毛泽东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二者进行了研究,找到二者结合的可能性;探究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结合的路径。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贡献及经验对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时也努力清除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混杂的非自觉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文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四个自信",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和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相结合"的表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完整总结,也是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浩斌 《前沿》2012,(11):54-5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为一种文化生成;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现代性理念为内核的文化价值观等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底蕴;而"共产主义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现代化价值理念"则分别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中间文化层以及文化外围。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科学体系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扬弃中日益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海燕 《理论月刊》2001,(10):19-20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之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波  赵丽 《前沿》2013,(17):163-165
从现代化进程的伊始,中国就面临着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借鉴并汲取了近代西方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现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积淀在社会和民众中的传统文化的结合。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的探索实践表明,既积极主动地汲取现代文明成果,又充分发掘运用传统文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前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 ,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另外,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13.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质、内涵、立场上存在诸多契合点和共通点,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激活和滋养的前提下融合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十个概念和范畴,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这十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范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贯性、融通性、契合性作一些探讨,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相似文献   

16.
崔锁江 《传承》2014,(7):2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维度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党的文献中不断被提出,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主义分别代表精华与糟粕,中国共产党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儒学,是高明而又成熟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实际包括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吸收、改造、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文化渊源上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毛泽东。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终其一生为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有着鲜明的生成逻辑。在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方面,是“一体两面”螺旋式上升的结果;在守正与创新内在统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基础上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的创新;在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分析方面,是时势需要与核心作用发挥的共同结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在的契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可能性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前提、内容以及互动的意义,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可 《传承》2014,(2):48-4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一直是相互变异、选择、融合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但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分析、认识这些负效应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