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日益增多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心理进行的深度解析,旨在启发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太学生自杀行为的心理诱因,开展及时有效的自杀危机预防教育活动。从而减少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危机应对技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自杀的潜在焦虑感,缓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具体生活事件方面的原因,又有个人心理原因,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社会因素的作用。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社会隔离、模仿和社会文化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包括:动机阶段、冲突阶段、平静阶段。引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观因素有自我认知的失调、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等,客观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需要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频繁,其危害和后果非常严重,已经成为社会和媒体热切关注的话题。通过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自杀动机原因的研究,提出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危机干预应对措施,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危机预防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重视,自杀成为高校公共安全的隐性危机。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先进制度,建立合理的、适用于高校的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公共安全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杀原因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具体的生活事件作为导火索 ,又有个人心理原因 ,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势力。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迁、社会隔离、社会感应 (模仿 )和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杀人的一种类型,自杀是否属于犯罪一直困扰着许多智者。中国在国家法层面对自杀死亡者的自杀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责任人的法律权责都没有明确界定。国家法的缺位并不表明自杀作为一种重大法律现象可以理所当然地不加以讨论和探究。民间法积极介入自杀危机干预揭示了自杀在法律界定上的复杂性。民间法将自杀视为重罪从而对自杀死亡者的尸体进行严厉惩罚一定程度上可以干预自杀危机,然而,悖论的是其同时还将与自杀死亡者直接关联的责任人理解为他杀者并对之进行同样十分严厉的惩罚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杀的产生。国家法应该正视民间法在干预自杀危机方面的功能及其缺陷,并积极回应民间社会的自杀问题,从而起到在干预自杀危机方面民间法所无法起到的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唆自杀,是指故意采用引诱、怂恿、欺骗、促成等方法,使他人产生自杀意图并进而实行自杀的行为.通过对世界各国刑法对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立法规定和定性争议的梳理,并在分析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见解的基础上,对教唆他人自杀行为进行理性反思,应当细化故意杀人罪的罪名,增设关联自杀罪,使追究教唆他人自杀行为刑事责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是高校危机干预工作者通过观察、分析和会谈询问等方式,估计和确定特定大学生个体自杀危险程度的过程。自杀风险评估是做好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的起点和核心环节,妥善运用自杀风险评估技术,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机制,提高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相约自杀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以相约自杀各方在共同实施自杀行为时所起的作用为依据,相约自杀可以分为不单纯的相约自杀和单纯的相约自杀两类。不单纯的相约自杀,是指行为人一方在实施自杀行为过程中,具有欺骗、帮助、教唆另一方行为人等情形的相约自杀行为。不单纯相约自杀的各种表现形式实质上属于与相约自杀相关的其他自杀形式。就单纯的相约自杀而言,可能涉及的刑事责任主体包括自杀身亡的行为人一方、未实施自杀行为或未完成自杀行为的行为人一方和为相约自杀提供工具的自然人或单位一方。在这三方主体中,未实施自杀行为或未完成自杀行为的行为人一方和为相约自杀行为人提供工具的自然人或单位都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但考虑到单纯的相约自杀性质的特殊性,在对上述责任主体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酌情予以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11.
罪犯是具有高度自杀风险的特殊人群。自杀死亡是罪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更是其心理危机的严重表现形式。因此 ,防范罪犯自杀是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危机预防的工作重点 ,是监狱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罪犯自杀的有效措施 ,是消除和纠正对自杀的误解与偏见 ,正确地认识罪犯的自杀问题 ,把一般性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措施结合起来 ,以预防为主 ,及时寻找和发现罪犯中的各种自杀迹象和线索。  相似文献   

12.
自杀行为不构成犯罪 ,在某些情况下 ,自杀也并不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自杀可分为本意自杀和非本意自杀。对自杀参与行为的定性应分别情况 ,有些不构成犯罪 ,有些成立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罪(对于本罪 ,立法应予以增设 ) ,还有些成立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安全、稳定、有序。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秩序的最大危险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以及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安全事件,它们一经发生,危害巨大,往往会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危机,使社会秩序陷于混乱,经济萧条,人民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防范带有危害性的公共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学者们近年所提倡的认定自杀行为的自愿性标准由于存在诸多问题而不应成为自杀行为的判断标准。自杀行为成立的主观方面仅需要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而自杀行为客观方面的考察则应以客观归责为中心。基于此,蓝鲸游戏组织者的自杀参与行为不能一概认定为教唆自杀行为,其行为性质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由于我国刑法并没有加工自杀罪,因此,当参与者在组织者的引导下自杀时,组织者的行为应被认定为故意杀人行为。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一些观点认为自杀是人的一项自由权利,否认自杀的可谴责性,进而否定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因此有必要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自杀的可谴责性进行考察,探讨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问题.首先,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自杀是否应该被谴责,应该分情况讨论,对于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这类自杀,有必要进行道德谴责.其次,从各国立法来看,绝大...  相似文献   

16.
帮助自杀的定性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司法界。长期以来,帮助自杀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但帮助自杀的合法化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趋势。我国应该使帮助自杀行为非罪化,并对帮助自杀行为在中国语境下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在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危机事件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的结果具有双刃性,处理好会给高校赢得声誉,处理不好影响范围非常广。作为大学生危机事件预防管理主体中的重要环节,辅导员老师更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危机事件预防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超越性等主体能动性,将大学生危机事件预防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确保预防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保证大学生危机事件预防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PUA教程中的"自杀鼓励"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对其进行法律规制迫在眉睫。但对其如何定性,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学界尚无确切结果。自杀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自杀鼓励"可细化为帮助自杀和教唆自杀行为,这两种行为均具有可罚性,其构成犯罪,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无需对此单独设立罪名。  相似文献   

19.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由于偶然因素而诱发的事件,包括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外伤害事故以及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突发性事件。应对高校突发事件,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制化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沟通效率重视善后处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导致心理危机日益增多。大学生正处在情绪体验比较强烈的时期,而人生经验又相对较少,心理危机也就成为这个群体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校园频频发生的大学生杀人、自杀、暴力伤人、网络成瘾等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因此,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