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一些党政机关中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企业服务月”活动、“信访接待日”活动等等。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要提高当地文明程度和促进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建设,这当然是值得提倡的好事。现实生活中,这类“活动”也确实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甚至连一些积压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也在“活动”中迎刃而解。但在一些地方,群众对这种“活动”并不特别赞许,有的群众甚至称之为“面子活动”。为什么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却遭到群众非议呢?原因在于一些“活动”一阵风,有的一年中就那么一两天…  相似文献   

2.
赵艳生 《政府法制》2011,(29):40-40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让群众参与对政府部门和党政干部的考核评议。让群众当考核干部的“评委”,打破了以往干部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是“选手”又是给自己打分的“评委”的尴尬局面。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地方,让群众当“裁判”、当“评委”给“选手”打分,往往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常常是“大众评委”的分数被打折了,占总成绩的比例很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制文摘报     
近年来,国际上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分析众说纷纭,90年代中期的“中国威胁论”曾一度在西方国家甚嚣尘上。转眼间,“中国无用论”又在一些国家、甚至在中国国内蔓延。与此同时,国人中自我感觉错位者也大有人在,但这些看法均无科学的证据,主观的臆断远远多于客观理性的分析。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发表的《综合国力评估系统(第一期工程)研究报告》却是一份理性、冷静、科学  相似文献   

4.
在查处贪污贿赂犯罪中,赃款去向往往是困扰检察机关办案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检察机关认为有罪而提起公诉的贪污贿赂案件,法院往往以赃款去向不清提出异议,甚至判决无罪。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具有一定领导职务的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手段和占有财物无法否认的情况下,便往往在赃款去向上动脑筋,找出各种推拖罪责的理由,比如将已据有的钱财说成“为公开销”、“用于公务”、“经济交往需要”、“业务应酬使用”、“办了福利”等等,企图以此来规避法律。在目前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确实存在一些违规违纪,但作犯罪处理似乎又悖于法理的“灰色”行为,给这类问题的认定带来复杂性。因此,赃款去向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针对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各地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目前情况看,乡镇干部“走读”风已基本得到遏制,大多数地方的乡镇干部已由“走读”变为“住读”。然而,随着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逐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住读’以后干些啥”就是其中之一。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初衷是转变干部作风,但仅从“走读”变成“住读”并不意味着干部的作风就转变了。如果“住读”干部仅仅是为了应付值班而住在乡镇,或无所事事地瞎溜达那么乡镇干部在群众眼中的印象并不会好转多少,相反甚至会引起群众…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思想滑坡,道德败坏,作风粗暴,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极少数干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像干部”。一些干部在平民百姓面前,趾高气扬,骄横跋扈,对人民群众动辄训斥甚至打骂,肆意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他们以封建官僚自居,自封为一地或一个单位的“土皇帝”,因此人民群众说这些人像“疯狗”。他们的“疯”,只能对着也只敢对着老百姓,在领导面前,他们往往以另一副面目出现。在领导面前他们唯唯诺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满嘴“是是是”、“对对对”、“行行行…  相似文献   

7.
一位纪检干部到基层乡镇搞党风廉政教育归来后,说:基层目前确实需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但有些县、镇领导干部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往往是嘴上道理一套一套,背转身却另搞一套,给群众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使教育工作很难收到实效。这位干部所说的情况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一段时间以来,总有这样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开展政治教育或做思想工作时,说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是另一副面孔,不仅没有按自己说的去做,有些行为还与自己宣讲的道理大相径庭。这种干部的存在,必然使思想教育工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国有和集体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厂务公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厂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像是太阳上的“黑子”,也需要引起注意。 (一)认识不统一,行动不自觉,影响厂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推进。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领导抱有应何了事的思想,认为推行厂务公开妨碍自己职权的行使,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自己给自己套“紧箍咒”,主观上不愿公开。二是有的企业或企业领导班子存在一定的问题,认为自己屁股底下不干净,不想亮相给群众。三是有的企业,由于决…  相似文献   

9.
聘请社会监督员,是政府和司法部门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加强自身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积极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基层政府和司法部门,在聘请社会监督员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主要表现为:官多民少。一些基层行政单位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大部分是带有一定职位的单位负责人,普通群众寥寥无几。有的单位竟然把聘请社会监督员当成密切单位领导之间关系的手段。你“请”我,我“请”你。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官官相护”的局面。秘而不宣。社会监督员是广大群众的代表,群众的监督意见往往要集中到监督员那里。因此,社会监督员…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派出许多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誉。但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地方,在加强作风建设中做表面文章,引起群众反感。报载,河南某镇一名领导干部,在报纸发表署名文章,吹嘘自己深入“问题”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因事实与报道大相径庭,招致群众强烈不满,一些农民甚至表示要与这个干部对簿公堂。某地一位领导干部要到基层调研,提前几天就通知了基层。到基层后,这位领导看到的都是令人…  相似文献   

11.
政务公开是防腐促廉的有效措施。一个单位的审计结果反映的是这个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是政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应当及时、全面地公开。但目前在一些基层单位,审计结果往往不公开。有的审计部门发现基层单位财务上的一些违规现象后,只是做了罚款等处理;有的把发现的问题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简单交差了事;有的在干部会或职工会上笼统说上一两句:“没有发现大问题”等,具体情况不作介绍。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群众监督,反而会加重群众的疑问,同时,也为一些有问题的干部干扰审计工作正常进行提供了机会。有…  相似文献   

12.
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为党组织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但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部实绩考核工作来看,存在这样一些“误区”:一是“一俊遮百丑”。有些地方在考核干部时,看到干部某一方面的政绩和才能比较突出,对干部的评价便一好百好,以偏概全,有的只看表象而忽视本质。二是“一绩管终身”。在干部的实绩考核工作中,有的地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干部昔日的“辉煌”上,认为这个同志历史上曾经作出贡献,而对现实表现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对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认为可以不必“叫真”。三是“一绩众人用”。…  相似文献   

13.
一些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直存在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有的单位不能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会期一拖再拖,甚至搞“会议合并”,致使领导之间的一些看法不能及时交流和沟通;有的单位在民主生活会上安排了许多业务工作内容,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研究工作的业务会;还有的单位会前不认真准备,没有征求群众的意见,议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些领导干部不能认真在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之间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即便讲问题也往往避重就轻,不触及深层次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新形势下,我们面…  相似文献   

14.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做山东潍县县令时所作。郑板桥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官尚能关心百姓疾苦,而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却是“歌声舞声酒杯声,声声入耳;难事苦事群众事,事事不闻。”不把群众放到心上,只把群众放在口上。大会小会上一套一套地讲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到群众有具体困难,却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抓大事、谋全局的,群众的具体困难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枝梢叶末的小事,不值得费劲去抓。其实“一枝一叶”看似…  相似文献   

15.
近期,笔者在下乡调研与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接触中,听到他们反映一些村干部不廉洁的情况,主要是想方设法捞钱。把自己见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作一整理,竟归纳出少数村干部“发财”的十大“秘诀”:一、倒卖粮食。收粮期间,群众要把粮食挑到粮店去交。由于交粮人多,往往一天交不上,得两天甚至三天。群众为此吃了不少交不上公粮、费时误工的苦头。于是,一些地方群众怕麻烦,不愿自己去交。一些村干部就趁机压价收粮,借倒卖粮食赚取差价。二、高息放贷。每年村里要按季度上交各种税费,有的村一时难以全部收讫,有的即使收齐了,可交完了村里开支就没钱了。…  相似文献   

16.
让人民评判     
公仆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效率怎样,应该说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为群众服务的,群众与我们打交道最多,感受最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就走了样,“群众标准”被丢在一边,“领导标准”占了上风。一些人不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为取向,而是以领导的喜恶为取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领导而轻群众”的局面呢?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怪,测评只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并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大众利益。从深层看,权力运行机制还没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一般群众还难以有效地行使自己的“主人”权利…  相似文献   

17.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关系和生活关系日益复杂。出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当前部分群众上访不断,有的甚至对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一往情深”。本人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认真分析,认为:造成部分群众痴迷上访的缘由,一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普通群众遇到问题习惯找政府,碰到纠纷找“包公”。这部分群众总认为上访时找到的官越大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19.
晚上,看完电视剧《苍天在上》,我与一位“官”朋友就“保官、升官与反腐”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不妨记录于下。笔者:这部电视剧确实很有时代意义。像你这个“官儿”辖下,这几年反腐败虽有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什么不能像黄江北那样,大刀阔斧地整治呢?友:难哪!许多腐败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正像剧中章台市发生的一些怪事一样,往往通到上面。你整治的力度大了,弄得不好,“乌纱帽”就丢了。笔者:这也是。能保住官,甚而升上大官,这对更好地带领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显然是必要的。不然,像黄江北那样,即便有个“代理市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批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这些党政领导干部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究其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他们失于监督却是他们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笔者就如何加强和搞好领导干部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领导干部要增强自律意识,进行自我监督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自己。有的领导干部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甚至认为是“小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