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性质.腐败行为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广大干部群众与腐败分子的矛盾是对抗性的.腐败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在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会利用糖衣炮弹向党和人民进攻,这对我们党是个严峻的考验.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一些同志往往看不到群众的利益,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脱离群众.在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与侵蚀下,一些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被糖衣炮弹击中,过不了“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而腐败堕落.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绝对不变是没有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政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堕落为一个囚犯,从一个堂堂的市委副书记堕落为腐败分子,袁俊雏案长达27页的判决书,无声地讲述了一个贪官的堕落与腐败历程。袁俊维案的突出特点是一面大肆收受贿赂,一面装模作样地上交“廉政佥”,他的这一犯罪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贪官的两面人生。  相似文献   

3.
黄灵 《检察风云》2010,(22):40-40
伴随民众的强烈呼声,以及我国打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腐败分子也提高了腐败行为的"技术含量",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性贿赂、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4.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5.
在使人腐败堕落的一切原因中,权力是最永恒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在当今中国,失陷于职务犯罪的官员绝不在少数。一般而言,在诸多落马的腐败官员中,像邢福煌这样“潜伏”15年屡屡受贿的案例,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批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这些党政领导干部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究其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他们失于监督却是他们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笔者就如何加强和搞好领导干部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领导干部要增强自律意识,进行自我监督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自己。有的领导干部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甚至认为是“小题…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问题官员>是一部全面、客观、真实、深刻地反映中国“问题官员“的奋斗、辉煌、腐败、堕落的调查报告.作者以真实、客观的笔触揭开了蒙在“问题官员“头上的神秘面纱,对以成克杰、程维高、刘方仁、李嘉廷、王怀忠、潘广田等为代表的“问题官员“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和剖析,在揭示他们的人生、事业和仕途由奋斗走向成功,由辉煌走向腐败,由光明走向灰暗,并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等内容的同时,使那些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各级政府官员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8.
所谓“高智化”腐败,是指腐败分子运用智慧和智力成果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的腐败行为。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高智化”的特点日益显现。这种腐败作案方式更隐蔽,作案手段更狡诈,危害后果更严重,对其调查处理的难度更大。“高智化”腐败表现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四种:一是利用高科技作案。加入WTO后,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将广泛地进入我国。我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的管理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这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无疑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会给腐败分子作案带来便利,腐败分子可能利用电子技术、计…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腐败分子胡长清拥有一套本科毕业的假文凭和30多个假证件。最近全国相继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和假干部,他们都拥有相当多的假证件和假文凭,一些钻营分子甚至利用假证件、假文凭混进党的队伍,危害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生的腐败窝案、串案看,在一些地方,腐败分子为了腐败的便利和安全,往往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包括组织同学会、同乡会方式,结成“腐败网”。其表现是:权力网。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我用手中权力为你办事,你用手中的权力为我谋私,既可利益均沾,又可以互相掩护。人情网。一些干部不讲原则和党性,只讲人情关系。只要是关系户,无论公事私事,不管是不是符合规定,一律开绿灯。家族网。一些干部借助亲戚关系编织家族网。已经“发达”的利用手中权力专门提携家族网内的人,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11.
大凡行贿者有两个特点,一是脸皮厚,为达到目的,啥意思都肯表示,啥感情都能联系;二是自负,在他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自然,权势者也不在话下。一行贿者在其酒友前抖身价时如是说:xx官大不大?我一个电话,他得像狗一样来。原来,受贿者在行贿者眼里不过是可以呼来唤去的看家之物罢了。因为行贿者的“心中有底”,故其“枪法”贼准,“想撂倒谁就撂倒谁”。他们的圈里人曾戏说:“不怕他是啥官,就怕他不是人”,言外之意,只要对方食人间烟火就不怕拿不下他。曾在湖北省“空手套白狼”敛财亿元的陈林海悟出了“丰富经验”:我要送的女人没有人不收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对性贿赂尚未有明确规定,使性贿赂游离在法律和道德的真空地带.然而,是否该将“性贿赂”纳入刑法,学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性贿赂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成为官员贪污、腐败、渎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利于政府的清政廉洁,更不利于社会和谐,应该将“性贿赂”入罪.在参考了中国古代、港台地区以及外国法律中对性贿赂的规定后,本文给性贿赂立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某些官员热衷整容,而且有“送礼就送整容”一说,媒体上出现了不少调侃的言论。严肃的评论主要是担心这成为腐败的新方式,认为整容的费用不菲,不论是花公款还是送整容,都是腐败。这个现象本质不在腐败上,而是在于官员有了他们的追求,追求在公众面前有更好的形成,希望公众更喜欢他们。但官员不是演员,他的主要职责不是悦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性贿赂”立法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贿赂"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其它有权主体,在接受行贿者或第三人的性服务后,利用职务之便,为其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随着权色交易现象的大量涌现,最近有学者提出将"性贿赂"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立法是否适其时,一时之间成了很多专家学者争论的话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性贿赂"进行刑事处罚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反腐大潮风起云涌,在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经济犯罪要案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多数犯罪者都是在提拔到重要岗位前,就已经涉嫌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行为。他们一边腐败堕落,一边却被党组织提拔重用,这一黑色的怪圈,无疑向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选拔任用工作敲起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些人违纪违法、打"擦边球"都是心存侥幸,认为做得隐蔽,组织上不可能发现;认为办成了事,别人不可能告发,把前途命运寄托在行贿者的嘴严不严上。事实证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防治腐败工作应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自古良医治未病,公安系统防治腐败工作可通过"护好头"、"擦亮眼"、"养好心"、"管住嘴"、"迈开腿"等有效方法,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护好头",保持头清脑明。腐败分子蜕变堕落,往往始于理想动摇、信念丧失、是非错位。要把学习作为保持头脑健康的良药,自觉服用,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局长,只是一个职务而已。身在其职的官员们,本来个个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在他们当中,有的局长在尽心尽职地履行自己的使命,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然而,也有一部分局长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或者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与黑恶势力串通一气,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或者贪污受贿,干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他们,或者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无所作为,影响了官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党和政府打击腐败越来越严厉,腐败手法越来越趋于间接隐蔽,制度建设上的漏洞日益突出,还没有真正形成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权力的有效制约,从而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官员发挥“权力余热”说明退休官员的贪腐行为在任上没能得到严厉打击,权力的泛滥在退休后亦没能受到有效约束,在任时大力培植亲信,退位后人脉发达。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下旬,来北京参加“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第四次会议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际执行局局长托马斯·V·富恩特斯表示,对于腐败官员:“我们会来一个,查一个,遣返一个。这个“态度”一时深受关注。有权威报告指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4000名腐败官员或其他人员逃往国外,带走了500多亿美元的资金。据报道,美国是中国腐败官员潜逃的主要目的国之一,如中国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就利用其腐败资金在纽约购置了多处房产。有人质疑美国法律是否存在漏洞,或者因为这些外逃贪官带去了大量资金并在美国投资而在美国获得了法律上的“特…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朋友对行贿者好有一比——贪官“饲养员”。意思是说,贪官既是他们自己“贪”出来的,也是某些“饲养员”“喂”出来的。这个比喻真如醇香老酒,越品味道越绵长。将行贿者“暗喻”为贪官“饲养员”的,还有“云南红”酒业董事长武克钢先生,他公司的大会议室里赫然写着“支持政府搞廉洁,官员到此莫伸手”的标语,并有两句喊得很响的口号。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