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巧宁 《党史文苑》2007,(3):9-10,15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红军在战斗中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有一大批能治兵会打仗的干部,为培养这些干部,红军大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红军办学过程中,红一、二、四方面军都创办过红军大学,而著名军事教育家刘伯承分别担任过校长.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班布日  张玉龙 《党史文苑》2007,(12):20-22,33
在中央苏区时期,面对着敌强我弱的态势,共产党运用诸多策略对国民党军士兵进行政策宣传和策反,并一次次取得成功.这是苏区时期红军打击国民党军队保存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红军发展壮大与苏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颖 《世纪桥》2011,(4):55-57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根据红军建制,全国境内共有“军”字番号建制的红军队伍35支,共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其中在大别山诞生、战斗和发展起来的“军”字番号的红军队伍共有13支:  相似文献   

7.
王爽 《党史文苑》2012,(18):64-6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推动革命不断向前发展。这得益于党和红军十分重视通过作战训练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红军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展的作战训练工作积累了许多历史经验,研究这一时期红军在作战训练中培育战斗精神对当前我军的战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红军创建之日起,就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血肉关系。为了人民的利益,红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沙场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正是红军不怕流血牺牲的浴血奋战才能保住人民群众"所得到的土地及一切利益"。同样,红军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军队,只有得到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得以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促成长征落脚陕北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进驻哈达铺前后读到了《大公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多种报纸以及一些布告、传单之类的材料,初步促成了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榜罗镇见到了更多的相关报纸,获得了更多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魏然  鹿兮 《党史博览》2021,(10):34-40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共产党领导的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入政府军序列.八路军浴血抗战,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大地处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中,涌现出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灿若群星,然而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军事家的只有36人,这其中就包括英年早逝的红军高级指挥员蔡申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苏区时期,面对着敌强我弱的态势,共产党运用诸多策略对国民党军士兵进行政策宣传和策反,并一次次取得成功。这是苏区时期红军打击国民党军队保存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红军发展壮大与苏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于12月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地区。经过一番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后,红军占领了通江、南江和巴中3县的广大地区,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红军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绩,一是归功于中共早期党组织在四川的建立和活动;二是红军始终坚持舆论宣传和物质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动员手段,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三是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民主监督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民众已经获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扩红对党和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关键作用。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把扩红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报刊、传单、标语、歌曲等实物和口头宣传相结合,积极动员,在遵义扩红5400余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遵义扩红成功,补充了革命力量,既是遵义会议实现转折的重要成果,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红军时期,耿飚就是名噪一时的人物:担任过红九师、红一师、红四军参谋长,是李聚奎、陈赓、陈再道的好军师;担任过红二师第四团团长,带领这支队伍斩关夺隘,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是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无冕将军"。耿飚的红军生涯,锻造了将军百战名将的军事素养,也折射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在南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通过武装斗争创建的。闽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使闽北红军和根据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减轻农民土地税收的政策,使苏区农民从国民党繁重的捐税中解脱出来,解放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获得解放的根据地农民则以积极的姿态,支援了红色政权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黄立贵之殁     
黄立贵是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威镇闽赣边地区,敌人闻名落魄丧胆,被革命群众称为“黄老虎”。闽北红军独立师,是在1932年11月17日闽北苏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的,当时,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攻崇安,占蒲城,打通了闽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已有千余兵力的闽北红军独立团,配合朱德所率的红一、三、五军团,连克建宁、泰宁、将乐、邵武、光泽,使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联成了一片。红色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闽北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计有4个团、4000多人枪,黄立贵被任命为师长。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的局面的艰难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首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路线这一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全国红军迅速发展壮大到30万,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