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达 《八桂侨刊》2010,(2):30-36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数量众多,发展迅速,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业缘社团影响较大,他们以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此外,在维护华社权益、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联谊互助等方面,业缘社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马关系的迅速发展,业缘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有效地促进了中马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台湾当局时刻关注中马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中马关系的评估发生了转变。1960—1966年台湾当局基于对中马关系难以改善的乐观判断,采用派遣贸易代表团、支持“大马来西亚”计划、邀请马来西亚领导人赴台、协助马来西亚“反共”等手段意图促进台马“建交”。1967—1971年,中马关系正常化趋势出现后,台湾当局又以政治劝说、舆论宣传、推动购买马来西亚囤胶以及派遣高级别贸易代表团等方式试图阻挠中马关系正常发展。在国际局势变迁背景下,台当局阻挠动作未对中马关系正常化造成较大阻碍。  相似文献   

3.
柯尔克孜族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于克孜勒苏、乌什、温宿、皮山和北疆的特克斯、额敏等地。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文。"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它的先民,早在2000年前就游牧于中国北方叶尼塞河上游。公元6世纪被称"黠戛斯",后划归唐朝管辖。公元840年黠戛斯与回纥竞雄取胜,自立黠戛斯汗国,势力一度达到北庭和安西。公元7世纪至10世纪和汉族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 《友声》2009,(4):11-12
<正>6月4日,为庆祝中马建交35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联合举行的"2009中马友好之夜"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会议大厅举行,李克强副总理和来访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出席并致词。  相似文献   

5.
半月要闻     
吴邦国会见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议长3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议长让·拉希尼里库一行。吴邦国积极评价中马关系。他说,中马具有传统友谊,建交33年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吴邦国表示,愿以拉希尼里库议长访华为契机,将中国全国人大和马达加斯加议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向新水平,为加深人民友谊,扩大经贸合作,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拉希尼里库说,马达加斯加议会愿与中国全国人大扩大交往与合作,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他…  相似文献   

6.
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中国,并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从而揭开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为了使国人永远牢记《马关条约》"割台之辱"的这段历史,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妇女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以下简称《50年纪实》)一书。《50年纪实》一书是一部成体系的文集,共收集85篇文章,其中大多数是亲历者或其后人的回忆录,这一篇篇记述构成了一幅全面再现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在统治台湾的五十年中,日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兵败,20世纪初中国海禁取消及英国对马来西亚加速开发,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动荡局势的影响下,广西人先后三次较大规模地迁徙至马来西亚。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迁徙的广西人具有了新的身份——马来西亚华人。长期的异乡生活、浓厚的祖籍记忆和强烈的身份认同,使仪式文化现象通过马来西亚各州广西会馆的引导和组织在广西籍华人族群中得到传承。经过对雪隆广西会馆举办的秋祭仪式活动的调查和对参与活动的主要人员的访谈发现,广西籍华人秋祭仪式已发生了从宗族祭拜到"社群共祖"祭拜的转变。同时,广西籍华人秋祭仪式也显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如敬老重教的承继。此外,由离乡背井带来的环境、生活和身份的变化,使秋祭仪式在宗教、信仰、"先人"崇拜等方面显示出马来西亚广西籍华人独有的特征。雪隆广西会馆秋祭仪式充分显示了马来西亚广西籍华人当前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状态,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文化体系将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契机,为深化中马合作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广西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正在迅速扩大和深化。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门户,广西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及要素成本优势,但同时在教育、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劣势。"一带一路"视域下广西推进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受"两国双园"旗舰项目、中马两国战略对接等利好因素的激励,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东盟地区安全及国内外竞争伙伴增加等艰巨挑战。文章借助SWOT分析工具,提出广西与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应通过海上通道战略、互联互通区域枢纽战略、文化科教战略、推广做强"两国双园"战略来助推中马两国经贸的升级发展,在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焦     
《中国减灾》2015,(3):40-41
<正>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双主席国中马筹备会2015年1月13日—15日,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双主席国中马筹备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由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中马双方就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内容与马方演习筹备组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包括四百九十余篇作品,绝大多数写的是狐魅、花妖、鬼怪和人交往的故事,或者是记述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琦玮僪佹,富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自从十八世纪初问世后,因脍炙人口,至今仍葆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这部作品定名以前,曾被称作“狐鬼史”.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聊斋志异》属于公元三世纪以后流行的志怪传奇性的文言小说.  相似文献   

11.
《友声》2004,(5)
5月29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代表和首都各界友好人士及马来西亚访华代表团共800余人欢聚在中国大饭店会议大厅"2004中马友好之夜"招待会上,共同庆祝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30周年。招待会是由对外友协和马来西亚驻华使馆联合举行的。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主持了招待会。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和正在中国访问的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出席了招待会并致词。  相似文献   

12.
陈东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10-115
岷江上游自古是一条民族迁徙通道,在公元3~6世纪有不少胡人入据这一区域且十分活跃,但目前学术界对岷江上游的胡人活动的史实尚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相关史籍记载的分析,系统梳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在岷江上游地区的活动,认为胡人的入据对当时沟通西域与南朝陆路交往的"岷江道"的开拓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龙 《统一论坛》2014,(2):66-68
公元1894年,是清光绪二十年,中国干支纪年里的甲午年。在这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署而告终。日本凭借巨额的战争赔款和殖民掠夺,全面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清政府中兴梦碎、积重难返,泱泱中华就此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痛失宝岛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14.
尤蕾 《小康》2018,(25)
正中国政府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马来西亚积极响应,隔海相望的中马两国是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这个和中国频繁互动的邻居又有着怎样的文化逻辑呢?8月17日至21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他曾在1981年-2003年连续22年担任马来西亚总理,期间7次访问中国。如今已93岁高龄的马哈蒂尔再度访华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销瓷     
雨晨 《今日上海》2008,(6):58-59
汉代是我国处于世界文明先进的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同中西亚的交往。从公元2世纪,汉代就建立起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为以后的各个历史朝代的对外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沈刚 《探索与争鸣》2006,(10):42-43
公元1至6世纪的中国北方,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区域,也是发生民族融和的主要地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学术背景下,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于2006年8月4日—6日在长春共同主办了“1至6世纪中国北方社会·民族·边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日本的近5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现综述如下。关于中国早期民族问题的研究1—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各个边疆部族的起源、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交往以及各个民族的发展进程都是学者们…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时间大致是这样的:自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以后,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伊斯兰教便很快传播到西亚、北非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这些地区绝大多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接着,伊斯兰教又迅速在西班牙(公元8-10世纪)、中亚(公元9-11世纪)、南亚(公元10-13世纪)普遍传播,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宗教。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于中国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表决,要求对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彩电进行进一步的反倾销调查。该委员会初裁认为,过去两年间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彩电对美国国内相关制造商造成实质性损害。其基本依据是,中国和马来西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非洲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勾通中亚、中非商道,被人们传为美谈。公元十世纪的唐宋年间,标志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指南针和造纸术通过埃及传到各国。公元十世纪初,东非的层檀国(即今桑给巴尔),曾两次派使节访问中国,被学者称为中非国家间最早的官方外交来往。  相似文献   

20.
崔耀中 《传承》2012,(5):86-87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要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0.4%。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开始江河日下。那是一个儒家正统思想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时代,人的本性被压抑、人们的创造活力被压制。直到今天,其负面影响还时隐时现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形无形地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