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成铭 《中国法律》2006,(6):40-41,107-109
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中国实施9年义务教育。20年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与1986年《义务教育法》相比,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无论从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还是立法结构和立法内容,几乎是重修一部法律。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公平等诸方面都超过了学界的预期,人们普遍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民意。本文拟对新《义务教育法》是否匡正了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否能解决中国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是否能实现中国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及如何在实施中完善新《义务教育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东法学》2007,(1):28-28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侵权责任法》已列入本届立法项目,为配合常委会及机关有关部门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图书馆立法专题资料汇编》2006年第4、5、6期(总第9、10、11期)搜集了近年来报刊上部分有关《侵权责任法》立法讨论的文章共40篇,分《理论综述》、《相关领域侵权责任问题研究》、《外国侵权法介绍》三个专辑编成《侵权责任法立法专题资料汇编》之一、之二、之三于2006年11月出版,作为“内部资料”“全文提供给读者进行参考”。广东法学界有8篇侵权责任法文章分别入选上述三个专辑,其中杜传鹏律师的《知识产权共同侵权问题研究》一文原载《广东法学》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3.
授权立法制度是中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授权立法问题作了初步规定,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授权立法仍存在很多问题,《立法法》对授权立法制度的规定也不甚完善,故该制度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该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但多年来,各级地方性立法机关的立法过程始终是政府部门、人大机关的“专栏”,很少能有来自民间的力量参与。近年来,作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重要立法形式,委托立法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刘峰  曹莎 《中国律师》2008,(11):87-90
2008年9月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头部队——深圳,拉开了一幅创新地方立法的大幕。为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增强深圳市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深圳经济特区无线电管理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近40位律师分别协助与此次立法相关的各类利益主体代表,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文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这部法律总结20年来的立法经验,对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以及适用与备案等问题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是一部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立法活动,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立法工作效率,促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制定《立法法》的必要性一方面,立法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我国宪法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  相似文献   

7.
李本 《经济与法》2002,(3):17-19
2001年10月27日,新修正的《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为中国在知识产权立法上实现了对有关国际公约和条约的承诺,其中的一项承诺即为《商标法》对驰名商标所作的立法规制。本文分两个层面对修正后的《商标法》中驰名商标的立法规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安全法》颁布迄今已逾两年,该部法律无论从立法宗旨、立法技术、规范范围乃至于立法趋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法》也存在一些立法缺陷和瑕疵,本文提出几点修改建议,目的是使之更加完善。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立法体系相对来说比较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行政立法的存在及其性质 《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其目标是规范立法活动。行政立法被列入其调整范围的前提是行政立法是一个立法行为,这涉及行政立法的性质问题! 虽然,我国1982年宪法,承认了行政立法的现象,并在立法体制上明确了所具有的立法地位,但关于行政立法的性质,学者仍存在不同看法。第一种,可以说是主流的,即将行政立法行为划归行政行为范畴,称之为抽象行政行为或行政规范行为,国家大多数教材及行政行为专著都持此观点。但必须指出,这种“抽象行政行为”不仅包括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也包…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6,(11):13-14
2006年8月底,沉寂已久的《物权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接受五审和三审,与以往历次审议相比.此次审议集中关注的是物权法、企业破产法的一些争议焦点和未决难题,经由这种攻坚式的审议,企业破产法终成正果,物权法亦有望进入最后的分娩期,以物极法、企业破产法为样本,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立法的立法走向、立法难度、立法方式等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解读"未来5年的立法规划"时,提到"完善反腐败方面的立法,真正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今后5年的立法重点。这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首次公布反腐立法的时间表。这一天,距全国人大史上第一份建议制定《反腐败法》的议案,恰满14年。(3月11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4):155-155
吴玲在2007年7月22日的《法制日报》上著文《走出“立法情结”》说,近日,江苏省立法规定了“妻子可查丈夫私房钱”的内容,引起了一片议论。有报道说,中国近30年来的法制建设是以一系列的立法为标志的。一旦遇到一些棘手问题,便立马想到“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卫生法制》杂志93年第5期发表了卫生部《职业病防治法》起草小组“职业病防治立法若干问题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文中论述了立法的必要性、立法所具备的条件、立法构思和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从而对《职业病防治浩》(草稿)轮廓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谈几点个人看法,希望能对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08,(1):6-8
2006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首次开展了地方立法质量跟踪问效活动,即立法效果评估工作,对《石家庄市民心河管理条例》、《石家庄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石家庄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三项地方性法规立法质量进行了客观的评估,总结了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15.
董春华 《时代法学》2011,(5):101-108
1938年《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和1976年《医疗器械法》是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某种程度上,每一部法律的制定都是灾难性事件的杰作。而在立法进程中,立法者都在促进医疗器械安全与鼓励新医疗器械的发展上进行着一种平衡,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在执行这些立法过程中更追求这种平衡。中国医疗器械安全立法及侵权法都忽视了这一点,一味追求对医疗器械生产商和医疗机构课以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杨思斌 《河北法学》2011,29(9):77-84
历经16年艰难立法历程的《社会保险法》终于在2010年10月28日出台。《社会保险法》采用了"五险合一"的综合立法模式,彰显了保障社会保险权的立法理念,体现了借鉴国际经验与从国情实际出发相结合的立法原则,采取了规范性立法和纲领性立法相结合的立法技术。《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法律化的标志,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制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证法》的立法内涵是《公证法》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公证法》的立法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认识和理解《公证法》的立法内涵,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9,(13):42-43
为了贯彻实施立法法,我省于2001年1月制定了立法条例。该法规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我省人大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省立法程序,2009年6月20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的决定》,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9.
宋方青 《现代法学》2000,22(6):126-130
本文根据《立法法》有关经济特区立法的规定 ,围绕经济特区立法的几项主要制度 ,对《立法法》所确认的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的新格局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纠纷解决需求与纠纷解决机制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遇到制约发展的法律瓶颈问题,亟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考虑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以解决纠纷解决部门职能不清、社会解纷资源 不平衡、衔接机制不顺畅、保障制度不到位等问题。厦门、山东、黑龙江、福建等地区大胆探索,先行出 台的地方条例为国家立法提供了有益参考。国家立法在吸收地方经验和弥补不足的同时,还需考虑与《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法》《仲裁法》等现行法律的衔接问题,共同构建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专门立法与综合立法协同推进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