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刘立 《政府法制》2011,(35):17-17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率兵打到袁绍驻扎的南皮城,袁绍凭借粮草充足、城池坚固的优势,决定守而不战。曹军所带粮草不多,不可能长时间与袁军对峙。袁绍抓住曹军的这一弱点,闭门不出,避免与曹军交锋。眼看粮草即将用尽,这使曹操愁眉不展,日夜焦虑。有一天,曹操带着几位将领外出巡视。当来到高高的射雉台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唐虽 《政府法制》2012,(15):50-51
从史籍记载看,宦官大量娶妻养子出现于东汉,举个有名的例子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节就娶了老婆,收了义子,这才有后来鼎足三分天下的曹操。不过东汉时期的人并不认为宦官找老婆是一种婚娴关系,反而认为是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种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3.
曹操三令     
曹鸿骞 《政府法制》2014,(31):38-39
唯才是举《求贤令》 曹操在《求贤令》里说,用人要“唯才是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曹操手下有个叫丁斐的,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他在曹营任典军校尉时,曹操非常相信他,他有什么建议,曹操通常都能加以采纳。可是丁斐却是一个贪隔小便宜的人。建安末年,丁斐随同曹操伐吴,途中一时私心发作,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家的一头瘦牛换了公家的一头壮牛,被人告发后,受到了免官下狱的处罚。  相似文献   

4.
文博 《政府法制》2010,(6):52-53
“说曹操,曹操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哪位古人会像曹操这样,被我们随时提到。但是,现代人对曹操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5.
在充斥尊儒反法坏戏的旧戏舞台上,有一个十分显眼的“花面奸臣”,他就是人所共知的曹操。“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都有一个丑恶可憎的“活曹操”。这是“骂曹戏”产生的恶劣影响。曹操是东汉末年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地  相似文献   

6.
扬子 《政府法制》2010,(20):44-45
汉末的曹操是历史上最牛的盗墓者。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  相似文献   

7.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稍懂点历史的人。恐怕都知道上述这首三国时期曹植写的《七步诗》。曹植是大政治家曹操的小儿子。曹操死了以后,曹植的哥哥曹丕当了皇帝。他不喜欢曹植,一心想杀掉他。有一次,曹丕叫曹植走七步路写一首诗,写不出就要杀掉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在史学界早已取得共识。但在大多数市井百姓的心目中,曹操却一直是一副白脸奸臣的形象,虽然也曾有不少人想为他翻案  相似文献   

9.
《法人》2014,(6):90-92
在世人眼里,曹操是治世之能臣,更是乱世之奸雄,但其家书中隐含的惜财、用才、率真、孝亲一面,则证明曹操还是历史上最值得尊重的另类“土豪”  相似文献   

10.
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一节。关羽为报曹承相厚恩,居然敢违诸葛丞相之命,拿国家利益作交易,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按现在的逻辑讲,这算不上叛国也得是通敌。然而,关羽的“叛国”和“通敌”千百年来非但没有激起国人对他的愤恨,反而觉得他很有情有义,很够哥们儿。关羽后来被神化为仁义的化身,既和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关,也和人们推崇他重情义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三国屁     
《政府法制》2011,(33):13-13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二人小酌了几杯,席间,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尔”,吓得韬光养晦的刘备把筷子都掉落在地上。  相似文献   

12.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10,(13):58-59
曹操(155-220)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学界研究曹操的思想,观点不一,有的认为他是法家,有的认为他是儒家,还有的认为他是儒法兼治。从他的著述与活动实践来看,其思想不仅有儒家思想也有法家思想,还吸收了道家等思想,是个融汇诸家思想为一体,突出儒法兼治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书报可谓一喜一忧.所喜者,中央出台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对于因在廉洁问题上违法乱纪的,在惩处当事者之外,还要严肃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这是中央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治本之举,闻之者无不拍手称好.所忧者,读《三国演义》看到一则故事:曹操在一次行军中,因正值麦熟,为了防止人马踏坏沿途百姓麦田,遂严明军令:“大小将校,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自己所乘之马偏偏受惊踏坏麦田,若按军令,曹操恐怕只有一死,而曹操毕竟身为“领导”,最后只是“割发以代”,割掉一束头发了事.读过这段故事,不禁又让人有些担忧,追究领导的责任能否落到实处?在近几年的反腐败斗争中,一大批贪官污吏被依法严办,这些人的一桩桩罪行并不是在一朝一夕犯下的,而是有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级主管领导肯定不可能一概不  相似文献   

14.
赠与的学问     
董深纯 《政府法制》2013,(17):52-52
三国时期,汉献帝先被董卓祸害,后被李榷、郭汜挟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其处境不比街头的乞丐好。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初,也曾为给天子进奉什么礼物而伤脑筋。有的人建议送一块美玉,有的人建议送万两黄金,而曹操最终送给天子的不过是一碗热的鸡汤。果然,天子喝下鸡汤后龙颜大悦,马上封曹操为丞相。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里有个"曹操烧信"的典故。官渡之战后,曹军从袁绍军营里清理出一批书信,都是曹操手下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力排众  相似文献   

16.
“过关”与“把关”钱长来说到关,就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关羽,这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竞也过不了“情关”,《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讲的是: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以逸代劳。此刻,曹操及残兵败将如惊弓之乌,统统拿下乃...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曹操,不仅是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造诣很高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现存二十多首,这些诗和他的文章一样,生动地展示了曹操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按照“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对曹操的诗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曹操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8.
"说曹操,曹操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哪位古人会像曹操这样,被我们随时提到.但是,现代人对曹操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19.
史载:曹操率部行军,其坐骑受惊吓入麦田,违反了“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的自立军令,便立即拔下自己的一束头发以代斩首。处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会,曹操能割发代首以自责,应属难能可贵。然而,170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地方仍袭用曹公的作法便大谬不然了。例如:有的违反了党纪政纪,不是按党纪政纪追究,而是以扣发一个月奖金代之;王某领导的单位亏损近百万元,星夜送给上司一个“红包”后,上司“经过研究”,王某被调往“因工作需要”的新岗位去了;有的触犯了刑律不按刑律处罚,而以党纪政纪代之……据悉:某市有个工厂的厂长(…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冑”,是讲曹操和刘备进行政治斗争的故事,着重描绘刘备“克己复礼”阴谋复辟的罪恶活动。用马列主义观点阅读和剖析这回书,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刘少奇、林彪一类政治骗子的反革命狰狞面目,认清他们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