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华 《政府法制》2014,(14):29-29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罚俸一年半载,上缴“议罪银”便可免罪.罚俸开始施行时,主旨应该只是针对一些较小的过错,在尚不足以撤职降职的前提下轻轻地使用一下,让官员感到有点肉疼,以便从此更加严谨为官.但后来事情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东北 《政府法制》2008,(4):37-37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在清朝的官场,钱是很神通广大的。清谚云:“捐官做,买马骑。”捐官(捐纳、捐班)即清政府公开推行的用钱买官制度。按照清朝的规定,除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优伶等不得捐官外,其他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当。“某大人以捐纳致通显。初捐佐杂,既而渐次捐升至道员,俄而得记名,俄而补缺,俄而升官,俄而捐花翎,俄而加头品顶戴,历任至封疆,无非借孔方之力为之。”清朝的吴趼人在《俏皮话》中揭露了捐官即买官的实质。在清朝,官职确实已成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4,(26):55-55
清政府跟外国人做生意有个规矩,就是官方不与外商直接接触,而要通过民间的行商进行,当时广东就有“十三行”一说.行商既与外国人做生意,赚取利润,也替官方收取外商缴纳的税费,并向政府担保外国人合法经营.这样的生意带有一定的垄断性,本来应该非常好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1760年至1843年,广州先后有47家洋行开业,而在1771年至1839年间倒闭的却有37家,洋行平均寿命不足10年。  相似文献   

4.
杨念群 《政府法制》2014,(20):28-28
著名学者杨联陞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他的看法是,作息有根本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工作和游憩时间的比率,是他在社会中所取所予的一个指数.杨先生发现,中国古代王朝越到后期官员享受的假日越少,如唐代到元代十天就有一次休假,到明清却完全取消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公务员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烦剧,繁文缛节不断增加,二是皇帝权力高度集中,自己都忙得够呛,还能轻易放过手下的这些官员吗?  相似文献   

5.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头羊”,处在各种旋涡的中心,要面对诸多复杂的矛盾,处理大量棘手问题,发挥好“当家人”的主导作用。这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检察长能够总揽全局,合理确定工作的“空间”,具备协调各种关系、把握好“平衡点”的驾驭全局能力。  相似文献   

7.
清朝文人李文风在《月山丛谈》中说:“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莫知所始。如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藤,河南曰鲈,苏浙曰盐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獭,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  相似文献   

8.
“骗官”丑剧频演 2010年,一场性质恶劣的“造假骗官”丑剧,涌上公众舆论的焦点,甚至震惊了中南海高层。  相似文献   

9.
刘锴 《政府法制》2013,(20):17-17
说起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清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机关枪”——这枪十分了得,一次能连射28颗子弹,杀伤力远胜“洋枪”。更别说是传统的冷兵器——大刀、长矛和弓箭了。也难怪有人不相信——史书和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不过是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然后再装填,再射击,所以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其实,清朝时,还真就有位中国人发明了“机关枪”,只是后来束之高阁。没能广泛应用于战场上。  相似文献   

10.
北晨 《政府法制》2012,(29):24-25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是老北京对各官府机构的准确评价。从理论上说,古代官员非世袭,多是平民出身,通过科举考试才当上官员,却为何不愿给老百姓办事呢?  相似文献   

11.
如今官员与其情人们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为危险的2.0版本——情人们不再满足于拿肉体换明天,她们开始走向利益前台,当起了官员贪腐的代理人、合伙人。  相似文献   

12.
东莞东站原站长刘小平、书记廖栩珍因被拍摄到一张“乘客爬窗上车,铁路人员协助”的照片,而被指“管理不力”遭免职的消息传出后,他们便成为2010年春运第一天最引人关注的人物,上万名网友替他们喊冤,甚至筑“高楼”要留下他们。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政府法制》2009,(20):22-23
资金需要流动,但要防止出现流动性过剩。官员同样需要流动,同样也要防止出现“官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4.
朱珉迕 《政府法制》2014,(15):38-39
2013年10月27日,沪上13位经过层层选拔的青年干部,明确了未来一年的海外“新东家”.  相似文献   

15.
李松 《政府法制》2008,(16):48-50
“一个官员若一周参加一两次这样的商业活动,以少积多,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能算是小数目。”  相似文献   

16.
郭松义 《政府法制》2014,(32):18-19
回避制度是我国传统任官制度的重要特点,此制始于东汉,后为历代沿袭,至清已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清朝的任官回避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地区回避和亲属回避,此外还有师生回避和拣选回避。其目的是防止官员利用亲缘、乡土、师生关系为亲戚、好友、学生营私舞弊,客观上遏制了官场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徽博等网络新媒体刚刚兴起,官员们也大多才开始学习和遁应,能否发挥功效,还要看使用者的心态。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如何,要看侠客是谁。  相似文献   

18.
亦明 《政府法制》2012,(23):27-27
笏,就是古代官员的“手提电脑”,又叫笏板、手板、玉板或朝板,一般是由玉、象牙或者竹木制作而成的。《说文解字》曰:“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相似文献   

19.
对地方官员而言,抓一个批评官员的公民,成本小、收益大。一来抓人带来的恐惧.可以立刻减少地方上批评的声音;二来事情平息后,被免职的官员依旧可以得到重用甚至提拔。  相似文献   

20.
杨彬彬 《政府法制》2008,(12):34-36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包括5名厅级官员在内的多名干部落马.多家房地产商亦卷入。 重庆历史上盛行码头文化,官场亦不免带上烙印。官商交往掺杂江湖义气,则必然滋生大量权钱交易。“我们经常要为来检查的人准备红包,大的一两千元.小的两三百元。不但当着上下级的面公开发.而且如果来的人超过了预计,还要临时补发。”一位熟悉重庆官场的人士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