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术建制化水平很低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中国学术界的诸多问题,如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抄袭剽窃、学术评审深度腐败等都是这一事实的表现.学术建制化水平与学术人口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生产的稳定发展取决于学术建制化水平和学术人口之间的比率,在学术建制化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学术人口的膨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并将妨碍学术的建制化;反之,如果学术建制化水平很高,那么学术机制会自行调节学术人口,使之与学术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应.前者带来的是我们所称的"大众学术",而学术建制化水平与学术人口相当的时候则是"精英学术".大众学术形态所引致的学术高科层化、低建制化及其集体性与个体性、唯智主义与反智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难以挣脱的"铁笼".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2012年"末日危机"在心理上的消弭,新的一年确定性地到来了,我们也随之确定性地接续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的生活。对于吾侪学人而言,当今中国可能还处于学术信誉意识尚未普遍觉醒、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评价机制亦未完全确立的时代,更那堪,我们所寄身的学术界也具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属性与结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广东高校学术制度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法律制度的执行与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奖励制度、学术不端的惩处制度等学术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完善。本文认为针对学术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广东高校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健全学术制度供给: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的宣传和建设,建立健全学术查新制度,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健全同行评议制度以及健全完善学术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4.
徐卉 《法制与社会》2010,(16):235-236
大学是学术殿堂,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是大学使命之一。本文以北航大学生为例,分别调查了丈理工科学生的学术能力养成情况。本文以分期理论为基础,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勾勒现阶段本科生学术能力养成的过程曲线。特别归纳出理工科高校文科生学术能力养成现状,分析差距所在,为有效提升其学术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宪法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代的宪法学承担不同的学术使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宪法学以其学术逻辑与主体性,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确立了自己的历史方位与功能。通过对宪法学学术使命与功能演变过程的分析,对宪法学30年发展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反思,提出“后30年宪法学”发展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法学之下,民事实体法学与诉讼法学虽然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直到现在两者之间也没有建立起充分的学术联系。实体法学现阶段仍然是从罗马法继受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的一元自足体系,其对已形成独立法律体系的诉讼法理论毫不关心。也因此,实体法理论存在缺陷、曲解以及学术范围不当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可细分为:其一,现代私法学舍弃了实体法作为裁判规范的一面,完全沦为了社会规范理论;其二,现代私法学以具有私法性质的“请求权”概念继承了actio理论,舍弃了其诉讼性质;其三,现代私法学没有将对私法关系产生影响的“裁判效力”纳入其理论;其四,实体法学者对通过诉讼进行“权利确定”缺乏明确的认识。法的世界由实体法与诉讼法组成,二者应当分别划分学术领域,在互补关系上相互融合,从而构成法学的整个体系。为此,应首先打破实体法学与诉讼法学的自足体系,一方面需要将实体法理论引入到诉讼法学领域,提倡“实体法与诉讼法并立二元观”的诉讼法学理论构造,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体法学中建立与诉讼法学相融合的理论构造。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的学术伦理是中国法学的生命线。中国法学的学术伦理的核心概括便是学术尊重,包括尊重事实,尊重相关专业知识,尊重他人的学术劳动与学术成果,尊重学术对手及其呼拥者和追随者。违背法学的学术伦理最终就是违背法学的责任伦理。由刑法在整个法治体系中的"保障之法"和"后盾之法"的地位所决定,违背刑法学术的学术伦理及责任伦理或许将是违背法学伦理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关于规范与创新的问题存在着种种针锋相对的、矛盾的见解 ,以至于对之产生了合乎理式的困惑 ,而何以至此的症结恰在于 :学界有待对以下两个方面作深入探讨 :其一 ,我们的学术研究缺乏自己独立的学术品格 ;其二 ,尚未理顺学术规范和思想创新二者的关系 ,还没有确立学术品格的高境界 :学术规范和思想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任海军 《政府法制》2009,(14):45-45
引言 学术造假并非某国特有,以美国为例。近几年来发生了数起类似事件,美国一般将其统称为“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者言     
正编辑者将怀着对作者和作品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法治及其理论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理论平台包括:学术专论;学术评论(包括学术批评、立法评论、案例评析等);学术译作;学术随笔;法律教育评论;司法官来稿(视稿源情况可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两百年处理“法庭上的高校”争议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学术遵从”原则,曾经据此对大学的学术自治提供持续性的倾斜保护。在目前我国矛盾重重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大背景下,司法审理涉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行政案件的困难实际上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大学作为学术与教育机构的特殊学术属性,以及我国特有的法定“自主大学”与行政控制之间的矛盾。借鉴美国的“学术遵从”原则,我国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应当从学术性的角度理解、贯彻“自主大学”的法律原则,对大学自主权给予倾斜性保护,并为推进大学内部“学术化”、“法治化”的治理制度的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编辑者言     
正编辑者将怀着对作者和作品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法治及其理论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理论平台包括:学术专论;学术评论(包括学术批评、立法评论、案例评析等);学术译作;学术随笔;法律教育评论;司法官来稿(视稿源情况可以分别是"检察官来稿"、"执法官来稿"、"代理人来稿"等)。在必要且可能时,编辑者也将就某一特定主题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展示作者之智识于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法律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能,而且更是一个学术组织,承担着传承文化,创新科技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些功能,必须调动高校内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基层学术组织,保证其合法性,明确其法律地位,是激发高校教师科研动力,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性保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高等学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也是追求效率的体现.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不公平”现象屡见于高低学术阶层之间,少数专家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贵”阶层与广大青年教师为代表的“学术贫民”阶层间的待遇差别尤为明显.本文指出为避免出现“不公平”所带来的学术造假、消极怠工等后果,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学术弱势群体的发展,提供透明的竞争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高校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15.
马小红 《中国法学》2015,(2):220-233
中国法史及法史学的研究自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在法学界或为炙手可热的"学科",或为可有可无的"冷门"。这种冷热两极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学术目标的多种误读。比如,盲目地主张"创新",单纯地强调学术服务于"时势",本末倒置地将"学科"完善视为学术的目的等等。正是这种学术目标的误读,导致中国法史研究长期纠缠于方法的争论而忽视基础问题的研究。纠正学术目标误读的方式在于充分认识并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对基础问题的研究应在"传承"中创新;培养学人的独立品格,逐渐改善人云亦云的学风;将学科视为学术研究的途径而不是目的,以促进而不是桎梏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09,(14):52-52
余三定 现在的学术评价、学术管理可谓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其中主观、人为的东西太多,真正属于学术的东西太少,大大伤害了学术道德风气,破坏了学术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 享有法律、法规、规章确认的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学术委员会行使的学术权力具有非国家性、自治性与支配性等多重特征, 在性质上应纳入社会公权力范畴。公权力需要规制, 学术权力亦如是;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中, 正当程序凸显其理性规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权力运行之独特价值。程序规制与学术自由并行不悖, 程序规制与大学法治相辅相成;学术权力的程序规制应“张弛有度”, 在法治与自治之间保持必要平衡。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权力行使须厉行有限信息公开、重要事项听证、利益回避、案卷笔录等规则, 并为师生员工权利保护提供有效程序救济机制;惟其如此, 方能为学术繁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4,(2):117-131
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石泽华 《政法论坛》2023,(2):180-191
我国传统上对高校公职人员采取单轨惩戒制。学术委员会独占性行使学术不端审议认定权,相关政纪处分需遵循“审议前置、依据必要、程度均衡”原则。当前,部分学术科研人员被纳入“政务处分—处分”双轨惩戒体制,这在监督主体、追责机制和处分规则等方面整合了高校多元监督格局,也使其内生出学术自由与监察效能和行政主管与统一监察等之间的张力。在该体制下,高校学术惩戒制度定位于高校学术自律,能够相当程度发挥践行学术遵从和专业责任追究等制度功能,由此尊重高校学术传统和科研规律、弥补一般公职责任追究机制相对缺陷。未来应促进其功能实现并对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制度维系上,尊重高校对学术科研人员的惩戒权,明确监察机关无权作出学术处分、维持学术委员会的学术不端审议认定独占权、厘清政务处分之审议前置的前提和范围;在制度调适上,明确学术惩戒工作中监察机关的应然角色,如调查取证中高校监察派驻机构的适度参与、双轨惩戒中监察建议的衔接功能;在制度贯通上,促进行政监管与监察监督的联动协作,明确双方职能界限,加强对行业性问题的监察并推进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20.
<正>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外法学》完成了改版扩容,编辑部也实现了新老交接。前任主编贺卫方教授以及上届编辑部全体同仁坚持学术自主与学术创新,严守学术标准与学术纪律,八年如一日,精心编辑、悉心呵护《中外法学》,极大地提升了《中外法学》的学术声誉与学术影响。值此新老交接之际,我谨代表新一届编辑部对贺卫方教授以及上届编辑部全体同仁所作出的宝贵学术贡献以及各界作者、读者对本刊给予的支持与关心致以由衷的敬意与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