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莲 《重庆工运》2009,(4):28-28
据《经理日报》载,重庆能源集团南桐矿业公司在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中,从提高职工工资薪酬和生活福利待遇人手,出台一系列“聚才、引才、用才、留才”措施,热情接纳曾经从企业“跳槽”的“外流人才”,并唯才是举,委以重任,为这些回归者提供展示才能的发展平台。此举吸引了大批“外流人才”陆续重返矿山建功立业,成为企业生产建设中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末期,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应对就业压力,“十四五”规划应将“稳就业、促创业”作为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目标,按照“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就业‘稳定器’作用,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农村创业环境吸引力,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新局面。为支撑“十四五”农村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应将提高农村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创业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社会资本下乡等作为政策着力点,让农村地区成为全国新增就业的“蓄水池”。  相似文献   

3.
彭培 《重庆工运》2006,(5):41-4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党中央这一重要指示,为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5.
《时代风采》2011,(9):7-29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云南省第二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又一批劳动明星向我们走来。他们来自云南的备条战线。既有单位领导,也有一线职工;既有在城市工作的劳动者,也有扎根农村的致富领头人。  相似文献   

6.
顺德市各个时代的青年人才在该市的社会转型、创新发展和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顺德市青年人才具有 5个方面的共同特点。青年人才对顺德市人才成长与作用发挥的社会机制进行了评价 ,并对如何改善顺德市人才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调查分析基础上 ,顺德团市委提出了“青年人才发展战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时代风采》2013,(21):28-28
安宁市总工会团结带领全市各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以服务发展为主题,深化建功立业行动,广泛动员组织职工开展“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8.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近年来农村青年结社活动与发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农村社团兴起与青年参与,对农村社会经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共青团组织在促进青年社团建设、协会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层团组织的“三建”、“三抓”、“三会”措施具有实效,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11,(10):42-4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农业部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规定,“十二五”期间,着力从七个主要方面人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鹏岳 《农村青年》2008,(11):12-14
她的选择让人难以理解——一位北京出生、从小就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就职于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却主动放弃丰厚的薪水和舒适的大都市生活,甘愿到农村兴办养殖场,干起了又脏又累的“粗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