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雄伟壮丽的旋律,心中总会激发起深爱祖国的满腔热情。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已被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并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相似文献   

2.
喻波 《支部生活》2009,(7):51-51
“前进、前进、前进进……”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前进颂》6月12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雄壮激昂的国歌旋律奏响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序曲,并由此拉开了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左进 《当代党员》2014,(2):70-71
“心中有片美丽的牧场,蓝天白云干净的土壤。而梦是一群吃草的牛羊,自己就是放牧的太阳……”2013年12月19日,伴随着电影《私人订制》片尾曲《解放》的旋律,观众们依依不舍地走出重庆南坪万达广场电影院四号厅。  相似文献   

4.
从1935年问世之日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义勇军进行曲》那高亢激扬的旋律,总是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每当人们聆听或高唱这首不朽之作时,也总会想起它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90年前,聂耳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清贫的家庭。小时候,母亲就经常给他讲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教育他辨别善恶忠奸、真假美丑,学习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时代,聂耳就开始关心政治。他从15岁开始读马克思的著作,16岁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在上海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5.
<正>“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耳熟能详的歌曲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首歌歌词铿锵有力、旋律激昂雄壮,伴随着人民军队的一路成长,其曲作者便是郑律成。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军歌之父。他的作品淳朴、奔放、洒脱,旋律中能感受到一颗跳跃的赤子之心。2009年,郑律成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榜单。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把聂耳的形象与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心目中,聂耳是一只革命的海燕,他所创作的歌曲就象是一首首呼唤着革命“暴风雨”的海燕之歌,回响在中国的大地上。聂耳的生命是很短促的,他只活了不到二十四岁,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也只有三、四年,但他所创作的三十多首歌曲,却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7.
百年芙蓉街展现着泉城济南浓浓古韵,极具现代气息的“恒隆”、“泰府”、“开元”广场彰显着时代发展风尚。“现代”与“历史”的融合,让这一泉城特色标志区核心区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游览比利时,可以领略到欧洲的种种风情:古代与现代、政治与经济、军事与文化、先进科技与传统艺术…… 琳琅满目,有如万花筒。 在有“欧洲首都”之称的布鲁塞尔市中心,有一个外国游客非到不可之地,这就是曾被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广场”的布鲁塞尔大广场。这个建于12世纪的广场,面积只有2万平方米左右,地面全部用花岗岩石铺成。环广场而立的建筑物皆为中世纪楼房:哥德式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以及巴洛克式建筑,连路灯都保持着中世纪时期的式样,堪称是个“欧洲古建筑博览会”。广场边伫立着头戴高礼帽…  相似文献   

9.
聂耳与国歌     
<正>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每当听到这雄壮有力的国歌声,我心里激动不已。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想起了她的曲作者聂耳。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是一手执笔,一手拿枪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时代楷模,是黑暗的旧中国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在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下涌现出来的热血青年。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阅历也颇为简单,但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一直以为聂耳是云南玉溪人,曾经到玉溪游览过聂耳公园,但这次到昆明出差,徜徉在南屏街时,为闹中求静,有朋友提议到花鸟市场逛街,无意之中偶遇聂耳故居——昆明甬道街72号成春堂中药铺,才知道聂耳出生在这里。走在甬道街狭窄的路上,近看72号门前有一棵挺立的柏树,左边是一幅大型展板,上面有放大的聂耳图像和国歌的旋律曲谱。正中  相似文献   

11.
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这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奏响,每一位中国人都会不由自主以庄严神圣之情自动肃立。《义勇军进行曲》,最初诞生于1935年,它是一声响亮的抗日救亡号角,唤醒和鼓舞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抗敌救亡。关于《义勇军进行曲》词的创作经过,以往有一种说法: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时,已被关进国民党监狱,田汉的妻子林维中借探监之机带出田汉写作于烟盒锡纸上的歌词,并交给聂耳谱曲。其实田汉坦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在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中,在新中国建设的峥嵘岁月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这首雄浑嘹亮、振奋人心的歌曲始终与中国人民一起,伴随着变迁的时代,唱响最激动人心的乐章。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云  相似文献   

13.
赵玫 《党课》2010,(3):116-117
题记:动手写这篇文章的一刻,蓦地冒出了这个题目。心中只回环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旋律,却不知其实是为了接下来的那句“有位好姑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80后”,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新闻开头语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看得最多的是刘胡兰、杨靖宇、张海迪等英模党员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党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扎下了根。1999年共和国大阅兵,当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踏着激昂的旋律,迈着整齐的步伐,威武雄壮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刚踏入高中校门的我心潮澎湃,立下了成为一名军人的志愿。  相似文献   

15.
穆修 《世纪风采》2007,(12):42-42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一曲悲壮激越而又情意绵绵的井冈山红歌飘出车窗,在盘绕攀升的山间公路上回荡,使金秋十月的井冈山叠翠竹海更加秀丽迷人。这优美的旋律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魅力触发起我对故乡这块红色热土的眷恋和尊敬,深深地勾起了我对80年前发生在此地那段开天辟地的壮举的回顾。  相似文献   

16.
1月14日下午,隆冬的沈城,弥漫着寒意。位于和平区新华广场附近金秋宾馆二楼的多功能会议室里,却是一番热烈的景象,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正在这里举行。精心布置的竞赛现场舞台上方悬挂着“省委组织部机关组工业务知识竞赛”的巨大横幅,两侧悬挂着以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创建“五个部门”为主要内容的10个条幅。舞台前方7个代表队分列舞台两侧,舞台正中摆放着巨大的显示屏。现代化的电子记时、计分显示屏及竞赛现场形成的氛围,使人紧张而又振奋……  相似文献   

17.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唱起这首雄壮有力、振奋人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就不禁想起它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1912年生于昆明.他不仅喜爱音乐,而且很有音乐天赋.既会拉琴,又会舞蹈,还会演话剧.聂耳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自1933年起,他先后写了40多个作品,大多不同凡响.著名的有《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毕业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新女性》.《开路先锋》等.  相似文献   

18.
江边广场,一块刻石矗立其间,上书“神州北极”四个草书大字,一群游人正在排队留影;临江栏杆处,挤满了向800米外黑龙江对岸眺望的游客;古色古香的商场里人头攒动,游客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挑选着产自“祖国最北”的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3,(11):29-32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中国民歌《茉莉花》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一遍遍响起,蜚声中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炎黄子孙都为之熟悉而自豪的旋律背后.还有着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1960年4月15日,在东北荒原萨尔图广场上,聚集着上万人的石油大军,他们正在举行“学铁人”誓师大会。主席台上,一位将军一只手拿着话简,领着会战大军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人人争做铁人!”而他另一只空空的袖管在风中飘荡着。这位独臂将军就是时任石油部部长兼石油大会战总指挥的余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