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认为,尊崇贤才,是治国为政的根本。主张统治者要打破血统界限,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西汉大儒刘向说:“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傻。”苏轼则说得更为深刻:“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尚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思想精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我国"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尚贤者,政之本也"。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性战略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三农"工作领导干部提出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要求。具体来说,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振兴乡村的权威和行家,应做到"八有"。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尚贤思想与科学的选人用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贤者 ,政之本也。”为政治国在于尚贤。这是春秋战国之交的思想家墨子的主张。自古以来 ,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成为中华民族吏制建设的优良传统 ,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墨子的尚贤思想对于我们治党治国 ,选用德才兼备的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面 ,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试就墨子的尚贤思想与如何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尚贤是君臣之责的思想“是故国有贤士之众 ,则国之厚治 ;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 ,…  相似文献   

4.
古人论用人的很多话,现在读来仍很有味道.如有的说:"夫尚贤,政之本也."有的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有的说:"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这些都强调了任人惟贤.  相似文献   

5.
赵晓呼 《求贤》2014,(8):12-13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管入才是入才工作的根本原则,然而,党管入才不是简单地把入才管起来、统起来,而是要扫除束缚入才睨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入才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党要管好用好入才,关键在于解决好人才如伺管、管什么和怎样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5,(10)
<正>"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建党,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升华道德情操,才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一为官之道,德在其首。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是吏治清明、政风清正。相反,凡是衰世、乱世,都是官德不彰,民怨沸腾。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中央大力倡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广大领导干部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修身做人和为官为政提供思想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大的文化软实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如修身做人、立身处世、为官为政、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6)
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们对国人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传统文化可以让国人找到历史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识程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之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基。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近年来,济宁市先后成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和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并统筹市、县党校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干部政德教育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工作中,济宁市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具有的新特征的实际出发,在实现"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他尊重历史,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现实,突出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关联性;面向未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放眼世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23)
<正>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他们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厚的美学思想、理论和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3.
弘毅是优秀的道德意志品质,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传统儒家中,弘毅伦理具有丰富的涵义,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弘毅在当代社会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治国理政中。习近平强调虽然中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的实现,但我们仍以不懈怠的意志去完成这场"长征"。因此挖掘传统文化中主流儒家的弘毅伦理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都有深刻指导意义和重要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因子。"仁治"、"德治"、"礼治"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非战"的思想,以及庄子"人道"与"天道"相统一的思想,均是道家治国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非攻"、"尚贤"则是墨家学派治国思想的精华。先哲们的这些治国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共党史上一位熟悉并广泛运用历史文化典故的卓越领导者,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更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浙东文化,也多次出现在他的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CSSCI期刊收录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具体样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自2013年来与日俱增,载文期刊水平较高且主流刊物关注度高,但研究机构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研究热点主要聚焦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等,演进过程从中华文化逐步转向治国理政。在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未来要向基础理论、对外传播和育人功能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9.
<正>《墨子》云:“尚贤者,政之本也。”司马光主张:“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鲜明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新时代的好干部定了性、画了像。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对照这个“像”,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像不像、是不是,自觉约束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6,(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精髓,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