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识,通过发掘传统婚姻法元素在现代法律制度的体现,能有效地增进法律制度的优势互补,增强两岸四地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形成具有特色的、完善的中华法系.  相似文献   

2.
公诉制度是国家追诉犯罪的一种法律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不同法系公诉制度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借鉴人类共同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发掘和利用本土法律资源,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诉制度,已成为我国检察改革乃至司法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2003年10月11日至12日,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和焦作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了“中国焦作现代公诉制度学术研讨会”,对现代公诉制度的内涵、职…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清朱以前的法律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即传统的“中华法系”模式,其最重要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重刑轻民”,即没有单独的部门法规,所有的法律都在一部统一的法典中。伴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的传播和引进,中国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整个20世纪对于中国法律而言,始终是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国法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法律中的复仇自简单社会的血族复仇承继、进化而来,随着古代法律的发展而逐步退隐。在中华法系的礼法体系中,复仇取得了"礼"与"律令"的双重存在。由于特殊的家产制社会所具有的血缘制性质、国家所有制的经济制度、家国一体的政体、以孝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特别是礼在中华法系中的"基础规范"性质,以礼为主要载体的复仇在中华法系中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由于礼的强势支撑,复仇在律令中虽然屡次被禁,但终清之世它一直存在。容纳复仇的礼法体系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高度不确定的工具体系,因此无法走到现代,更无缘法治。现代法律通常不规定本质上是自力救济的复仇,但是复仇的恢复性正义精神未灭,它实际上,也应该是裁判考量的重要情节。  相似文献   

5.
国际信托法初步研究周玉华信托是最古老的法律制度之一。现在无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均有不同发达程度的信托制度。不过信托主要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发展起来的,后逐渐被大陆法系接受。为了解决不同法系在涉及信托的民商事交往中因法律制度乃至法律概念不同...  相似文献   

6.
破产重整制度是新破产法草案中引进的一项法律制度,是积极拯救困难企业的有力法律措施,与和解制度、破产制度一起构成现代破产法律制度的三大基石。破产重整制度的运用,体现了再建主义、竞争择优和社会本位的精神,是破产法律制度的新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破产重整制度的相关理论,探析其制度精神,希望有利于破产重整制度在未来的立法和实践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诊所式法律教育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美国法学院 ,主要是对于当时的美国法学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缺陷的一种反应。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教育 ,它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它与传统的法律教育方法不同 ,更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学教育的模式。目前 ,拉丁美洲、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亚的尼泊尔、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已经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育方式。自 2 0 0 0年 9月以来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中国七所高校已经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绩 ,法律诊所逐步完善。这说明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尽管现阶段在中国大量地推行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尚有非常大的困难 ,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必将对完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法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对矛盾。法律的确定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追求,有利于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法律的灵活性可以有效解决僵化的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将各种社会问题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的稳定性。通过对民法法系、普通法法系、伊斯兰法系这三大法系的考察,发现各大法系在应对法律的灵活性与确定性的问题上都各有特色。在当今世界大环境下,单一的法律形式已无法满足各大法系对法律确定性与灵活性的追求,因此加快吸收其他法系的优秀法律成果、完善自身势在必行,这为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世界上曾有过众多的类型,代表着不同的传统和文化。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消失了,有的不仅源远流长的发展到现代,并且向其发源地之外的其他地方扩展。以英国、美国法律为代表的普通法法系就是这样。本文旨在阐释普通法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并对其主要特征与大陆法系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两大法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维系达二千年之久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孔子的法律思想,后来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法律思想。它形成了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国法与宗法一体的特色,影响及当世的东南亚各国。 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孔子的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一样,也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没有检察制度,近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随着清末司法改革才得以引进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发轫于欧洲大陆,它们在各自的发展中都吸收了本国关于法律监督的传统,分别形成了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和英美法系的检察制度.通过对近代检察制度引进过程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近代检察理论的理解,当然对于今天检察制度理论的构建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分别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传统制度 ,但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而维护交易秩序方面 ,可谓殊途同归 ,但毕竟根植于不同法系 ,从逻辑构建到制度设计都有所差异。我国合同法对两个制度的引进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对我国司法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政制,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分支,其犯罪侦查制度可称为"唐化形态".近代受西方法律文化冲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纳入大陆法系,建立了以检察官为主、司法警察为辅的法、德式犯罪侦查制度,即"西化形态".二战后,在美国法律思想的影响下,日本法律向混合法系发展,逐渐形成颇具日本特色的犯罪侦查制度--"中间形态".三种历史形态更替的特点,对我国犯罪侦查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早在5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出现了法律的萌芽,随着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犯罪和侦查。在中国古代社会落后的生产力和司法制度下,古代侦查历史登上了世界的高峰,但是由于闭关锁国而逐渐走向发展缓慢而最终衰败的曲折发展道路。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侦查教育职业化逐渐形成了三个特点:1.仵作成为法医学的践行者和传播状态。2.近代侦查教育向职业化方向发展。3.侦查教育被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这一过程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实现了礼法的融合。军事关系涉及到皇权的存续、国家的安危,所以军事法律规范更多的体现法家思想的严峻,但在唐朝礼法融合的大背景下,儒家思想在《唐律疏议》军事法律制度中也有诸多体现.  相似文献   

16.
谈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实质及修订法律的意义屈渊,刘树林清末,1905~1911年间,以预备立宪和修订法律为标志,中国两千多年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先秦《法经》至《大清律例》,古老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西方近代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辩诉交易与诉讼效率——基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分析方法的引进,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突出了诉讼效率在现代司法中的重要性。在辩诉交易制度的引进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成本与收益的问题,同时其成本与收益具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辩诉交易的成本—收益分析,达到定量分析的效果,从而对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现实应用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纵观整个中华法制的发展历程,除中华法系时期曾经对他国法律发生过影响之外,移植他国法律应该是中国法律制度创建与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模式.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民事主体制度基本上仍然以西方大陆法传统为依归,在结构与内容上都呈现出对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的归入.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法的全面引入不仅使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发生了路径转向,而且与民法的大陆法传统发生了裂变.围绕民事主体表达、所有制话语、法人分类、国家特殊主体定位及其机关全面法人地位等内容进行的分析具体展现了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对大陆法传统的归入及其裂变,为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当代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法系意识上考察,民事执行回转制度以同一程序和判决对当事人间争讼法律关系进行最终调整为设置目的,执行回转关系建立在实体法规定的不当得利之债基础之上,执行回转案件处 理采用“审执分立”的程序构造。然而现行民事执行回转在制度设计上严重违背了这种法系意识,以致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充分发挥排除另诉的固有功能以及对被执行财产进行事后救济的制度性功效。目前《民事强制执行法》的起草者拟通过增设执行回转之诉、促成“审执一体化”程序构造的法定化,以改《民事诉讼法》设定的执行回转制度。但这样的制度设计因进一步乖离法系意识,将有可能更加深化现有问题的解决难度。于立法论上的结论而言,宜从法系意识上考察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的法理基础及特质,审慎研判增设民事执行回转之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执行回转的实体法基础,并复原“审执分立”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表及里的过程。作为政治体制重要构成的法律制度 ,同步经历了被动接受西方法学思想 ,到最终对西方法律体系的认知。这种由封建宗法法律制度向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转变 ,虽然有其残酷和痛苦的一面 ,但同时也有其进步的一面 ,这就是西学东渐、东西法律文化冲撞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标志着传承 2 0 0 0余年的中华法系到清末已近解体 ,封闭的、内国法为主的中国法律制度走上了近代法制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