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舒展 《当代党员》2007,(12):55-56
每到选举学生干部时,大学校园里的“政治气氛”骤然浓厚起来。有的学生摩拳擦掌、挖空心思参与竞争,有的甚至明争暗斗,都想谋得一官半职,使校园充斥着浓烈的“官味”。  相似文献   

2.
甘甜 《廉政瞭望》2018,(12):29-30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多场比赛在北京时间深夜开哨,熬夜看球、聚会喝酒,本是乐事。然而对于爱球的公职人员来说,这个狂欢的节日里还藏有“陷阱”。部分球迷因熬夜看球.睡眠不足、精神不振,机关效能低下,工作上容易出现失职、渎职,患上“世界杯综合症”。有的球迷则要小心聚会的风险,切忌私人聚会“公款买单”,或在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参与他人安排的吃请。  相似文献   

3.
周小朋在潜逃过程中,先后办理了三个假身份证,而且,还进行了近视矫正、隆鼻、改换口形等整容手术。从大学校园到监狱里的工地,做过整容手术的潜逃犯周小朋一直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是最最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间来,高校“热”风又起,“校园民谣”——这种由大学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歌曲,在大学校园里传唱开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热”。从目前已结集出版的40首“校园民谣”看,这些歌曲所表现的主要是爱情、友谊、青春等校园里永恒的话题。由于它蕴含着一种质朴和真诚,有着浓郁的校园生活气急,正如出版商所言:“于精妙细微处吟唱着我们周围的生活”、“直抒郁结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日前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两年100%”看似奇怪,实际上正触及到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现象: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不少人一方面对别人乱穿马路扰乱交通大不为然,另一方面也不影响他自己去闯红灯破坏交通规则。甚至有的人一面对行贿受贿义愤填膺,另一方面自己又去请客送礼并“笑纳”他人送来的礼物。就拿多年来挥之不去的不正之风来说,根…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间以来,“黄牌警告”一词,在一些机关的文件里、经验材料里或者领导的讲话里不断出现,有的还作为严肃纪律的新措施新经验予以推广。“黄牌警告”从何而来?窃以为是受足球“黄牌警告”规则的影响所致吧。  相似文献   

7.
沉醉夜之黑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23):68-68
你见过真正的黑夜吗?深沉的、浓烈的、黑魃魃的夜? 儿时是有的,小学作文里,我还用过“漆黑”,还说它“伸手不见五指”。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儿歌里唱:“六月里好阳光,六月里花儿香,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每年的6月1日,我们都要纪念国际儿童节,小学生放假或开展活动,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庆祝自己的节日。但是,六一国际儿童是怎么来的,似乎很少有人深入地想一想,只知道今天是儿童节,是小孩子的节日,应该给小学生们放假。  相似文献   

9.
一些时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毛泽东热”,《昨天的中国——领袖及元帅内幕》、《红墙内外》、《毛泽东人际交往艺术》等书刊充实在大学生们那琳琅满目的书橱之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轶闻趣事触目皆是。“毛泽东热”成为当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股热潮,如何正确引导,应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寻找毛泽东”时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08,(1):63-63
日常生活中乐极生悲的事太多太多,这里只是想以此为题,提醒读者朋友在春节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加强消防安全意识.谨防乐极生悲事故的发生。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男女还是老少,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有的乡村过年的气氛浓烈,前后持续可达月余。在这“漫长”而欢乐的节目里,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校园里,每年都有这样一族人,上课时,“门前冷落鞍马稀”;宿舍里,“此睡绵绵无绝期’;图书馆则是“何日君再来”。这族人干什么都没劲,在他们的生活里,参加讨论会、讲座、晚会等一系列有益活动都从日程表上抹去,昔日的学生干部也纷纷挂靴,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懒得过问。我们不禁要问:这族人是谁?他们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梅风 《党建》2004,(11)
从媒体到身边,人们不断能耳闻目睹些个向节日“献礼”的做法。有的是筑路,有的是修桥,有的是建造商品楼,明明工程已经告毕,却偏要等到佳期节日,由地方领导剪彩,冠名向××节“献礼”。这种情形,笔者最初并没在意,以为也属正常。但如今一些地方官员玩儿此“花儿活”乐此不疲,这样的“献礼”竟然成了规矩,便不是什么正常的了吧。有的地方为此还闹出笑话。某市为便民而修桥一座。是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的大桥,原拟7月1日向党的生日“献礼”。不料,还没出6月份,桥侧一桥头堡突然裂缝坍塌。百姓惊呼,舆论哗然。如此糟糕的“豆腐渣”工程,也敢…  相似文献   

13.
微也足戒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从银库中走出来,头巾里藏有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气,高喊道:“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木锯断,水滴石穿”。遂斩了库吏。“一钱斩吏”的典故,在今天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极为放纵,认为“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能奈我何?诸如: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赌小钱,没关系”;有的人请客送礼,认为是“小意思,构不成行贿”;有的人收受礼品,认为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腐败,不…  相似文献   

14.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的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有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当咀嚼这两旬耐人寻味的诗句时,我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永不磨灭的形象——雷锋。  相似文献   

16.
双休日,到一位熟悉的老领导家串门,见客厅里挂着一幅“止谈风月”的条幅。见我不解的样子,老领导解释说:“现在有些人常上家里来谈事情,所谈之事无非是个人调职调级、工作调动之类,有的还公开要官,也有送礼的。我实在难以招架,就写了这个条幅挂在客厅里,看能不能使来访者有所觉悟。”“止谈风月”的“止”意为仅、只,其典故出自《梁书》:南朝梁时,徐勉官到左仆射中书令,为梁武帝掌书记,参与朝章仪制及  相似文献   

17.
曾令兵 《奋斗》2011,(3):62-62
近年来。各地政府机关相继开展了治理上班时间炒股票、玩游戏以及工作日中午饮酒等“刹风”行动,有的地方还出台了几个严禁、几个不准等强制性措施。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相似文献   

18.
符号 《求是》2005,(22)
生活中常常有“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与“日计有余月计不足”两种情况。比如居家过日子,有的人平日里生活节俭,掐角论分紧巴算计,过得很有些“寒碜”,然而一月下来竟有结余,一年下来,倒能添个“大件”,颇显宽裕。有的人则相反,平日里出手阔绰,并不紧巴,而到月尾岁末一算,则捉襟见肘,颇显拮据。我们的干部中也有类似的两种工作样式。有的同志平日低调、平易、谦虚、务实。每日里似乎没什么动静,镜头里很少见到他的身影,报纸上也不见他的豪言壮语,只是埋头于一个个矛盾的梳理,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从一天天看,成效似乎不佳,也不令人满意;然而一月…  相似文献   

19.
干部“走读”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这股风在一些地方更是日见盛行,似乎成了一种“常态”。许多县、乡干部工作在基层,家住县里、市里,每到周末就回去,有的甚至是天天这样“上下班”,节假日更是不见身影、找不着人。有的还热衷于往外跑、往上走,板凳坐不热,精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岗。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才已成为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得人才者得市场,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许多私营企业都感叹人才难得,有的老板为争到一名人才,不惜采用高薪聘请、提供专车、宽敞住房等优厚条件,有的还以“技术入股”、“智力股”、“年薪制”等吸引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私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一些有远见的私营企业来到大学校园公开招聘大学生,使许多人才对私营企业刮目相看。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许多私营企业老板已认识到:企业和人才的关系可谓鱼水关系,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