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力作为一处特殊商品进入市场机制运行的轨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工资率作为劳动价格,起着调节市场劳动供给与需求的杠杆作用,劳动供给与需求的比重又反作用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明确地提出要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目标的确定,一改以往计划经济条件平均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将对传统的经济体制、用工制度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就目前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现状来看,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局部尖税化,这也是目前劳动制度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事实上已经广泛地开始参与收益分配。新的分配格局承认了企业劳动和个人劳动的差异性,以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分配量的多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在物质利益分配和劳动力资源流动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创造性劳动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效结合,也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正式使用了“劳动力市场”这个科学概念,提出了“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任务,这是我国改革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包括劳动力市场在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三级化,在城镇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问题.就业不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民工限制进入、农民工劳动行为限制、同工不同酬等方面,也包括劳动就业形式及保险和受教育等方面的隐性不平等.造成不平等问题的原因,有体制规定的原因,也有农民工素质较低的原因.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要调整政府的角色和就业政策,建立无差别的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并通过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三级化,在城镇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问题。就业不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民工限制进入、农民工劳动行为限制、同工不同酬等方面,也包括劳动就业形式及保险和受教育等方面的隐性不平等。造成不平等问题的原因,有体制规定的原因,也有农民工素质较低的原因。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要调整政府的角色和就业政策,建立无差别的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并通过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的表现我国劳动力成分多元化形式非常明显,以劳动力所处劳动力市场为标准可分为三类:其一,城镇…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转机建制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全面了解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和认真解决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为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提供对策依据,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95年6月初到10月底,我们组织力量采取数据统计、问卷征询、现场座谈、综合论证等形式,对当前我市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思考季传亭长时期中,理论界常用劳动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取代劳动力市场,这是不科学的。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开来,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则不能成为商品,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劳动不能成为商品,所以,劳动市场不能成...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劳动力供求之间在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所达成的一系列合约的总和。只有当这种以合约或契约为基础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成为一种普遍而非单个偶然的经济现象时,才称得上是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市场。劳动力供给行为方式的差异性,是由政府及其所在劳动组织对他的保护程度的差别和他支配个人劳动力转让的自由度差别决定的。而劳动力需求行为方式的差异性,则是取决于体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经理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经理市场,或者经理市场发育滞后,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徐东义 《工会论坛》2003,9(2):38-3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全球一体化大潮中的逐步深化 ,我国旧有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劳动体制及就业观念使就业与改革之间形成矛盾冲突 ;建立崭新的劳动就业体制也会在短期内形成新的就业问题。最大化地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应着力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坚决、积极地推进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经济关系,健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以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说明,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知道,建立和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严格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地看,它还包括实现劳动过程前后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问存在的现实关系。因此,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与计划经济条件相比,对工会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关系变化。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给劳动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归纳起来,劳动关系有七个变化,表现为:(一)劳动关系属性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市劳动保障信访问题的简析,肯定了近年来我市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提出了在当前劳动保障信访工作中,要进一步畅通渠道、把握重点、着力解决劳动保障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与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苏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也包括劳动力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是由国家计划统一分配的,根本无所谓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以后,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 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劳动生产条件,劳动力则是其中的能动因素。根据价值转化工程的有限无限原理,以及劳动力在劳动生产条件中所起的作用。劳动力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农民工、女性群体、下岗职工、残疾人群体、传染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等逐渐成为弱势群体,他们或多或少遭到劳动力市场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体面劳动赤字。结合国际实践和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变实际来看,今后在完善体面劳动战略以消除体面劳动赤字上,中国应该以建立一个包容性劳动力市场为目标,强调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社会伙伴关系和社会对话机制的作用,尤其发挥社区在消除劳动力市场排斥上的作用,把就业和社会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提升学员的就业竞争力,使农村劳动力真正实现体面劳动,并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中的“高级蓝领”。通过政府、高职院校、农村劳动力及企业的多方合作和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肖勤福 《理论前沿》2003,1(20):25-26
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对于劳动剥削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个价值量。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发现。然而,马克思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生理解剖”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进而获得这一发现时,对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到底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却有一个逐步深化其认识的过程,即从最初“出卖劳动”的提法到后来“出卖劳动力”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勇于自我否定和创…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在区域间、部门间和行业间的流动,如果纯粹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便形成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力市场还有非市场因素在起作用,因而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即不可能形成一元劳动力市场。当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转化为劳动力市场分割,市场机制所固有的平等原则就被不公平歧视所替代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必然形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与此相联系,必然存在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并存的局面。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歧视是要付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0.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相对过去经常提到的“劳务市场”或“劳动市场”来说,不仅是个概念更新问题,而且是对改革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