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与经济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政治根源于经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同时,政治对经济基础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一定经济基础特点的政治上层建筑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将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延缓或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历史时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政治上层建筑,使之更好的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历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俄经济发展的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观点有:第一,俄罗斯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以及“休克疗法”的失败和普京新政是由历史和现实的经济状况决定,决不是某个单一的政治集团在政治上一时的成败而引发的。第二,当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还远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再改革的任务仍然很重。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政治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启动和支持了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效率优势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并且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通过体制创新发挥效率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吉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郎毅怀的文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扬长避短》综述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认为应从抑制和消除腐败、削弱和克服特权等方面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海文 《湘潮》2013,(5):41-42
打开报纸、刊物常常看到关于政治改革的文章,有人认为不进行政治改革就无法进行经济改革,而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扩大民主。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这就是在农村从包产到户到村民自治。大家都知道,粉碎“四人帮”后的改革首先是从计划经济管不到的、贫穷的农村开始的,是从最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经济开始的。由经济而政治,经过30多年,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王伟华 《求贤》2007,(7):39-39
国家公务员是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是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直接力量,也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系统的效能,影响着政府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败。面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对公务员素质要求的提高,无论是公务员本身还是其就职机构,都要根据新的需求调整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6.
关于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有两个同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并需要在实践中慎重对待的:一是经济转型能否脱离政治转型,或者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否能够长期独立于政治体制改革?二是中国的渐进改革从长期经济绩效看是否比"华盛顿共识"更为成功?由于体制深层矛盾和利益深层冲突的显现,使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而又微妙的时期,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我国改革的艰巨性,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合理时序,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攻坚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改革和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的政治优势。这既是对历史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互动关系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村民自治发生、发展的经济历史根源;村民自治过程中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村民心态、行为及利益取向;村民自治的经济、政治绩效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声音     
《廉政瞭望》2012,(19):4-4
当前社会存在种种丑恶现象,从根本上说缘,于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权力变本加厉地压制和干预民间正当经济活动,造成广泛寻租活动的结果。当务之急是重启改革议程,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0.
孙绪兵 《世纪桥》2007,(2):150-151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地开展,必须对其进行经济学思考。首先,要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进行反思,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受制并服务经济基础的。其次,要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进行反思,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价值。再次,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进行经济成本分析,探寻如何开展更加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源、功能及其工具性有意识地进行经济学思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全面推进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这种市场化改革逻辑地包含着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就,克服现存的缺陷,必须全力推进以法治的现代的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发展以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行以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寒竹在1月17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由于过去革命年代非此即彼的思维惯性,中国的学界和政界都有一些人习惯性地把经济的市场化和政治的法制化简化为一个公退私进的过程,这是对改革的一种片面理解和误读。事实上,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改革在本质上是要厘清经济活动和政治权力的关系,让市场配置和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 ,我党在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 ,经历了由正确———不正确———正确的变化过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必须处理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当前最大的政治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强政治建设 ,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党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原理,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推进建设和实施改革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含义,是要求我们用政治工作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保证我们的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则是它作为生命线的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中逐步深化,已初见成效.但是,当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国有企业改革依旧步履维艰.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问题,也涉及诸多深层次的政治制度创新和社会制度创新问题.搞活国有企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政治层面上去考虑,并作出相应的政治决策.  相似文献   

16.
张维为 《求是》2012,(8):63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经历过如此迅猛的经济发展,但我们一些人却被西方话语忽悠,越来越没有自信,这实在说不过去。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进步很大,政治改革相对滞后。但即使在所谓"政治改革滞  相似文献   

17.
利益是推动人们进行历史运动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变更的杠杆.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同时,任何权利本身即是一种物质利益,也是一种精神利益.它是人们生存必需的两大利益.由于经济利益是产生政治利益的根源,任何权力主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不是围绕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而且把政治权力用来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回顾1978到2013年的党史,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经济政策和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无疑是最显著的历史特征。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更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更进一步讲,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才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探寻中国经济成功的最核心原因,必须聚焦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经济因素归根到底起着决定作用,政治等上层建筑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反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因而,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也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根据具体国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二者处于不同地位。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取得最终胜利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搞清楚民主的本质涵义、表现形式、国别和时代特征,破解对于民主的误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充分认识我国面临的历史基础,即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社会人文条件和政治实践已有的经验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对权力结构和既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改革的进程,改革有风险,是一门高超的技艺,需要精巧的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