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反映了我国戒毒模式由过去以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为中心向现在以社区戒毒为中心的转变。戒毒也实现了从行政处罚到治疗矫正的理念嬗变。遗憾的是,现行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却偏离了这种理念,仍然固守昔日的"处罚"逻辑,制度内容和戒毒人员的权利弱化难以体现戒毒人员的主体地位和戒毒的治疗矫正性质。这种现状应得到改变,还强制隔离戒毒以应有面貌,使我国戒毒模式体系真正实现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福建省福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年至2017年以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活状态、复吸状态、家庭状况、就业情况等方面的真实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回归社会、保持操守相关因素,为打造大戒毒大矫治最后一环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主动供述未被掌握的罪行,被判处轻刑后不再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个别吸毒人员自以为是自首轻罪,不惜编造假案,试图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中。实践中机械的强制戒毒期限、繁重的公安考核任务、不畅的司法行政衔接,直接导致吸毒人员以自首轻罪的方式规避强制戒毒。文章从加强对自首的动机、内容、旁证等多方筛查入手,重塑吸毒人员固定在戒毒所参加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以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为方向,做到确有犯罪的罚当其罪、需要强戒的科学戒毒。  相似文献   

4.
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切实有效地引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防止复吸,是摆在我们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正式实施,该法取消了劳动教养戒毒,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为强制隔离戒毒,这对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也是此次《禁毒法》中的一项重大立法突破。本文从强制隔离戒毒取代劳教戒毒入手,指出了劳动教养戒毒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在认识到强制隔离戒毒是对劳教戒毒的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戒毒模式方面存在社区戒毒模式仅在少数地区尝试、自愿戒毒模式尚未建立、社区康复模式尚属空白等问题;在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方面,存在无法有效整合现有戒毒资源、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定性不明确、忽略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执行机关执行权力不统一、强制隔离戒毒的诊断评估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应从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基本构思和戒毒人员处罚及奖惩考核机制等方面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  相似文献   

7.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构建是我省目前戒毒制度的建设重点,目前,我省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构建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是强制隔离执行场所的效果。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面临选择公安强制戒毒场所和司法劳教场所的现状,二选一、二合一或者选择维持现状都是两难选择。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云南省强制隔离戒毒执行权应由公安机关统一适用更具合理性。这种安排既符合现代行政法制原则,更适应我省禁吸戒毒现实斗争需要,也为强制隔离戒毒资源整合的全国性难题提供比较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8.
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历来为戒毒场所心理矫治工作的重点.其中,心理危机预警是该项工作的前置关键环节,如能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减少或降低戒毒人员受心理危机所致伤害.通过对相关工作的梳理,同时审视现行体系亟待改进优化之处,总结戒毒人员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旌后,面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收戒人员的不断增多,使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山西省强制戒毒场所收戒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对收戒人员中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出分析建义。  相似文献   

10.
吸食毒品影响了人民身心健康、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危害了社会长治久安。戒毒,刻不容缓。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为《禁毒法》)明确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前提下,公安机关人员对吸毒成瘾者可做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作为目前我国戒毒体制下最有效戒毒措施之一,有其特定的戒毒流程: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康复矫治、回归适应,以及四个流程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教育矫治作为流程中重要一环,应根据吸毒者所处不同时期拟定不同的矫治方法,帮助其回归社会。上海市宝山区社会工作者的帮教实例和评估表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够使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之间相互衔接。为迎接日趋复杂的戒毒工作,提升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者的专业性素养,应从工作的现实和长远要求、工作内涵与属性等角度构建强制隔离戒毒的标准化队伍。为提高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效果,取得最大社会收益,应科学控制和降低强制隔离戒毒的成本,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1日《禁毒法》颁布实施,规定了四种戒毒模式,其中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是《禁毒法》中最突出的亮点。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是《禁毒法》中明文规定的一种戒毒措施,是对吸毒成瘾的戒毒人员最有效的一种戒毒措施,同时也为强制隔离戒毒后的戒毒康复、社区康复等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成本理论的角度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良性发展的有益启示,从而较好地完成劳教场所职能扩展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2.
《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戒毒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强制隔离戒毒在原有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基础上,从入所条件、戒毒时限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但是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出现了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禁毒法》主旨精神的贯彻,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禁毒法》第43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从中可以看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工作的内容及性质决定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流程的依据(一)法律依据《禁毒法》第43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第31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相似文献   

15.
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戒毒措施,强制隔离戒毒的最大社会效益是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顺利康复回归,也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最终目标.在经济学成本理论的视角下,从强制隔离戒毒成本的概念、成本的构成着手,重点分析强制隔离戒毒成本函数,进一步弄清楚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实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良性发展的四点启示即树立公正廉洁执法意识,切实做到依法管理;建设"节约型场所",努力降低会计成本;加强成本预算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提高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效果,实现戒毒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禁毒法》的规定,各地劳教场所相继承担了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新任务,并在继承劳教戒毒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一系列的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新方法。在《禁毒法》视野下如何提高戒毒实际效果,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履行《禁毒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的新职能,是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吸毒人员主动交代轻微刑事犯罪被判短期自由刑,从而规避强制戒毒执行的现象在实践中十分常见。此现象暴露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罚执行衔接上的问题。强制隔离戒毒与自由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罚,不能折抵。社区戒毒是强制隔离戒毒的后续衔接,应防止其弱化和虚化。同时立足实事求是原则,严格审查吸毒人员主动供述的案件。对于明显出于规避目的的主动供述,认定自首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8.
心理矫治工作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制隔离戒毒中的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着心理矫治无用论、心理矫治与教育矫治等同论和心理矫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论等误区.我们应依据实现戒毒人员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重建的心理矫治目标,构建合理的强制隔离戒毒心理矫治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以来,我国的戒毒工作已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其间我国的戒毒工作者从未间断过对戒毒工作的探索和发展,包括对国外比较成功的戒毒模式的借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近年来与戒毒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明显地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在禁毒实践中摸索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外转内”方式对稳定社会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出台,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戒毒体制框架下,深刻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戒毒效果,成为云南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