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55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论,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4月,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北京市第三届团代会上作报告时说,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0亿亩可供发展农业。但是有一半还没有开垦,这些沉睡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边疆。他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团中央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杨春江 《奋斗》2014,(5):58-60
杨华——这位来自北京的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亲身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垦荒运动在全国的兴起。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由共青团中央倡导,由北京青年发起,杨华是这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发起人。北京青年垦荒队的行动,奏响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绚丽篇章。1995年,杨华退休后回到北京安度晚年。作为一位80多岁的垦荒老人,他经常充满感情地回忆起他和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边萝北的那段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3.
侯莎莎 《党课》2020,(5):90-9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国掀起了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根据《北京日报》1956年1月26日报道,《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正式提出“除四害”这项重要任务。纲要中要求,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相似文献   

4.
<正>为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后经多次修改,于1957年10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并作为正式文件公布。《纲要》对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规定了具体指标,人们简称为"四五八":要求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地区达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达到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467名青年志愿者先后登上浙江台州大陈岛垦荒创业,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历史没有忘记这段艰辛的垦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大陈岛和老垦荒队员。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并作出了"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2010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专门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指出"大陈岛正朝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目标迈进,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移民垦荒政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几乎没有论著涉及到投资开垦公荒的所有权问题。本文从勾稽和考证一条相关的史料入手,进而将其放在抗战时期土地政策背景下予以深层次的解读:中共对投资垦荒政策变更和复归的历程,从侧面体现了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共土地政策坚守着基本的原则并具有一贯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我的垦荒情     
杨华 《北京党史》2010,(6):34-40
<正>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诞生1954年秋天,我作为北京石景山西黄村乡乡长,出席了北京市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从市领导赵凡同志所作的关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报告中,了解到我国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我们学习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落后,已耕地面积不足","农业发展赶不上人民和  相似文献   

8.
杨华 《奋斗》2009,(10):30-30
我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人。祖祖辈辈从没有过自己的土地。直到解放后进行土改,才算有了土地。1952年4月,石景山区组建乡政府,我被选为西黄村乡第一任乡长。,1955年为了响应国家开发边疆。为祖国生产粮食,组织一支远征青年垦荒队去黑龙江垦荒的号召.我和来自石景山的李炳恒、东城区的李连成、大兴的张生、门头沟的庞淑英5人发起组织了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黑龙江这片大荒原上开始了垦荒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9.
即将在全国各级干部和党员中普遍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中,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一书无疑是一本极其重要的教科书。如何搞好《学习纲要》的教学工作,使广大干部和党员在新时期下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一项涉及到这次学哲学成效的关键问题。通过学习《学习纲要》,我们感到,在《学习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中国共青团的卓越领导人。1950年至1966年胡耀邦先后任团中央书记(一把手)、第一书记,他在共青团中央任职期间,始终把握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个根本,先后大规模地在团员青年中成功开展了以共产主义精神为主导的各项活动,其中,他倡导的"垦荒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总领队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按语     
正探索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多方面艰难探索:从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制定《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即《农业四十条》),从掀起人民公社化运  相似文献   

12.
"东方红"这个地名,在中国地图上有.它是我们国家最早看见太阳的城镇之一.这个牡丹江通向东部边境的铁路终点站,归虎林市管辖.好多年来,每当有人提起"东方红"这个地方,我总是有点儿情不自禁.因为1958年之初,我到那一带参加垦荒时,那名字还没有呢!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是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中共中央提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讲话后的第二天,这个讲话要点就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先后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的这个讲话要点,是一篇阐述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6,(7)
正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张婧怡等12名小学生回信,他的回信不仅令小朋友们备感荣幸,对于我们老垦荒队员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总书记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来回信,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老垦荒队员和大陈岛充满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全国科技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其精心的组织、宏伟的内容、丰硕的成果在新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它的指引下,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以"两弹一星"为主要标志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回顾第一个科技规划,能给现在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自主创新以许多有益的启示:自主创新需要选准领域,重点发展;必须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农村的土地。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平均占用耕地20.35公顷(305万亩),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2925万亩)和585万公顷(8775万亩),我国将有大量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9,(22)
正1995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2003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2019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这四本《学习纲要》正式出版发行时,党中央都向全党印发了学习通知,强调这四  相似文献   

18.
仇福海  刘颖  徐国军 《世纪桥》2012,(18):47-50
时光飞逝。发生在富裕县的那场移民垦荒工作,转眼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然而,每当回忆起这段艰巨的创业历程,仍让当年的建设者们激动不已,那些不平凡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成为几代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谨怀深深的敬意以此文敬献给当年投身于富裕县农业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场“垦荒牛”张文富,刘逢安,张彦12个春秋,陈秋旺像“垦荒牛”一样,默默地在黑土地上耕耘着,奉献着,收获着。“人的一生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干几件像样的事,越是困难的时候,当领导的越应该身先士卒。”陈秋旺常说这句话。1983年,刚满35岁的陈秋旺,由鸭...  相似文献   

20.
1955年12月,我从哈尔滨第七中学毕业后,志愿报名到北大荒参加垦荒,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垦荒者。那年我只有17岁,是一个天真和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开发边疆的漫漫历程中,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垦荒队员,成长为一名拥有十几万职工和550万亩耕地、下属15个县团级国营农场管理局的局长。我的成长饱含了当年垦荒队员的辛酸苦乐,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培养。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在我30多年的垦荒生涯中,曾三次荣幸的见到了胡耀邦同志,亲耳聆听了他的教诲。我第一次见到胡耀邦同志是在1956年6月7日。这天,天气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