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0日,陈水扁当局策划的两道“防卫性公投”议题的投票率分别只有45.17%和45.12%,因没有越过“公投的第一道门槛”(半数选民参加)而被宣告无效。尽管这一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陈水扁当局不会因此而停止以“公投”的方式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上台之初.蒋经国留给台湾社会的是追求国家统一、开放两岸探亲、开启政治改革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下台后,留给台湾社会的是“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台独”活动猖獗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是指李登辉当政时期以分裂为指向的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台湾研究》2005,(5):45-51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立法”、“修宪”以及修改行政法规等各种渠道,先后实现了“公投立法”、落实“公投”、“公投入宪”以及废除“国民大会”等其长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明确宣称要在2006年展开全面“宪政改造”,2008年为台湾提供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新宪法”,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陈水扁当局虽然迫于压力声称“宪改”不涉及“主权、国号、领土”议题,但未来几年以各种手段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4.
1996—2005年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不平凡的10年,贯穿这10年发展的主线是两岸围绕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复杂而激烈的“统独”大对决,10年的较量测试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各方的底线和能量,大陆牢牢掌握打击、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战略优势和有利条件,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程度加深,“台独”走向衰落。这10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对大陆而言,“促统”越不过“反独”的阶段;对台湾而言,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了“台独”势力提出和推动公投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美国政府对公投问题采取的基本态度 ,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政府这一态度的原因 ,评价了美国政府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法理台独”的“国际法形态”是台湾当局借助“条约”和具有“准条约”性质的“非官方协定”等规范形式,为其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法效力,臆造“台湾国家形象”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国际法形态”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前的前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的起始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发展阶段。在前导阶段,台湾当局形成的“正式外交关系”和“实质关系”的并行模式为后续“国际法形态”的起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存策略”和“政治印象”;在起始阶段,台湾当局放弃一中原则,在相关规范中不再反对“双重承认”,转而谋求凸显台湾的“国家属性”;在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国际和两岸形势,台湾当局推动“国际法形态”的重点转向树立“台湾国家形象”、深化“实质关系”、以“域内法”弥补“国际法”不足等方面。总结其变化趋势可知,围绕“存在证成”这一逻辑主轴,台湾当局先后采取“中国代表权”“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三种博弈策略。可以预计,台湾当局未来可能采取“以实补名”“超越主权”“以小博大”等策略,继续推进“国际法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9.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路线转型是"台湾化"与"中国化"两股力量和趋势较量的产物和缩影,伴随着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两大变革工程的演进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转型是必然的、自然的,也是渐进的、有限的,不同的阶段会呈现相同的反复。在大的环境结构没有质变的背景下,民进党仍然摆脱不了"台独"神主牌,但从发展趋势和应对2016年"大选"的需要考虑,民进党路线转型势在必行,其调整的时机、内容和幅度,将取决于党内"大选"参选人的意愿与意志。蔡英文一旦拿到"大选"入场券,在转型问题上不能不迈步也不可能迈大步,会探索一条"新型台独"之路,更加注重策略和包装技巧。届时外界将会看到一个"姿态百变、本质不变"的蔡氏"笑脸台独"。  相似文献   

12.
谢长廷以“宪法”为主轴的有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既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局限。其值得肯定之处主要表现在:是民进党阵营中相对务实、理性的政治主张;是他长期以来深度思考的心得汇整;是试图打开民共僵局的积极尝试;是化解台湾内部蓝绿对抗的有益探索;是摆脱绿营“逢中必反”思维的建设性主张。其问题与局限主要表现在:并未接受“一中”框架;并未放弃“台独”立场;带有折衷主义和模糊主义的双重色彩;论述逻辑有欠严谨和规范。今后谢长廷先生有待于从内容和逻辑两个方面对其论述加以进一步修正或完善,使其论述早日成为一个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所裨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4.
“台独”分子炮制种种谬论而建构起了一套“台独”话语体系,通过不断推广和强化这套理念,掌握了岛内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并对岛内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民进党虽然始终不放弃“台独”主张,但随着“台独”话语权的强弱而不断调整两岸论述;国民党在“台独”话语权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进行“本土化”论述。“台独”话语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形态,对公共权力的运行产生强力的制约作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民主秩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研究需要一个宏观的视野,一个长程的观察,一个战略的考量。《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其影响便是战略的、长期的。某种程度上,《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已把两岸关系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有所约束、更为复杂的相互纠缠阶段。有四项因素将决定或影响这一阶段两岸关系的互动与未来的架构。  相似文献   

17.
221年10月20日,民进党召开全代会通过议案: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效力,等同于1991年的“台独党纲”。有人宣传这是民进党在“台独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联系民进党上台以来,陈水扁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等事实,人们不禁再次思考10年来该党的“台独转型”问题。本文拟围绕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91年以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逐渐异化,呈现出一条从“清晰一中”到“模糊一中”再到“偏离一中”的蜕变曲线。与之呼应,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解读与其历史原义渐行渐远,对“一国两制”的拒斥也日趋激烈。目前,国民党已陷入败选、政策检讨与论述“去一中化”的恶性循环,呼吁搁置甚至抛弃“九二共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主要由岛内外双重政治张力所决定——中美博弈带来的外部张力使得国民党“亲美和陆”的传统“骑墙路线”难以为继,岛内民意加速“绿化”与政党政策连续性之间的内部张力则严重挤压着国民党的话语空间。未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很可能继续出现保守、摇摆甚至倒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应是指具有独立完整主权的国家中之人民,就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乃至国家大事依法进行投票表决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不应有所谓涉及台湾前途的“公民投票运动”,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一独立国家。但现实中台湾确实存在着一股推动“公投自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