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纪梅 《工会论坛》2006,12(2):120-121
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今两国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在目前两国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合作滞后、两国关系“上热下冷”、缺乏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以及美国因素的制约等等。为进一步改善中俄关系,应展开大规模的互利经济合作,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提高相互信任度,加强合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尽管中日两国没有恢复邦交,新中国的对日公共外交却已经开始.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圆满地解决了日本战犯问题.它不仅解决了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更将中国人民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形象传到了日本,推动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作为新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遗产,新中国解决日本战犯问题通过中国官方与日本民间的关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950年4月1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60余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虽然有些波折,但在总体上积极面大于消极面。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双方政府一致同意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纪元。自1990年两国政治关系恢复正常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保持了较快增长,积极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是夯实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飞 《外交评论》2004,(4):51-57
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存在新的情况,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1989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表示,中苏两国应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重温小平同志当年的讲话,正确认识和解决今天中俄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分析中俄关系发展的现存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将迈入21世纪,中韩两国各自都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计划,世界形势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面向21世纪进一步发展中韩关系也遇到了需要共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两国关系的发展遇到哪些新情况,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建交9年来,逐步超越现实的差异与历史纠葛,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从国际和地区形势及中韩两国关系发展现状和前景看,21世纪中韩友好合作关系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长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矛盾。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有些矛盾相对柔化,有些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2010年9月的撞船事件激化了两国固有的一些矛盾,中日两国一度在政治、经济和海洋巡查领域形成激烈对峙状态,双边关系陷入新的低潮。两国关系中结构性矛盾、领土矛盾、军事矛盾、经济矛盾等挑战凸显。与挑战并存,中日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新机遇,日本“3·11”大地震既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为中日关系转好的契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灾害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大力支援,以实际行动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抓住机遇,连动开启了两国关系中的一系列转机。但中日关系的矛盾毕竟十分纠结、复杂、深化,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内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8.
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 :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 ;亚太多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年是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中俄关系逐步回暖,两国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发展合作,共同排除干扰,两国关系走向了新的征程,逐步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国家关系。文章阐述了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形成及特点,分析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中国和平发展的角度瞻望中俄关系的前景及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印度将务实主义和经济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向西方发达国家做出一定的倾斜与迁就,主动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同时通过军事外交提升国际地位.中印对外战略均着眼于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都希望改进现存国际秩序以体现新兴大国的声音和利益,但印度仍将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与竞争.随着印度的崛起和日益自信,与中国建立稳定、合作和互利的关系已成为其主流政治势力的共识,两国威慑对方能力的同时加强也巩固了这一点.未来两国关系将步入攻坚阶段,触及双边核心利益的问题将逐渐显现,两国需要实现战略互信与利益协调,最终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培养求同存异的能力,完善两国关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新工党执政以来,在经历极其短暂的蜜月期之后,中澳关系便波折不断。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两国经贸合作领域逐步扩大且程度日益加深,出现分歧与矛盾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澳方对中国的日益崛起感到不安,防范心理日重;两国之间因制度性差异而衍生的诸多结构性矛盾不时作用于两国关系。当然,不得不指出的是,陆克文本人的中国情结非但没有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润滑剂,反而成为密切两国关系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钓鱼岛争端是日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日两国关系中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本文从分析钓鱼岛之争由来入手。从国际法的的国家条约、先占、禁止反言、时效、时际法等角度力图全面地分析了这个问题,得出钓鱼岛主权理应归属于中国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得到长足而富有建设性的发展,但同时两国关系又遭受了若干个考验。中美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衡两国关系的主要矛盾,结构性矛盾具有四个层次即意识形态的对立、文明的冲突、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以及台湾问题。受到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将会使得原本敏感而又复杂的中美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所以中美两国应消除零和博弈的对抗模式,采用新思维处理两国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胞波情谊历久弥坚。70年来中缅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我们留下很多经验启示,主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奠定了中缅关系长期友好的基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谋发展是中缅关系的主要特点;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航程;共同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标志中缅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云南省在中国发展对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大国关系的发展中,印日关系的发展尤其引人关注.特别是2006年印日宣布建立“全球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层面的交往日益拓展,程度日益深化.而对于中国日益崛起的共同担忧,以及印美关系的接近,又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额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困境"被视为大国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中印两国之间的"安全困境"一直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2011年10月12日,越南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南海油气合作项目,并极力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印两国的安全困境。本文从印越油气合作项目出发,探讨了中印"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在南海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制衡政策,最后指出了两国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5日至30日,由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组织的中国教育行政监察考察团赴英国、意大利进行了访问。考察团重点考察了英国反腐败的有关法律与实践、英意两国大学经费管理监督情况等。通过考察,得出以下启示: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工作;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以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至今整整20年了,距中美正式建交也已10余年。这些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时而顺利,时而受挫。发展前景如何,难以琢磨。搞好两国关系在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从中国方面看,对美政策的基础是稳定的。当今中国的根本国策是改革开放,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这一点要100年不变。为了落实这项任务,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充分的国际合作。美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中日关系的历史脉络出发,着重论述了从中日邦交正常化到两国关系的日益严峻和紧张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而谈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