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考场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上演着“悲剧”和“喜剧”:有的考生万事俱备,却没等来东风,最后功败垂成,甚至很多久经沙场的老将也败走麦城。当然,也有胜利者最终笑傲江湖。可以说,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公考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匙。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本刊邀请部分专家为您支招。  相似文献   

2.
身后的河     
《人事天地》2007,(3):37-37
师傅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临终前,他对弟子说:“如果我不离开,有些东西你们永远也看不见。”  相似文献   

3.
生命课堂因其鲜活性、互动性、生成性巳被众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接受,教师对生命课堂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既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又降低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对生命课堂鲜活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的课堂特征的误解,使生命课堂上师生关系、教学交往、教学目标的设置、现代科技的使用等方面出现异化.使学生个体认识被过分夸大、膨大,取消了由个体认识转挟为社会历史认识的重要过程;学生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患、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失去可供依赖的基础;学生陷入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如今的“机灌”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道家生命哲学是道家诸子(主要是老聃、庄周等等)关于生死以及生命来源、发展、本质以及生命境界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由生死观入手,进而多方面展开来论述生命哲学的;与儒家的“重生恶死”倾向不同,老庄遵循“道”的运行,将生死作为自然运行的两个相互转化的阶段。在这共同的思想倾向之下,老子提出了人的“得道而生”和“随道而死”;而庄子则从“养生”入手,并在“好生”的基础上突出论证了“生死齐一”,二者最终将生命的过程解释为自然大道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从东西方伦理学看生命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的观念来源于人类传统文化对生命的尊重.生命教育的实践则是尊重生命的具体体现。东西的伦理观念诠释了生命教育的使命扣归宿。无论是西方伦理从实现自由的角度出发.还是东方伦理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都表迭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策略的构建.旨在提高高校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其生命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体育教学准备策略要确立以生命教育为取向.课程目标应选择促进生命发展的课程内容.在体育教学实施策略上宜采用“一对一”教学、情感教学等策略,而在体育评价上.要考虑到每位学生体质、意志、性别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高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他们能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从“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中,我们发现孟母教子的成功得益于她在无形之中,对于“生命化”教育的深入领悟。所谓“生命化”教育,它是一种顺乎受育者的自然天性和“成全”受育者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通过受育者之“觉”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受育者之“觉”的最终实现,需要育人者之“觉”的真正参与。  相似文献   

8.
“因为一场劫难,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5.12地震,让当时只有11岁的李月,被迫提前长大了…… “我坚决不截肢,截肢还不如让我死了!”震后的75个小时,李月的左腿一直被承晕梁死死压着没有腿,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合法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安乐死涉及到法学、哲学、社会学、医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需要进行足够的论证和分析。本文从传统“注重生命神圣、忽略患者尊严和健康价值,以医学父权主义为中心”的医学伦理向现代的等值“重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尊严及指导合作、相互参与的医患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寻求支撑安乐死合法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于艺术本质的拷问,是《艺术与生命的审美关系》一书的核心内容。雷体沛教授从生成与体验这两个基点出发,考察了艺术与生命的关联。在他的书中,对于“生命”的张扬,成为一根主线。这种思考,为我们这些科技理性时代的迷失者,指明了可以归依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汶川抗震救灾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快速反应和紧急部署中,体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指挥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灾区和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中。“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价值观念的彰显,“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精神的大力弘扬,赢得了世界大家庭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三万”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培养和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了解群众关注点,解决群众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视群众工作为“生命工程”。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某县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曾经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个非法买卖宅基地200余处,村里400多万元支出多项不清.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原任村支书.居然获得了过半数的选票.当上了“村长”。为什么?因为选民们漠视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村长”通过送烟、糖果,选民们“10元钱卖掉了自己的民主权利”。现实生活中,诸如“这个人与我有私人利害关系,我要选他”,“要选的人给我打了招呼或受了人家的好处,我得选他”,“选谁写谁都一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部分公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光凡 《人事天地》2008,(8):13-15
早年的边沿少年 在奥巴马奋起反抗心中的自卑感和堕落的冲动之前,他经历过一段街头混混的生涯。 奥巴马在自己的传记里对自己曾一度酗酒吸毒的经历毫不讳言。他在自己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回忆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抽大麻,也用过古柯碱,还经常酗酒、吸烟。“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无“人”、校园无“人”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校园无“人”是因为校园人已被异化为“物”,因而教育也异化为物化教育。物化教育的根本缺陷在于对人之价值和意义的忽视,而缺乏人文关照的校园文化是不能担当起其应有之历史重任的。21世纪,关注人,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将成为教育的主题,而倡导“人”文化也必将成为21世纪校园文化建设之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人大》2009,(6):1-1
空前惨烈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大量外表光鲜、造型靓丽的建筑物轰然坍塌,成为最凶残的夺命杀手,吞噬了数以万计鲜活的生命.但也有一些建筑物经受住了大震考验,巍然屹立于废墟之上,使众多生命免遭灾祸。这残酷的现实和巨大的反差再次昭示这样一条至理:质量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一路上有你     
好书似良友,长伴长相知。《党员生活》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每个人生命当中,总有一些事物会相伴终生,难以割舍。于我来说,《党员生活》已成为我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的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枕边两尺多高的《党员生活》,充实着偏僻的乡镇那一个个漫长夜晚。  相似文献   

18.
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人民警察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提高生命的质量。然而,警察这个职业.充满着危险与艰辛,肩负着职责与使命。因此,人民警察的生命观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得到丰富和提升,即:在创造幸福中闪亮,在崇尚核心价值中厚重,在遵纪守法中平凡,在追求道德中高尚,在打击犯罪中升华,在构建和谐中美好。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家饰的灰暗色调不仅是现代日本人关于生命的悲冥意识的体现,而且也是向死而在的生命强力的写照。生命强力的最高之“在”是“荣誉”,因为死亡伴随着我们.所以生命必须以最高的自我价值实现来与死亡构成对抗。家饰品的精巧、日本电器的卓越、武士的自杀,均是生命力的最高体现方式。与之比较,中国人的生命观存在诸多需要自我反醒和自我改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雅安芦山“4.20”地震发生后,乐山市公安局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救援警队,火速驰援芦山灾区,用速度挽救生命、用汗水洗去泪水,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