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狄马 《南风窗》2011,(16):8
南方朔先生在《精英阶层要有该有的样子》一文中强调"当个统治阶级,在言行举止和道德标准上就要有个统治阶级的样子",这当然没错。可问题是,如果他们"没有样子"怎么办?南先生说让他们"自杀谢罪";可如果他们不自杀呢?不但不自杀,而且还洋洋得意地  相似文献   

2.
张铁志 《南风窗》2011,(16):8-8
南方朔先生在《精英阶层要有该有的样子》一文中强调"当个统治阶级,在言行举止和道德标准上就要有个统治阶级的样子",这当然没错。可问题是,如果他们"没有样子"怎么办?南先生说让他们"自杀谢罪";可如果他们不自杀呢?不但不自杀,而且还洋洋得意地  相似文献   

3.
最近,据日本有关报刊报导,日本中小学频频出现的学生因忍受不了在学校遭受的欺侮而自杀身事件,已成为日本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令许多家长担忧和严重不安。正值因受虐而自杀的爱知县西尾中学二年级学生大河内清辉(当时13岁)的周年忌日之时,又发生了伊藤准自杀事件。38岁的学生家长伊藤正浩来到他13岁的儿子伊藤准生前所在班级,边呜咽边向同学们诉说:“阿准在这个冬天一结束,就有了思想准备。我说给他买外套,他却说什么也不要,谁知就这样去了。”伊藤准是日本新泻县上越市春日中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留下了“在学校内受虐待”…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2,(24):14-14
无论社会心理机制是诱使一个人向内攻击,还是向外攻击,都表明它不适合人们在心理上的生存。因此,防止自杀和暴力,被还原到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一命题上。即使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活到现在,大概也无法对现在中国一些人的自杀作出解释—比如不时出现的"自杀秀"、"直播自杀"。这些自杀并不符合"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反常自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仰  冯国伟 《法制博览》2008,(12):43-43
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很多自杀者。从人口比例来说,中国并不是自杀比例最高的,这应该同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有关。我从来都认为,自杀是一种懦弱。如果要反抗什么东西,直接反抗才像个英雄,自杀只是逃避,不值得向社会提倡。  相似文献   

6.
本来,日本的小泽一郎与韩国的卢武铉两人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比较的,但是,最近,由于两人的秘书和家属分别受贿而导致两人一个辞职一个自杀,引起风波,让我们对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产生了兴趣。本文旨在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比较日韩两国以东方传统为背景的权威主义发展模式的特点和弊端,提出东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的是抛砖引玉,唤起人们的进一步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石破 《南风窗》2013,(11):8-8
正当我们以为富士康工人"连环跳"已成往事时,今年4月底,富士康郑州园区再现"两连跳",一男一女两名工人相继跳楼身亡。公平地说,发生在富士康这家巨型企业里的自杀率并不算高。2010年中国人自杀死亡率为10.15/10万,远高于发生在富士康的自杀死亡比率。但"富士康工人式的自杀"仍然值得研究,因它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一批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社会学家,还有部分中小学生,聚集在洛杉矶开会,讨论和研究一个越来越使人不安的问题——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自杀问题。会议还未结束,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就在离开会地点不远的一部小汽车里,18岁的托马斯倒在驾驶盘上,旁边是19岁的里奥,后排的座位上是两姐妹:17岁的切丽和15岁的丽莎,4人均已死亡。经证实是自杀。更为可怕的是,这4人同时自杀的消息由新闻界一下子传遍整个美国,在随后的5天里,竟然又有6个14至19岁的  相似文献   

9.
死,并不容易     
6月17日凌晨2点45分,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齐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和您说了,我真的受不了了,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想杀人然后再自杀。"是一个学生发来的。5月23日,韩国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5,(18)
<正>如果找出过去30年多始终保持热度而不衰的词汇,"改革"无疑是其中一个。十八大后人们把改革和法治放在一起,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单翼难飞,独轮难行,这是常识。具体来说,改革又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改革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改什么。另一个是改革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怎么改,"对改革的改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改什么的问题,应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大方向和总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长李海自杀得很不是时候,正好赶在中国的贪官将自杀作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时候。若是查一查互联网关于"贪官自杀"的信息,那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引述的一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526名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8571人贪官外逃;1252人自杀。"1252人自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贪官自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达千人之余的一群人,如果用社会学的标准来看,这已经够得上一种现象了,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茫茫草原的凄凉和悲壮 1991年8月24日,前苏联元帅、戈尔巴乔夫总统的军事顾问、前苏联军队总参谋长阿赫梅耶夫在克里姆林宫吞枪自杀。这是苏联解体后无数自杀者中级别最高的一个。按照他的对手和朋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劳上将的回忆,这是一名浑身是胆的军人,但他无法相信和接受过去50多年为之奋斗的一切居然被说成是全部都错。 1992年4月15日,一名获得过3次苏联英雄称号的卫国战争老战士也自杀了。  相似文献   

13.
陈志云 《法制博览》2009,(10):28-29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  相似文献   

14.
一个活生生的年轻生命就这样在瞬间殒灭了。难道小N是为情自杀?他为何独选了在“情人节”这天自杀?惊魂未定的小区居民们议论着、猜测着、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5.
王波 《法制博览》2015,(8):237+236
保险法的自杀条款是人寿保险的特有条款,晚近以降各国都将其纳入保险法之中。自杀条款的理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由"自杀即为犯罪","自杀在技术上具有不可测量性"等发展到"自杀免责期间制度"。我国自95年制定保险法时便引入了自杀条款,09年在修订时更是对其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中的自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杀,另一类是自杀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自杀",在理解和适用是一定要对二者的涵义做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既趣味浓浓又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些事物乍看比较明晰,人人皆知,但一经提出,要你回答,往往茫然,不知从何说起。比如,“什么是人?”就是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10,(20):35-35
最近跟一个老家朋友通电话,电话中他叫苦连天:他原本在老家那少数民族地区做中学教师,好不容易有机会联系到直辖市中学愿意接收。暑假办调动,费尽心思才把档案从老家提出,可到了大城市那边,人家看了他档案却告诉他说:审查有问题!这下他傻了——大学毕业都二十多年了,一直在中学做老师……有什么问题呀?妙的是:有什么问题那些看档案的家伙并不告诉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已经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当事人家庭也是一个无法挽回的灾难。本文针对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0)
正因此自我装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一个人在世界面前的档次。换句话说,他用什么东西武装自我,他就是什么档次。前两天去拜访一个学者。我们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换了各自对社会人心的看法,达成了些共识。一顿闲扯后,他说了一个现象,说在他穷尽了"政治学"的观察角度后,请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接手,再延伸一下。  相似文献   

20.
尹鸿伟 《南风窗》2010,(2):16-18
绝大部分自杀官员都是因为贪污腐败问题已经暴露,或者被纪委监察、检察机关调查、传讯,甚至双规、羁押后,才会走上自杀的道路,之前由于良心发现或者愧对社会而自杀的比例非常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