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平 《中国监察》2013,(18):63-63
毛泽东一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活俭朴,对贪官毫不留情,留下许多反腐倡廉的故事,发人深省。 1932年,瑞金发生了谢步升案。谢步升于1930年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利用职权贪污了打土豪所得的一些财物,还偷盖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管理科公章,伪造通行证,  相似文献   

2.
<正> 改造古老的中国,把中世纪的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国家,这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四十年的革命生涯,每一步都留下他为此而奋斗的鲜明足迹。法律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近代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关键工程。  相似文献   

3.
赖晨 《政府法制》2012,(21):43-43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平原发生了8.3级的大地震,日本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惨重。 地震发生之时,孙中山正在广东东江前线率兵和陈炯明叛军作战,当他听到日本人民遭遇不幸的消息之后,在9月4日代表中国人民致电日本皇室,表示诚挚慰问,电文说:“天皇陛下、摄政王陛下、东京:请接受中国人民诚挚的慰问。由于贵国发生了巨大的灾祸,使贵国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我相信贵国有勇气和毅力克服这种困难。”  相似文献   

4.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志刚 《检察风云》2011,(15):88-89
站在2011年的时光年轮上,回首100年前那场惊天动地,决定中华民族之命运的辛亥革命,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份改天换地的硝烟弥漫,那份浴血搏击的刀光剑影。  相似文献   

6.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日,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我们纪念这两个日子,宣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对于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振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节制资本”和“大资本国有制”是“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主张,其实质就是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适度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为了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以及技术和设备落后的弊端,他还赞成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来发展国内经济生产。孙中山的这些主张其实就是对在中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形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节制资本"和"大资本国有制"是"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主张,其实质就是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适度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为了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以及技术和设备落后的弊端,他还赞成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来发展国内经济生产。孙中山的这些主张其实就是对在中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形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曾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他‘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使大多数人享大幸福”。民生问题本质上就是人权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谋求人民幸福安乐,让人民过上幸福尊严的生活。在当下看来.孙中山将保障民生确定为国家义务与责任的理念意义尤为深远。在民生主义的经济制度层面,首先,孙中山主张。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要能养民.即要能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否则经济发展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萧森 《政府法制》2011,(32):29-2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袁世凯以让位为条件,说服了隆裕太后议和,最终颁布了最后一道圣旨。  相似文献   

11.
李沫潼 《政府法制》2014,(26):14-14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皇帝似乎永远是不受法律约束、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他们手握生杀予夺之大权,臣民和官吏只能逆来顺受地任其摆布,稍有忤逆便会遭家破人亡之祸.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封建历史真的是“没有真正法律”的绝对专制吗?  相似文献   

12.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11,(21):56-57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他首创三民主义和民主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  相似文献   

13.
刘杰 《政府法制》2014,(14):4-5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古代,高高在上的皇帝们处于权力链的顶端,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然而,他们于悠然自得发号施令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为了驱散寒意,巩固其专制统治,皇帝们殚精竭虑地想出了两种“取暖”方法.一种是教化,通过国家宣传机器24小时节假日不休式的思想灌输,让小民们发自内心的相信,皇帝其实不是人,而是真龙天子,并且绝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刑罚,如果有个别执迷不悟的人胆敢以身试法,得罪皇帝,甚至威胁皇权,那么他将作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成为酷吏们苦心孤诣研究出来的残忍刑罚的临床试验品.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种酷刑和它们的“代言人”吧.  相似文献   

14.
百年前中国诞生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帝制,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国宪政发展的新时代。 三十年前,中国历经艰辛,走出了文革浩劫,痛定思痛,集国人智慧与共识,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二宪法,标志着中国宪政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纪念这两个重要的历史大事件,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规划了新时代的新蓝图,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也为我们指明了达此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清朝法制史在中国法制史中占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继受和最后总结,而且开创了近代法制历史的先河。如果将着眼点伸展到清入关前的法制史,那么,有清一代几乎经历了从“部落到国家”,从原始民主制到成熟的封建专制进而到开启近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2):51-51
中山装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设计发明的。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冯都 《政府法制》2010,(20):30-31
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她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称为"国之瑰宝"。她晚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人民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李洋 《中国司法》2012,(8):43-47
一、法治文化于中国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本质上看,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文化而存在的一种进步文化形态,所以法治文化不同于人治文化。人治文化产生于专制政治和自然经济,体现着专制君主的意志,维护的是专制君主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法律重在治民,是治民的“工具”和手段。法治文化产生于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法治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9.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4,(13):52-53
正龚祥瑞是一位终身追求中国宪政与宪法的学者,在历经风雨如晦后,他从未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龚祥瑞在他的自传《盲人奥里翁》中写道:盲人奥里翁是一颗星座(猎户),他摸索着,向着朝阳前进。当太阳出来时,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他的是无穷无尽的昼夜。我非常地像他。这位终身追求中国宪政与宪法的学者,历经风雨如晦却从未放弃。直至1996年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