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自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发表以来,张居正的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便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熊先生的所作毕竟是小说家笔法,是旧史料的放大,离历史的本真尚有距离。拨开岁月的雾障,追寻“变法”的过程,论以当时的效果,揆之今日的眼光,则发现:张居正的改革其实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本身的成败和得失。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说《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说:“明朝国家管理体制对今日中国的参照意义,远远超过清朝。”我读完《张居正》,感慨最深的是:在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改革要想成功,改革家用人就不能有丝毫偏差。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用人的“六毋”原则石斌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历史经验,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当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他在用人上提出的"六毋"原则,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这"六毋"原则,第一条是"毋徒眩于虚名",即选用人才不...  相似文献   

4.
明神宗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整顿驿递制度过程中,颁行过有关官员出差的规定——《给驿条例》,以限制官员利用出差之便享受特权。本来,在明王朝建立之初,驿站的使用是十分严格的,非军国大事,一律不得使用驿站。即使是勋戚王侯等达官显贵因公出差,也要持有政府签发的证件——“勘合”,住驿站只能带随从一人。可是,越到后来,官员们使用“勘合”的条件不断放宽,发放“勘合”成了送人情、拉关系的手段之一。无论公差私事,都可以住驿站,这就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于是,张居正在万历三年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他考中进士,授庶吉士,登上政治舞台。隆庆年间(1567——1572)入阁,万历初年起任内阁首辅,掌握了实权。张居正为了缓和当时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危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①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②整饬边防,改善民族关系。⑧清丈土地,打击豪强。④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张居正的变法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就,和他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刀,并大力提拔改革人才有很大关系。在他主持下,裁剪冗员达十分之二、三,罢去反对变法的官吏,选用拥护改革的积极分子,以扩大变法派的力量。他所重用的戚继  相似文献   

6.
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改革的道路同样多难坎坷,最后又都归于失败。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王安石被罢官后,仍得到朝野尊敬,即使同他的政敌,也有相当的友谊。而张居正则相反,死后两年,就被“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二人结局因何如此不同?那就是王安石大权在握时自律甚严,一生廉洁;而张居正却与之正好相反,他在反人家腐败的同时,自己却起劲搞特权、捞好处,为政不廉。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7.
范睢让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0):45-45
明朝晚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张居正。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学问广博,品行高卓,为人精明练迭,善于创新。明朝万历年间,他担任首辅(宰相)这一重要职务,积极协助朝廷整饬吏治,重视选拔贤者,改革赋役制度,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清代政治家、维新改革派梁启超将张居正列为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居正在明朝万历年间任首辅十年,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功绩赫赫,被世人尊称为"救时宰相"。晚明官场乌烟瘴气,腐败之风盛行,但在滔滔浊流中,张居正尚能操守自律。据史载,张居正被抄家时所查处的财产远不及宦官冯保,只相当于严嵩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对钱财不动心的人,却不能正确面  相似文献   

9.
正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不知不觉,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16年了。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去世了。人亡政息,在台上永远正确的张居正现在处处错误了。万历十三年正月初十,亲政的万历皇帝下旨,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同年三月,又"升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了。孔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5):82-82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明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为座右铭,惩治官吏,严惩贪墨,力主变法,  相似文献   

11.
明朝中期“宰相之杰”张居正 ,通识事变 ,勇于任事 ,以他杰出的政治才干 ,恰当运用施政的策略 ,妥善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关系 ,造成“宫府一体 ,百辟从风”的局面 ,大大加强了自己的权力。然后 ,凭借这一权力推行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施政策略为后世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特别是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旧中国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江陵人),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乃至欧洲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13.
姜少勇 《唯实》2009,(10):96-96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明史》称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他在担任宰相后,针对当时的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大力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整理税赋,锄抑东南豪强。他又推行“一条鞭法”,把税赋、徭役及其他派办合并为一,按亩征银。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作家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出版以来,屡屡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也掀起了世人对一代悲剧改革家张居正的强烈关注,这部小说究竟有何魅力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有很多,有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李斯,有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的初唐名相房玄龄,有千古诤臣的大唐名相魏征,更有治世有方的明王朝名相张居正,等等,这些名相都有过人的本领,但能称上“千古名相”的却只有诸葛亮。  相似文献   

16.
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问世之后,张居正这个名字逐渐为世人熟悉。其实,这个名字在历史学界从来都没有被忽略过。褒奖他的人很多,反对他的人亦不在少数。自他死后四百余年,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攻击他  相似文献   

17.
明代张居正曾在《答总督方金湖》中写道:“事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可见,成事、成功者,必先选用非常之人。作为领导者,选用人才离不开高超的领导艺术。这如同将帅领兵打仗,贵在出奇招,善用非常之道。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历史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已经举行了“封镜”仪式,拟于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由作家熊召政亲自担任编剧,苏舟导演,唐国强、梅婷、冯远主演。应该说这是湖北打得较好的一张文化牌,它对湖北的影视业、出版业、旅游业(尤其是荆州的旅游业)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他23岁进北京,从1572年当上内阁首辅,开始推行改革,即万历新政,到1582年死在任上,前后10年时间,万历新政堪称一场成功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整个封建社会的宰辅唯有张居正敢裱这样一个压皇帝一头的对联,并用纯黄金打造,极为嚣张地挂在家门口,张居正的确是牛啊!但牛人都有他"牛"的资本。近日,细读熊召政先生荣获第六届茅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