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大业,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高度注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按照《党章》规定和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新时期的要求和大学生实际,严把党员“入口”关,认真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注重党员发展过程中的考察、教育环节、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个别吸收”的原则,及时发现和培养发展对象,把入党环节作为实施再教育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主要是建立推优、育优的体系 ,辨证掌握入党条件 ,充分重视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值得关注。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在入党后存在松劲退步、知行不一、选择做"隐性党员"等现象。这与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继续教育频次偏低,党员继续教育方式老套、党员满意度不高等有关。高校党组织应从着力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精心设计和搭建党员学生实践教育平台,完善入党"联系人"、"介绍人"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党员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改进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源头工程,而志愿服务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第二课堂。文章认为,志愿服务是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生动载体;是大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党员乐于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但归属感不强;大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热情较高但难以持久;大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期望值较高但获得感不足。高等学校应从志愿服务的主题和内容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将志愿服务的组织队伍建设与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为我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组织建设、政治理论学习、实践工作等方面,探索大学生入党后党内教育问题的方法、对策,以促使党员教育的机制能够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是搞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合格党员的重要前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是高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应从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入党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做到了组织严密,程序规范,但是对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抓得不紧,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着理论武装不到位、党性修养亟待加强、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文针对学生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重点抓好三件事: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理论修养;加强入党动机教育,切实增强党性修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对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视,在校生党员的数量迅速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大学生党员意识比较淡薄现象比较突出,表现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容易松懈;身份具有双重性,但对党员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对自身要求不严,榜样的作用不够突出等。新时期增强大学生党员意识,就要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加强党性教育,用先进理论武装大学生党员思想;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树立大学生党员先锋形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党建工作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与培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在高校领导青年大学生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担负起党和国家以及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重任。本文阐明了新时期对大学生党员素质的要求,在分析了素质建设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主要应该从严把入党质量关、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及提升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水平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四化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党员更是祖国未来的生力军和先锋模范,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关系到我党能否永保纯洁性、先进性等重大问题。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不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本文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的入党动机进行分析,归纳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中学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从多年来审查新入校大学生党员材料发现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中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始终把立足点放在教育上,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扩大教育面和增强教育效果上,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基地之一。华中科技大学自2007年提出“党旗领航工程”以来,以“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三大主题覆盖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从入学教育、入党前培养到入党后监督与管理.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实现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功能发挥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入党引导教育、团组织“推优”、党组织审查、群众民主参与等工作环节,确保并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落实党员发展工作的规章制度,严格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高校如何在实践中落实党中央要求,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包括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数量和质量关系,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立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现状,结合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分析存在问题,并试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探索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党建中的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和平时期的执政党,容易产生不良的入党动机。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飞速发展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动荡,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透过当代大学生入党热的现状,深刻剖析其入党动机,令人堪忧。针对新时期新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引导大学生将择业理想与正确的政治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现实的健康的入党动机。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排头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入党后,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提高素质,使其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势在必行,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提出对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党校承担着培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中青年党员骨干教师和干部等繁重的任务,文章就当前高校党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与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校中涌现出大学生争相入党的热潮,大学生中党员比例迅速提高.高校既是党的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又是新党员重要的发展地、培训地和集散地,引导大学生们墙正入党动机,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做好大学生组织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激发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客观需要。从系统科学视角分析,大学生入党意愿是在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入党意愿无显著差异;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的入党意愿有显著差异;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均对入党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应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