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     
《北京支部生活》2013,(2):69-69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托克维尔 :出版:商务印书馆 该书是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研究著述,原著出版于1856年。该书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变得残酷的原因,并首次探讨了法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通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大革命洪流中走上革命道路深入白区从事党的活动想方设法营救同志出狱国难当头投笔从戎解放前夕不幸英勇牺牲我以非常沉痛的心情怀念我的老战友沈鼎法,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十年来他的形象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大革命洪流中走上革命道路沈鼎法又名沈生祥,在革命年代里用名沈志明。1906年5月出生于崇明县大同乡蟋龙村,父亲沈锡川,以修理钟表为业,母亲沈陈氏在鼎法8岁时离开了人间。鼎法弟兄三人,他是老大,在鼎法的影响下,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崇明县有名的“沈氏三弟…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但是,共产国际在不甚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就以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姿态自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严重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第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是1922年9月在上海创立的《向导》周报。《向导》周报历时五年,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的整个过程.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1923年12月,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美国学者关于中国大革命史研究述评○彭红英刘志强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是中国继辛亥革命后又一次人民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其结局也颇受争议,但它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而,关于大革命的研究也成...  相似文献   

6.
邓演达(1895-1931年)字择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高举革命的三民主义旗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值此邓先生返难六十五周年,特撰此文,以为纪念。一、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1924-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邓演达参与了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军事领导工作,表现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一个优秀军事家的卓越才干。邓演达先生是广东惠阳县人,在少年时代因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产生了学习军事,报效国家的思想.1908年年方13岁的邓演达,进入广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所以犯了投降主义错误,究其原因很多。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是造成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而受共产国际指导的影响则是重要原因之一。科学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大革命初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与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代表的错误指导有密切关系。(-)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是“二次革命论”。其主要内容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只是帮助资产阶级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民主革命胜利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无产阶级才能…  相似文献   

8.
马哈伊斯基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内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倾错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大革命失败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传播和推动下,马哈伊斯基主义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内表现出来。从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到六大召开,再到1929年王明回国,中国共产党内反知识分子的倾向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李富春在广东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自1925年7月从苏联回国后,到大革命失败这两年时间里,他在广东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整治湘军,组织政治讲习班,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在上海坚持秘密工作,并于1929年10月到达香港,重新参与厂。东省委工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省委书记,1931年5月调离广东赴中央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都提出了“国民会议”主张,两党的“国民会议”主张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一致的方面。从总体上看,一致的方面是主要的,这是国共两党能够合作领导国民会议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一致的方面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却与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有密切关系,也对国民会议运动及大革命的失败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国共两党的“国民会议”主张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深入探讨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湖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陈独秀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会议,使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放弃了之前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转而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是成也此,败也此?历史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24年至1927年,中国发生的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民族民主大革命。革命的烽火从珠江流域燃起,很快达到长江流域,燃遍了半个中国。但是,由于国民党新老右派的破坏,加之中共党内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实行右倾机会主义的妥协退让政策,导致了这场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法西斯主义在本世纪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阴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的陈独秀,从1923年起直至其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始至终地关注着这一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可以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阶段。因篇幅之故,本文拟以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进行透视,以冀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之研究。①     一在论述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之前,有必要首先对2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作一简述。法西斯主义运动之…  相似文献   

14.
熊畅苏  周燕 《湘潮》2008,(2):16-20
这是1969年2月17日,我36岁生日时,母亲朱端绶赠给我的一首短诗。 母亲朱端绶是湖南长沙县路口镇人,我的父亲熊瑾玎是长沙县五美乡人。他们都是大革命时期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大革命失败后,父亲奉党中央负责人周恩来的指示,在上海云南路477号经营一家“福兴商号”。  相似文献   

15.
书荐     
《当代贵州》2013,(7):52-52
作者:(法)托克维尔翻译:邢晓宇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旧制度与大革命》摘录: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因此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最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16.
<正>熊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先驱,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重要负责人,也是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熊雄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35岁。熊雄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信仰的大无畏精神,如同暗夜中的一束火炬,带来熊熊之光,铸成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魂,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7.
杨睿  杨升祥 《党课》2011,(5):23-33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入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时期。党经历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理论的探索、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积累诸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从短期看它直接影响着党在大革命时期军事运动的政策走向,从长远来看它对中国共产党最终独立地创建人民军队,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厦门是革命老区,闽南早期的革命中心,是福建革命老区发源地之一.是一座明灯。  相似文献   

20.
钟欢 《党史文苑》2010,(1):8-10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在大革命时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我党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将广大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我党对农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对当时党的革命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天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