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中国当代生命美学的内在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美学以人的感性、生命、个体重构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以个体方式介入现实和历史.因此,生命美学关注传统美学所忽视的非理性因素,强调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超越.同时,生命美学主张从生存论阐释美学,承认存在先干本质,承认审美活动是最具本源性的,强调对主客体关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人是价值的存在物,价值是人的生存和存在方式。归根到底,哲学的价值是关于人的价值,价值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生存之家,人的生存之光。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的盛行,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产的迅猛发展,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但也使人自身由于追求无止境的满足感而深陷生存焦虑和压力,即"人为物所役";无止境的消费欲求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恶化了人的生存环境,从而造成了人生存的悖论。在消费问题上,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从"类意识"出发,理性消费,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才能够扬弃生存悖论,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总是试图通过大量的物质占有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其最初作用在物质层面,现已进入到精神领域,将人类带入了物质化生存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风险。为规避风险,人类需要走向非物质化生存状态,将精神世界的丰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心。信仰确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使人类可以精神地存在,同时也使人类精神获得了最高的超越性和最大限度的自由。因此,人类需要信仰,信仰是提升人类精神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把美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探讨美的本质、为美下定义上的传统研究方式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提出了把美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审美活动上的新思路 ,认为审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优美与崇高、丑与荒诞等审美主体都不是先在地独立存在的 ,而是在审美活动中同时现实地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礼貌的存在本身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因此从单一的视域去解读礼貌问题是不全面的,其内在的深刻意义也容易被忽略。从本质上说,礼貌是抽象层面与具体层面共质下的统一连续体。礼貌在抽象层面上是人类思考自身生存的哲学问题;在具体层面上是带有交往主体意向目的、意识形态、认知经验、文化特色的框定而成的社会产品。  相似文献   

7.
徐坤的小说在女性所经历着的日常生活和现实境遇中表现女性生存的尴尬和生活的困惑 ,并且在表现的过程中 ,徐坤具有强烈的自省精神。《相聚梁山泊》和《厨房》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其一 ,现代社会中的女性 ,其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其在行为层面上无先例可循。其二 ,观念层面的自我约束依然存在 ,但女性并没有充分的自觉。小说中女人们的经历也在提示我们 :女性要有创造的自觉 ,这种创造在于每一个女性 ,不但是在理论上 ,还要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层面 ;不单单把女性问题作为一种研究 ,还要把它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技巧来探索  相似文献   

8.
鉴于文化和文学艺术上的复旧现象,应重提五四精神特别是五四文化启蒙主义精神。文化有它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就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是一种主人的状态还是一种奴隶的状态?是一种开放与解放的状态还是一种封闭与束缚的状态?在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应该补上个性解放与个性建设的一课,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社会功能和治学心态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境界有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思想层面上看是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从现实层面上看是受科技、全球化、社会转型三者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影响所产生。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础上对共同富裕内涵作出的新调整,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美好生活的彰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内,在理论层面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价值层面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实践层面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从推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等方面探寻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对当今中国社会成员需要层次的动态分析结果,可以在青年群体身上发现一种独特的需要层次,从基本层面到更高层面依次表现为: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参与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较高层次的需要正在逐渐突出出来。其中社会性的需要和心理性的需要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价值性的需要日益凸显,并具体地表现为参与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不断地增强,从而青年在社会行动层面表现出了更多的现代公民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应当以专科层次的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育为主,适当发展本科层次的教育。在专业归属方面,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本科归属于法学门类下的公安学类应当最恰当。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以法学类相关课程为主,工学类和管理学类为辅。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是生产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消费异化在大众生活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产生的理论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消费主义盛行所形成的虚假性需求,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人的异化,影响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使人类陷入规模空前的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人类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每个国家发展的最根本的出发点都是使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进程中,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随着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期和攻坚期,各行各业的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立足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三个维度,重思我国在发展进程中人的问题,从人的劳动解放、人的个性解放和人的社会解放三个层面探析其在创建人民美好生活进程中的现实路径,使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建美好幸福的生活家园。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不仅生活在事实世界中,亦生活在自己所创造的意义世界中。实践是人生存意义的源泉,马克思的意义理论就是以实践为根基,揭示了人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存是需要体悟的,但更需要他者的承认。自我只有在他者的承认中才能把握生活的内涵,体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作为属人的社会,需要架构一种承认关系,这种承认关系不单单是认识或情感意义上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化积淀的一种生成,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展开和实现。承认关系也体现了对自我的反思与感悟以及对他者的一种定位,对人本质的一种深层的注释,同时也内含有主体从自我生存意志出发对他者生存的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17.
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美好的自然条件可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前提,因此维护好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的首要任务;人们有权利要求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有权利要求公平合理地占有、使用资源,有权利要求对自然资源占有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当前,如果发展经济不反思经济的合理性,谈建设美好家园不注重生态状况,仍然按着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行下去,必将危及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快发展生态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过美好的生活。同时用制度保护环境,使生产和生活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使美好的生活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协调发展是从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过程得出的结论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以经济为主,同时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面进程。回顾中国现代化早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  相似文献   

19.
审美关照可以强化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适宜感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在功利活动中非功利且指向更深精神层面上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审美关照,有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关照普通人的生命际遇,维护和促进其生命历程的健康、美满。对生存样态的整体关照,既维护了沿海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又强化了社会管理职能,避免少数社会治安高危人员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起到重要的社会匡正作用。从提高办事效率的视角进行审美关照,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得群众满意率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从复杂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因此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基本的关系层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