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基本要求就是要把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发生的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同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统一起来。有一种意见认为,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决定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的合理性、普遍性,因此应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价值观,重新建立价值观体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市场经济以实利、利己为基本导向,它必然带来价值观的退化、危机,因此必须重新确立传统的价值观。这两种意见都有片面性,看不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必须统一起来,并且是能够统一的,两者统一的依据内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之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高效率地、合理地配置资源,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基于这一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主要内容,认真研究二者的关系,是深入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需要,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商品生产者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为前提的。随着商品经济在一个社会中逐步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平等自由思想就必然得到广泛的发展,并逐步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中去,成为普遍的、占支配地位的观念。我国原来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较低,其原因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必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领导自身意识形态建设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两大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国家化的逻辑体现,是党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引导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逻辑过程。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存在高度一致性,又有着一定的区别,两者统一于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引领是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体自我提升的核心。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自我实现,蕴含在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之中,表征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自我建构过程。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和问题凸显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境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自我建构的动力引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新时代,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认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回归社会实践,构建内生机制与外在引领的有机统一,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适应与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社会心理、现代经济道德的形成过程。因此 ,如何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践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促进作用1 .有利于坚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场经济最大的优越性就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  相似文献   

6.
陈云的全部经济工作围绕两大主题一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是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即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是陈云的经济价值观.它是陈云经济理论的核心,是陈云全部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陈云经济工作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深入学习和领会陈云的经济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幸福的重要手段,是目标和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注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强大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树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有利于发挥人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国人民必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会对精神文明带来负面效应。它在经济运行领域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  相似文献   

9.
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自觉选择。它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走向民富国强。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已呈现出明显的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态势。对此应该如何看?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内涵、实质和泛化现象滋长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求实》2012,(12)
价值存在着主体自我相关性的效应决定了不同的主体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应主要着眼于国家与公民两个主体维度而展开.就国家这一主体维度,应建立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引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理念、目标和路径的价值观;就公民这一主体维度,应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反映人民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王庆五撰文指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定位的认识,根本的创新在于: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既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也视为一个历史过程;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而且必须建构和谐社会;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将近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逐渐显露出来,并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向民众宣传,为之摇旗呐喊;对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我们应直言不讳地指出,呼吁约束市场原则的扩张。以这两大原则为基准,为促进我…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做好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坚持四个统一。一、坚持“义”与“利”的统一今天我们所说的“义” ,是社会主义的义 ,主要是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及一切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利”则是个人的名利 ,如名誉、地位、金钱、财富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把义与利有机地统一起来 ,做到见利思义 ,是完全可能的。在解决重利轻义的问题上 ,强调顾全大局 ,重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 ,决不意味着不注意个人、局部和当前的利益 ,而是主张把个人、局部和当前…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也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给福建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试就当前加强侨乡精神文明建设谈几点对策。一、侨乡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不仅给侨乡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也给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我国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看不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就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体现了共产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统一,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统一。新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也完全能够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具有四种特性。首先,自由具有现实性。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虚幻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价值追求。其次,自由具有阶段性。我们既不能用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念来衡量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也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观。再次,自由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自由不是一小撮人的自由,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最后,自由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看到自由在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又要把握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自由的普遍性。同时,要认清西方国家提出的"普世价值"观的真面目,不能将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自觉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极探索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经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自由发展、社会公正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基本价值共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头和最初样景。  相似文献   

18.
理论文摘     
《新视野》1995,(1)
市场经济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为什么人”是共产党人价值观中的核心问题。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对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并使之介入市场经济活动,从而保证党对市场经济的领导和驾驭一促进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共产党员所坚持的价值观不能市场化,但需要充实新的内容。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新的内涵:I、通过发展市场经济造福于民,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2、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主体…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主体性"即"文化对现代化的自主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是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与各种文化思潮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导性价值观念。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建构存在着多元文化削弱、信息网络化冲击及消费符号化消解等问题,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意识的培育,积极营造文化环境和生活基础,建构制度规约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人学,即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理论依据是人的个体、共同体和社会状态这三种状态相互生成、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倡导"立足于国家共同体、社会、个体之人三个基点指出了人之成长、成熟与成功的价值追求,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价值航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类永续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