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谈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把这条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中心”不能动摇,坚持“两个基本点”也不能动摇,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要紧紧围绕“中心”,抓好“两个基本点”,一个也不能放松。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发动干部群众,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向深入。如何深入?就是要联系实际,推动工作。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只是口头上能讲一通大道理,而没有实际行动,工作还是老样子,两个文明建设仍然没有新的起色,这不能说解放思想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能不能以新的姿态加快发展,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是衡量思想是否解放的重要标志。因此,解放思想大讨论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要继续深入,要搞好“四个结合”,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全国工作的中心,当然也是我们民进工作的中心。民进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首先,民进作为一个参政党,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要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上。因为离开这一点,就不能体现民进作为参政党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参加经济建设的实践,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4.
家族主义尽管在历史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并在现阶段也可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文化驱力,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惰性。为消除其对党的建设的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主体,以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为两翼同时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时指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失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因此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对搞物质文明建设,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认识问题,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一…  相似文献   

6.
邓如辛撰文认为 邓小平的发展观,作为一种系统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包含以下5点科学内涵:1、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生存与兴衰的根本。2、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它内涵着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共同进步,再次,抓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一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系统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关键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一直主张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应该制定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使执政党的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1975年,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党政日常工作时,冒着触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条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一个13亿人口、8亿多农民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毫无疑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建设,不能单打一。但必须明确,经济建设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不能动摇。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有的地  相似文献   

9.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完整统一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核心、是主体,两个基本点则是经济建设的保证和前提,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现阶段,我国生产力落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才能摆脱贫穷落后,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则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从基本路线本身内容的作用和地位中可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基本路线的纲和实质,如果动摇和改变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和改变了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得到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应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乡村,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到1994年底,全国2495万个乡镇企业中,个体企业…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邓小平一贯强调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然 ,这种“遵循”绝对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 ,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 ,邓小平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 ,我们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在阶级斗争领域里所作的重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和省政府研究室、省委统战部、省工商局的同志一起,对吴江市、沭阳县、六合县的个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令人振奋。近两年来,三县(市)由于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使本区域的个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一、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个私经济的突破口我们在调研中深深地感受到,三县(市)个体私营经济之所以能在近两年得到较快的发展,是因为他们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创造性地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各项政策规定。在解放思想上,他们突出抓了三个环节:把解放思想贯穿于个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三县(市)的实践经验表明,抓解放思想,不能紧一阵松一阵,而要常抓不懈;不能仅作为阶段性的工作,而要贯穿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全过程;不能只讲在嘴上,而要切实落实在行动上。沭阳县原是江苏相对贫困的地区之一,虽经多年的脱贫  相似文献   

13.
张兴华 《传承》2006,(1):21-2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依法办事作为第一素质,把勤政为民作为第一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基层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意味着要面对一个个具体矛盾,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不能盲目赶时尚,更不能精于提口号、疏于抓落实,而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脚踏实地地解决好发展中的每个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临高县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以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进乡镇(村)为活动契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一、建立三个机制,启动加强农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党支部建设能否紧紧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是一个事关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开放步伐,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翻番致富奔小康的重大问题。一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党支部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首先,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们国家各项事业走上了一条蓬勃向上的发展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陶文昭 《传承》2012,(1):95-95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我们也要赋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时代内涵,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蒋家浜村     
杭州市拱墅区康桥镇蒋家浜村,共有农户726户,常住人口2495人,外来人员2000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60亩,辖9个村民小组,村总支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116名。近几年来,蒋家浜村党支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第一、以提高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抓好支部建设。第二、以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村民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8.
加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石双柱我盟提出在九四年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以推动整体经济的加速发展。为此,加强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并以此宋指导城镇经济建设,就成为各级、各地方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城镇经济建设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谈点粗...  相似文献   

19.
黄宁 《传承》2013,(1):38-39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四个抓好",构建"四大优势",建设具有宾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振"三民"特色经济雄风。力争到2015年,把宾阳县建设成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的西部地区经济强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郁 《人民政坛》2007,(2):10-11
“新农村建设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其全面、深刻的内涵。在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农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农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新文明观念……”2007年1月26日,龙岩市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张秋蕙代表在审议发言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