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丰 《政府法制》2012,(19):24-25
在虚伪作秀泛滥的当下,对于官员作秀,公众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如何使合理“政治秀”取信于民,消弭公众的误解,并形成良性互动,是官场政治的一道必答题。“政治秀”要符合政府形象的公众标准  相似文献   

2.
霜沐 《公民与法治》2010,(18):18-19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败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腐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腐败的手段方法也将越来越隐蔽多样。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下,有一种“全懂全能型腐败”悄然而生。搞这种腐败的官员有文化,懂理论;有知识,懂法律;有权力,懂运作;有谋划,懂造势;有人缘,懂作秀……他们参加政治学习、  相似文献   

3.
官场双面人     
综观这些年落马的腐败官员,他们几乎有一个带共性的特点,就是善表演、爱作秀,最典型的如语言秀,如什么“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就睡不好觉”;什么“我要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不飘浮、不作秀、不忽悠、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与骂名”;什么“廉洁是一种幸福,做清官是大智慧”……啧啧,听听其说法,再看看其落马后披露的腐败事实,常常示人以滑稽,进而感到一种悲哀。  相似文献   

4.
司马童 《政府法制》2012,(19):23-23
“低姿态擦鞋”确实比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更具“亲民感”。只不过,在追求与市民“拉近距离”的同时,还需慎防催生“高成本作秀”。社会公众对于广大公务员的作用发挥,当然不会是期待着何时能为自己来免费擦鞋。或许正是为了消除外界的这一疑虑,深圳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刘恩表示,当天有8000多名公务员志愿者走上街头,利用工余时间为市民服务。这位主管官员的话应该无假,但5月15日并非双休日,何以还能称作“工余”呢?难道所有8000多名参与志愿活动的公务员,都统统“集中调休”了?  相似文献   

5.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2,(10):47
俞贵麟:下基层须做到"三戒"近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到基层和群众中开展工作须做到"三戒"。一是力戒骄傲。只有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虚心向群众求教,才能切实增强治国理政的本领。二是力戒娇惯。只有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三是力戒矫情。下基层切忌作秀,切忌"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没注意"的行为,要让群众感到我们不是官员是学员,不是外人是亲人。  相似文献   

6.
“作秀”是从港台娱乐界引进的新词,其本意是指各类“星”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故作姿态的种种自我表现。其实,作秀并不是“星”们的专利,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也时不时地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比如,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  相似文献   

7.
声音     
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人民日报党政官员公款刊登“拜年广告”应予禁止。官员们没有权利乱花人民的钱,为自己大吹大擂,应当少一点作秀,多为人民办一点实事。——中国青年报刻意给领导“拜晚年”值得警惕。拜晚年规避了“节日腐败”带来的较高的政治风险,某些领导悉数笑纳“年货”,自认安全系数相对“撞枪口”要高许多。必须依靠制度化、法制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对“节日反腐”所产生的实际功效,不宜作过高估价。——检察日报“…  相似文献   

8.
石破 《政府法制》2012,(22):24-26
5月27日,通过微博,陈里邀请8名农民工在西安吃饭,陈里是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因为这一特殊身份,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有人说他“作秀”,有人向他诘问,也有人为他辩解。  相似文献   

9.
何兵 《政府法制》2010,(13):36-36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请你们认真想想这个道理,编定官员的职数,裁汰官员。房玄龄立即行动起来,将文武官员的编制定为640人(按此前为2000多人,裁掉了三分之二)。《新唐书·百官志》上说:“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员。”“省内”是指中央部委,“外官”是指地方要员。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代表的电子邮箱成为群众反映民意的有效载体,发挥其更加便捷、高效的媒介作用,避免出现“作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下三点规范代表邮箱。  相似文献   

11.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12.
说法     
《政府法制》2013,(27):63-63
这两天看了不少东西,接了地气,颇有收获。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百姓评议官员的制度,但是,纵观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还是明朝。尤其是明朝初期,可以说是民意评议官员最为活跃的时期,堪称史上百姓评议官员最活跃的黄金时代。那么,为什么明朝的百姓敢于评议当朝官员?这还要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大诰》说起。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官场秀”,说白了就是担负一定党政领导职务的人搞形式主义。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作秀”歪风呈蔓延之势,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作秀”种种归纳起来,“作秀”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急于表功的“政绩秀”。热衷于搞“政绩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大喜  相似文献   

16.
杜君立 《政府法制》2012,(15):18-19
官与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两汉之前,官一般指政府,吏则指官员;两汉之后,官指较为高级的官员,吏则指低级的官员。或者说,长期以来,只有那些朝廷(皇帝)任命的政府官员才可以称为官,而一般的办事人员则只能称吏。  相似文献   

17.
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近年来,政府官员因重、特大责任事故而公开道歉的新闻,表示自责和道歉,不时见诸报端。也许,这是因为进入了风险社会,官员们因为失职、失误而道歉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某地官员因为自己决策导致了经济利益的损失,他道歉了;某某官员没能尽到行政责任,使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他道歉了;或者因为官员的失职而造成了重大的意外事故,他道歉了,甚至是因为官员没能很好履行职务,没能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主动道歉了……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1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作秀大王”起诉搜狐一案。这位“作秀大王”叫马献青,河南濮阳人。此前,他曾“秀”出过“卖屁股”、“征伴侣”、“卖孩子”、“大耳怪”等热门新闻。“作秀大王”状告搜狐,缘于他策划的一场“街头求助秀”: 前不久,为救助一位湖北的大肚女童,他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共筹捐款11万元。这场“街头求助秀”被媒体追踪报道后,也被网站转载。但搜狐网在转载时,因标题的一字之差,激怒了“作秀大王”。  相似文献   

19.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4,(12):31-31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住房制度,在西方圆家已经普遍采用,且已实施多年。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所,官员本人没有产权。如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都是典型的官邸。  相似文献   

20.
何家弘 《中国法律》2010,(4):23-27,73-81
官员腐败是一种特别令民众痛恨的社会现象。其本质与盗窃、抢劫等犯罪并无差异,而且是借助官员手中权力实施的,因此对社会危害更大。一个人偷偷地把他人的钱财拿走了,据为已有,那是盗窃;一个官员利用职权把大家的钱财拿走了,据为己有,那就是贪污。一个人以暴力相威胁,让他人把钱财交给自己,那是抢劫;一个官员以职权隐含的暴力相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