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0年冬至1931年春,赣南、鄂豫皖、洪湖、湘鄂赣、赣东北、湘赣等六个革命根据地都打破了敌人第一次“围剿”。这次反“围剿”,是红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战略转变的关键作战,是党史军史中的光辉篇章。本文试对这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经验作一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借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这个军事活动的大舞台,成功导演了夺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的活剧,充分表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提出方针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提出并成功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迈出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战略转变的第一步。1930年秋冬,蒋介石实施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以1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指挥4万红军实行“求心退却”,两次大踏步后退,从赣江西岸一直退到根据地中心区域,来到江西省宁都县北…  相似文献   

3.
从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概念来分析判断,抗战之初,刚进入山西战场时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作战方式为正规部队的含有游击成分的运动战,并非人们一般认为的单纯的游击战。从当时战场的实际态势来看,第一二九师采用此种作战方式的原因为:相比于游击战,运动战更符合当时配合国军进行太原会战的作战需要,也更符合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比较符合红军此前在反"围剿"和长征期间比较多地采用运动战这一作战方式的实际。抗战之初第一二九师采用符合战场实际需求的作战方式,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亦为维护和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此后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概念来分析判断,抗战之初,刚进入山西战场时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作战方式为正规部队的含有游击成分的运动战,并非人们一般认为的单纯的游击战。从当时战场的实际态势来看,第一二九师采用此种作战方式的原因为:相比于游击战,运动战更符合当时配合国军进行太原会战的作战需要,也更符合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比较符合红军此前在反"围剿"和长征期间比较多地采用运动战这一作战方式的实际。抗战之初第一二九师采用符合战场实际需求的作战方式,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亦为维护和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此后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周恩来军事思想有继承有创新,可谓独树一帜。周恩来在中央苏区领导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首创了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典范,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敌进我进,制敌机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回到后方主持中央政府工作。周恩来亲自挂帅,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与朱德一起领导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他在总结吸取毛泽东领导的前3次反"围剿"战争成功经  相似文献   

6.
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后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次重大战役。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运动战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战争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提出“两个拳头打人”的作战方针,使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陷于被动地位。在进攻受挫后,他们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主张分兵防御,“短促突击”,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优势兵力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结果使红军苦战近两个月,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在云霄革命斗争中得到充分应用。1936年初,敌人兵分两路进攻革命根据地:一路是国民党七十五师和县保安队陈建雄部400多人进攻白石地区各村庄;一路是国民党八十师在粤军一五八师配合下,动员了云和诏三县壮丁队、保安队共1000多人,向乌山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敌人采取“驻剿”与“搜剿”并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9.
1928年1月,毛泽东曾召集遂川、万安两县党的联系会议。万安县委书记张世熙在汇报中说到,当时与敌人搏战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因此相持半月,敌军无可奈何。毛泽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14,(10):17-18
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从败军之将张辉瓒身上缴获的怀表。1930年10月,蒋介石命令驻江西的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依据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情况,提出红军先向苏区中心退却,诱敌深入,使敌我兵力对比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的反"围剿"战略方针。11月5日,国  相似文献   

12.
辛可 《湘潮》2015,(7):73-76
一、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历史背景1933年10月,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妄图一举消灭我中央苏区根据地。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完全背弃了毛泽东在粉碎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时制定的战略作战方针,采取冒险盲动的军事路线,致使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中屡战不利,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3.
<正>1939年4月的齐会战斗,一般称八路军全歼了日军吉田大队,是冀中平原上的模范歼灭战。实际上,该战并未达到全歼或歼敌大部。八路军在缺乏武器和技术的条件下,集中优势兵力,予敌重创,有效实践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方针,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中模范的运动战战例。  相似文献   

14.
刘海飞 《湘潮》2010,(10):27-29
<正>1947年1月,国民党纠集34个旅25万人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围剿"行动。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  相似文献   

15.
正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敌人的"围剿"和反"围剿"中艰难行进的,有时候为了摆脱困境,连吃饭的铁锅都要丢掉,更不要说带书了。为了每天有书看,毛泽东只能东借西借。有一天,红军队伍经过一个村庄,毛泽东命令队伍在村外扎好营地,然后派警卫员去村里借书。毛泽东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小王,你去村里看看有没有读书人,想办法帮我弄‘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找到一个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听说红军首长需要"水壶"和"三锅"用,  相似文献   

16.
报刊文摘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元帅往事剪影 “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军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我军军史指出游击战的功勋首屈一指当数陈毅元帅。 陈毅率领一支人马,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与蒋介石的正规军和保安队周旋激烈地层开了“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敌司令官余汉谋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而陈毅却运用“捉迷藏”、干部群众化和毛泽东倡导的“叫化子打狗靠面墙”等战略战术整整坚持了三年,反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三年,陈毅是多么思念党中央和毛泽东啊!“长夜无灯凝望眼”他只得以诗言思。陈毅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西扛月·井岗山》、《如梦令·元旦》等诗词珍藏身边,时时吟诵,但都十分可惜的在游击战中几次遇险而无法保存,散失了。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非常赞赏,还有“你会写自由诗”的好印象。陈毅对毛泽东也非常崇拜,1960年春的休假期间,他还将毛泽东的37首诗词工工整整地抄  相似文献   

17.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赤水河两岸,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各种佯动调离敌人: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时而大踏步地前进,时而大范围地迂回,以飘忽急袭的动作斩关夺隘。他们敢于行动在敌人跟踪纵队的间隙中,又迅速回头,把一切跟追之敌远远甩在后面,突破十倍数量于我之敌军的围追堵截。这一切都归功于新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但应该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10月是彭德怀同志12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将他与我的父亲滕代远参加苏区反"围剿"作战时的情况回忆一下,以示铭记和缅怀。父亲作为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参与指挥了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期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战役。前三次作战是在朱德、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滕代远是在朱德、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指挥部队作战的。  相似文献   

19.
正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为实行对日作战,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军事战略方针。然而,这一方针当时并未得到全党全军的完全理解和认同。此后,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丰富发展了这一方针的内涵,并在集中全党全军智慧的基础上将其重新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实行这一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在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时期,根据当时的斗争实践总结提出了红军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个“十六字诀”究竟是怎样产生并逐步形成的呢?至今依然见仁见智。过去一些有关文章,从分析当时革命斗争的大量文献史料入手,对“十六字诀”产生和形成的具体过程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有益的探索。但是,不少论者往往着眼于当时游击战争环境中的作战实践进行客体方面的考察和分析(这无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提出这“十六字诀”的主体——即从事游击战争活动的人(首先是领导人)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