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的利比亚,很多人都在反对卡扎菲。但在执掌利比亚政权的40年间,卡扎菲几乎成功完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撒哈拉沙  相似文献   

2.
吴清和 《湘潮》2014,(3):43-45
我们一般说的非洲包括北非,而我这里写的非洲不包括北非,是黑非洲,或者叫撒哈拉以南非洲。叫黑非洲,因为它都是黑人的国家,叫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简称非洲),因为它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1日,法国开始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一坐上主席国的位置,法国就办了一件大事:主导成立了地中海联盟。7月13日下午,包括以色列、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以及27个欧盟成员国在内的43国领导人在巴黎出席地中海峰会,与会者还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国际和地区组织领导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拒绝出席此次会议,他指责“地中海联盟”计划企图破坏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团结。不过与会者还是皆大欢喜,会上通过了联合声明,宣布成立地中海联盟并正式启动“地中海联盟”计划。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久前发表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讲话,表示要从明年起引进自由市场机制。他对利比亚人民说:“再过4个月,一切都将由你们来掌控,因为这是一件重大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卡扎菲掌权39年来,利比亚经济一直由国家控制,  相似文献   

5.
丁明 《党史文汇》2010,(3):16-21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类发源地之一。它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60多年来,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巩同和发展,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当我们回顾这一友谊合作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它贯穿着许多动人的往事。从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到驻外使节、医疗队、  相似文献   

6.
环球     
《廉政瞭望》2011,(7):12-13
卡扎菲:曾是萨科齐座上宾 法国“变脸”快。在3月19日西方多个国家发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中,法国又充当起了急先锋。  相似文献   

7.
卡扎菲夺权后,逐渐靠苏反美。1982年以后,国际上连续发生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对此,卡扎菲不是表示“支持”就是表示“祝贺”,甚至公然宣称,“正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训练”。美国决定教训这个不安分的卡扎菲。  相似文献   

8.
朱继东 《红旗文稿》2012,(3):32-36,1
卡扎菲这个曾被誉为"民族英雄"和"反西方强权政治斗士"的一代枭雄,其人生沉浮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剖析了卡扎菲充满争议的一生,探究其从坚决与西方国家对抗变为完全倒向西方这一巨大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1,(2):49-49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0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10.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的黎波里5岁的女孩。那是在今年的5月份,在的黎波里采访的我的同事,和其他外国记者一起,被新闻官带到了卡扎菲居住的阿齐亚军营。在这个军营里面.她遇到了这个和家里人一起来充当人盾的小女孩,她的手里拿着卡扎菲的相片,对我的同事说:“没有卡扎菲的日子,人生会是多么的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学习两年的大学法律专业,转入利比亚军事学院,并于1965年毕业。后被派往英国桑特斯军事学院接受短期受训,1966年返回利比亚服役。1969年9月1日,野心勃勃  相似文献   

12.
韩爱勇 《党建》2011,(8):61-62
卡扎菲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不是因为他的所谓独裁统治与高傲不逊,而是他及他的国家不甚清晰的命运与前景。大国互动及其背后的战略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世界格局变迁的主要力量,弱小的利比亚何以吸引如此诸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该国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2012年该国旅游业收入约为6亿美元。据俄新网3月18日报道,苏丹旅游部长穆罕默德·哈德近日在议会旅游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苏丹将禁止爱喝酒和爱跳迪斯科的游客进入该国。另外,苏丹不会接待在浴场裸体的游客。他指出,苏丹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即使在五星级酒店售酒也是被严令禁止的。哈德同时呼吁对苏丹现行的旅  相似文献   

14.
非洲的B面     
顾育豹 《党课》2010,(22):112-113
说起非洲,我们的优越感就会油然而生。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非洲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而非洲大陆,也的确是全球穷国集中的地方,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23个在非洲。人们总是给非洲打上贫穷、饥饿的标签,许多非洲国家的城郊贫民赢和乡村的简陋土房让人们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陈毅与非洲国家接触始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当时周恩来总理作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和首席代表,陈毅副总理作为代表,在会议期间与非洲代表团进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后,与非洲国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热情接待到访的非洲代表团和友好人士外,还多次前往非洲访问,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涉足非洲次数最多者。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08,(2):62-62
“透明国际”从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做起,如今已在近100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成为全球最著名的民间反腐机构。该机构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提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亚洲和非洲的不发达国家,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所谓“廉政国家”,同样面临着严重的腐败问题;而以肯尼亚为代表的亚非国家,反腐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另外,“透明国际”还向全球各国发出呼吁:检举弊案的“反腐英雄”处境险恶,频频遭遇血腥暗杀,各国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腐败案检举者。  相似文献   

17.
小月 《党建文汇》2002,(18):14-14
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提议下,一个新的组织在非洲大陆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力与地位的不断提升,并且日益深入地参与和融入国际体系。其重要后果之一就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开始不断向海外拓展,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震荡性”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在非洲利益及其对西方国家和非洲的影响,并对中国如何调整与优化对非战略以更好地维护与实现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心阳 《唯实》2011,(8):190-190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中,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确地说是政权,果真就要消亡了。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党课》2014,(4):47-47
非洲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实现发展的权利,也有实现发展的潜力。没有非洲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国际社会应该尽可能帮助非洲的发展。中国是对非提供援助最早的国家,也是合作成效最显著的国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