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随着女性意识在美国现代社会的蔓延和发展,女性成长这一写作主题也开始出现在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她的作品中女性成长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和<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从女性意识的成长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女孩的成长既反映了女性对自身性别意识的困惑,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延伸.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独特在于不使用理念的语言表达思考,而是以情感的语言表达思考的理念.<呼兰河传>浸渍情感的写作倾泻了她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寂寞的歌哭对呼兰河子民卑琐、平凡生活的哀痛,童年感伤的记忆和成年悲惨的爱情皆化作荒凉的情感表达,诠释着生命的荒凉,阐释着沧海桑田,人生无常.字里行间流泻着孤寂中的故园之恋与生命的哀思,张扬着女性意识,她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她渴望飞翔.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吕碧城为个案,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对其思想观念和实践进行论述,展示其从思想到行动的转变轨迹,可以探寻近代知识女性从蒙昧到觉醒的变迁,揭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培养女性的积极主体意识,是国家实现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融洽、和谐两性关系以及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需.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制度,正确认识和引导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困惑与迷失,以期推动女性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群体意识的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的作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女性心理、欲望与命运的解读上,他们笔下的女性也一直被认为是有着女性意识觉醒表现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并非从根本上萌发,她们的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或依附他人或被动接受,充其量是一种疑似觉醒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思想是一种开放的与现实生活、生命体验紧密相关的理论。她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探讨的主要是女性的精神成长历程及其思想的构建和实施的途径;后期的研究转向了对“弱者”的发现与关注。具体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她渐渐发现了人生的一个真相,即不管人生的前半场如何精彩绝伦,后半场所面临的都是独居、衰老与死亡的考验——每个人都将会由“强者”变为“弱者”。为了应对生命中的这一变化,她提出了“照护”问题。这意味着她的女性主义理论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女性,而是整个社会中的“弱者”群体。至此,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思想由早期的一个性别理论,转换成了如何让人的后半生在无忧无虑中安然度过的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潘向黎小说新作<永远的谢秋娘>揭示了其关注的女性问题在当代生存境遇中的复杂性.她是从女性情感的角度入手,进而将女性情感作为女性在大都市中产阶级化的生存镜像中的一个焦点,展示女性自身的困惑、努力和挣扎.  相似文献   

8.
(一) 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变化中思考,在变化中选择,在变化中寻求,甚至又在思考、选择、寻求中变化。通过调查分析,应当看到高校育人主旋律高扬,有理想有追求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形象。在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在思考、选择、寻求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相似文献   

9.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大革命家,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在近代中国,她不仅较早地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妇女解放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实践证实和丰富了这些思想.秋瑾是由封建社会的爱国女性跃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和妇女解放先驱的,她既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活动家,同时又是一位妇女解放的先行者.她不仅在理论上提倡男女平等,而且付之于实践.她敢于向一切传统观念与腐朽势力挑战的斗争精神,为中国妇女塑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0.
陈染的小说摆脱了宏大的国家与民族叙事,仅从女性个人经验出发,摹写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困境,追问自身的存在和现代性焦虑.她的写作展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她个人化的女性叙事为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叙事空间,在19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女性报刊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是中国女性期刊产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批杰出的女报刊工作者的涌现,标志着觉醒了的中国妇女自身解放运动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中,女性报刊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先进的知识女性利用报刊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对广大妇女的压迫,探讨有关妇女解放的诸多问题,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个人的生存现实及种种不幸的遭遇、体验,往往是诗的最基本的母题和情感基础。舒婷早年的生活是坎坷不幸的,她遭遇过家庭的悲剧和各种生活风雨的摧折,世间炎凉使她幼年的心灵较早烙印下难以抚平的伤痕和痛苦。因而,渴望爱和人际之间的温暖,至小就成为她心灵上的强烈诉求。她的情感、思想及诗歌艺术的成熟,也正是在这种种人生的体验、感悟和寻找中得以实现的。1972年,当她返城后因不被社会接纳、不受人们理解而产生了一种搁浅的感觉,既体验到内心世界“沉论的痛苦”,又经历了“觉醒的欢欣”,由此滋长了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挑战心理与自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青年三亿一千多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确认识这一代青年的思想性格,对于做好青年工作,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当代青年的思想性格,在现时代表现得特别活跃和富于变化,有很强烈的时代个性。在这里,我仅就其主要特征作一个粗略的概括。一、执著地探索人生的真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已成为当代许多青年最喜爱的人生格言之一。二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的求索精神,能引起当今许多青年的共鸣,这不是偶然的。它表明了当代青年新的觉醒和追求。这种觉醒和追求,又较为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的中国,虽然不同于西方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但它已经面向世界,在自己特殊的历史土壤中,出现了复杂的现代生活变革。这种变革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也使新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人物形象——困惑的现代人形象。这类形象不只一般地困惑于生活的具体问题,而是进入到人的本体思索,执着于“人”的困惑.以这种困惑为性格主要特征的女性形象,五四时期展露头角,新时期文学中得到进一步表现。庐隐、刘索拉属于尤其关注现代女性生活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或人悲哀》与《蓝天绿海》可作为描写困惑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两部以东北作家萧红的人生经历为蓝本拍摄的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让萧红进入大众视野,人们通过屏幕阅读她的作品,感受她的人生,体会她对爱与自由的执着追寻.萧红自觉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在那个时代,也终因没有获得经济地位而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是大时代下的小女子.两部电影都对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解读,以他者视角对地域文化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想象与建构.  相似文献   

17.
彭旭 《工会论坛》2013,(6):172-173
《元始女性是太阳》对“青鞘”及其女性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解读。《青辖》是近代以来日本女性自我觉醒和追求解放的集中反映,是日本女性主义思想的起源。“青鞘”及其女性作为标本是我们认识日本近代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女性文学发展的切入点;同时,还可使我们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存环境、人格形态及文化心理等。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催化下,女性积极自主地追求独立平等和自身的社会价值。她们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引下,与近代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和转型.  相似文献   

20.
王海鸽的婚恋小说细腻地展现了当下时代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婚姻困惑,她以写实主义的呈现方式,描绘出了普通大众婚姻生活的种种情状,去探寻婚姻爱情的本真特质.她借助于日常生活审美建构起其婚恋小说的日常叙事原则,去关注当下知识分子和女性的婚姻困顿与生存状态,传达出她对女性及女性的婚姻存在的深度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