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生命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农业社会,牛更是受到人们的珍爱,甚至被称为"金牛".中国民间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长生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地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我区的文化之花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力量     
苟子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华民族是吐界上唯一文化没有间断过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力量。文化可以强大一个民族,文化可以强大一个国家,文化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这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这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树义 《台声》2002,(12):39-41
旨在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关系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一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台联策划发起,全国台联与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联共同举办。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台湾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姓氏、民俗、信仰等方面发表论文与演讲。大家认为,河洛文化指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洛水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曾义 《前沿》2014,(19):218-221
民族文化、民族身份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政策,都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以及民族身份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的关系。从内在因素来看,我国任何少数民族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碰撞融合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容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基石,今天要缩小文化差异,包容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民族文化需要自身优化和调整,民族身份过渡到国家公民身份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文化素质,为此现行的制度与政策都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徐飞 《北京观察》2012,(11):48-51
正李萍的父亲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母亲从事药物学研究工作,正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和父亲的期望,使李萍走上了中医研究的道路。骤雨初停,碧空澄净。向山行,塞外风清。烟柳致爽,叠峰掩映。望天蓝蓝,云袅袅,树婷婷。燕山腹地,幽凉仙境。滦河绕,毓秀钟灵。浩浩武烈,郁郁苍岭,有水环城,城环山,山环景。今夏,在委员暑期读书班,李萍委员的这首描写承德美景的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没想到从小喜欢诗词,即将出版诗集的她,从事的竟是严谨、逻辑性强的中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人类考古发现、重要古代发明创造、龙文化的起源、"汉"字的产生、神话传说等方面,结合十堰地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汉水文化的有关内涵、特点及其多元生成性,阐释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多元性,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挑战与失语:百年中医的坎坷历程一百多年以来,中医所走过的道路真是坎坷多艰,几次险遇取缔。当然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中医的命运是中华传统文化命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就我国而言,民族精神即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思想和优良传统。十六大将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作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强调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体现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和人们思想现状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华侨文化等同于侨乡文化,应把二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悠久绵长的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文化四大源流之一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节日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认识文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切实表明,在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不但分布有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的印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而且拥有很多可以认证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遗存,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这些文化遗存,以其丰富的内涵一再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谭舯 《统一论坛》2012,(3):24-26
慈善文化在中国世代相承、深入人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始终巍然屹立,屡遭劫难却愈发坚韧不拔,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优秀品格,也得益于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前,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提高,但慈善文化的价值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谭舯 《黄埔》2012,(4):75-77
慈善文化在中国世代相承、深入人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始终巍然屹立,屡遭劫难却愈发坚韧不拔,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优秀品格,也得益于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前,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提高,但慈善文化的价值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9.
结合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学习读了些史料文献,拙笔写下这篇杂以个人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中华民族文化深遂的内在联系作肤浅探讨的读史札记。意在自勉:尊史知荣辱,重史识兴衰,读史以鉴今,知史以明志。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1,(11):11-11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