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难题在于“乡政”与“村治”的矛盾,实质是乡镇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两种权力的冲突。在观念层面上,政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制行政理念,村民需要转变片面的过度自治理念;在制度层面上,要明确界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外因素来看,可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还可通过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私人感情”联络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作为村民自治典型代表的村民委员会在现实中担当了村级政府的角色,负责管理所有农村社会事务,但目前农村实际上存有表现形态多样的村民组织,各村民组织设立目的差异必然致使其承担管理相关农村社会事务的职能,所以,实务中赋予村民委员会全面管理农村所有事务的村级政府模式与农村社会现实不符,应通过由各村民组织全体成员管理各自事务模式予以践行村民自治,以村民委员会为对象研究村民自治也就无法有力地解决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症结。加之,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而进行的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出现了农村社区职能与村民委员会职能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复的现象,如此,就必须在废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础上,再准确定位践行村民自治的各村民组织适用的法律。需注意的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的改制以及跨城乡的社会组织的出现,作为城乡二元分离产物的村民自治必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计的村民自治是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重选举而不重监督。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初期,把重点放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上是必要的,因为选举代理人是民主的第一步。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监督缺位的问题则凸显出来。山东省五莲县实施的“1+4”民主监督模式对村民自治的监督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取得长足发展。但村民自治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围绕村民自治权益的各类违规违法和侵权行为频发,相关法律救济制度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矛盾化解渠道不畅、村民自治领域上访事件增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村民自治的有关权利(力)界限、健全乡级人大监督纠错机制、完善法律救济机制,促进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和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村民选举权是法律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农村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村民选举权利在一些地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不仅挫伤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也破坏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应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建构相应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从制度安排上保障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光星村28组的村民小组长陈炳兰是位66岁的老人,在村任职长达42年。近年来他因年龄原因几次提出卸任都被村民极力挽留,村民们直言“你不死,我们就选你”。媒体记者因此夸赞陈炳兰为“辞不掉的组长”。村民小组长通常是中小坞子的“垮长”,大多不是村“两委”成员,只能算是广义上的“村官”。这个职位,待遇比村“两委”成员更低,陈炳兰说,“生产队长当了16年,没有报酬。村民小组长搞了26年,一直拿200元年薪,4年前才涨到300元”。这么低的报酬,很多人怕是早就“撂了挑子”,但陈炳兰就冲着村民们的信任,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30日.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罗湾村.来自襄阳日报社的100多名编辑记者正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挖堰塘.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迎接2012年元旦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若干基本概念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行法律在村民、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权等基本概念规定方面的欠缺,是制约农村村民自治发展的症结之一。村民自治的推进有赖于法律对相关基本概念的明晰:村民资格的确定应考虑到户籍之外的因素,自我发展应为村民自治含义的必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权在性质上应界定为私权中的成员权。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农村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但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机关的村委会之间往往出现不协调状况,它妨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在法规中如何准确定位、怎样处理好“两委”的关系,已成为当村民自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以宪法为根据,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了十年来村民自治的经验,把法律草案公之于众,充分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完善了村民自治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反映了亿万农民的愿望,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一村民自治权的内容村民自治权就是农村村民以村为自治单位,对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利,任何机关、团体和…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府公共选择与村民集体选择的冲突、村民组织化程度低、参与渠道堵塞、参与意识与能力不足等问题,村民会采取无序的、过激的、突发的方式干预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进程。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农村公私合作中的村民参与,通过提升村民参与能力、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村民参与渠道、建立有效的多元沟通机制等途径,实现村民对公私合作的民主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的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流动农民与非流动农民参与其户籍所在地村民自治活动的状况可以发现,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程度远低于非流动农民,特别是在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当前,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成本在上升,而其意愿却在降低,这必然导致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的减少。因此,在村民自治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流动农民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处境,为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并提高他们对参与村民自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襄樊市通过精心谋划、周密组织、规范操作,在谷城县堰河村举行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一票制”直选试点,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达到了高参选率、高直投率、高票当选的目标,收到了“组织乐意、基层愿意、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整个选举工作中,该村坚持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选民主体地位、保障群众权利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是坚持全程公开透明,让村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二是在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上,让村民享有充分的表决权。三是成立专门机构,让村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推行村民自治,是现代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基石和保障。村民自治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我国农村村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政治架构,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村民广泛参与能够谋求各方利益的均衡性,避免矛盾冲突,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鄂东大别山主峰下的英山县百丈河村,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全县闻名的特困村。1992年,女党员王金初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全村村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王金初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黄冈市劳动模范、英山县党员标兵等称号,被推选为湖北省党代表,群众称赞她是飘扬在大别山上的一面鲜艳红旗。  相似文献   

16.
村规民约是指农村村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而制定的涉及村风民俗、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规定,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它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村民共同商量制定的、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形式,在我国广大农村已普遍采用。据统计,目前我国9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中有98%制定了村规民约或者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出现,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村民自治发展状况,试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村民的投票行为是理性、情感与社会规范共同支配和控制的结果。村民是否参与投票,最终是根据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做出的决策;没有情感的推动,村民不会去参与投票;基于农村宗族、社会关系、道德等因素形成的社会规范也影响着村民的投票行为。从理性、情感和社会规范三方面客观分析村民的投票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应对,将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上的努力,更需要微观上的努力。村民自治,是中国村民自主解决农村公共问题,进行公共管理,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发展良好的村民自治,关键之一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安排。因此,系统分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具体规定,着眼于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分析其存在的缺陷,提出修改思路,是在制度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微观保障。  相似文献   

20.
走出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变,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自发端至今,村民自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组法》)正式颁布以来,村民自治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但是在实践中,村民自治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村一级两个主要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即俗称的“两委”之间的矛盾日益凸出,并愈演愈烈,使村民自治陷入了一种困境。为此,如何走出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的困境,以确保农村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有效落实成为了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