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信贷、利率等货币政策的变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平衡,维护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我国中央银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涨幅过快,通货膨胀严重的局面,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八五”期间,由于我国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货币供应量形成的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针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的国情,我国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经济调整。回顾和总结三次经济调整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利完成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961~1963年的经济调整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给我国国民经济带來了灾难性的后果。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以及轻工业与重工业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连年自然灾害及工作失误造成农业生产严重萎缩。1960年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4000亿斤降至2870亿斤,降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困境。针对不利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使得国民经济得以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东亚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一枝独秀,实属难能可贵。然而,不利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至今没有根本改观,2001年前三季度我国 GDP 同比增长7.6%,呈逐季下调之势,明年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国内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存在,市场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仍然乏力。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回落很快,外需不足的局面愈益严重。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继续  相似文献   

4.
经济波动的体制原因与对策韩万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在国民经济的现实增长过程中,这一目标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却是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先是经济增长过热,随后是经济调整,导致经济严重衰退,产生经济增长的大幅度震荡。那么,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经济大调整。这次调整,扭转了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局面,对“左”的错误进行部分纠正,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累了富贵的经验。刘少奇在这次国民经济调整中,勇挑重担,勤于思考,敢于纠错,大胆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深入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处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我国国民经济从1959年起发生困难,到1960年(大跃进的最后一年),我国的经济已陷入极度困难境地。主要农牧产品大幅度减产,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危机;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膨胀,工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财政收不抵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分析刘增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一直未能摆脱低速增长或持续徘徊以至某一年份严重滑坡的危困局面。从历史的进程看,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历史...  相似文献   

7.
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调整中的第一次,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由遭受挫折到重新振兴的一次重要转变,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一次成功范例。这次调整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在理论上有着重大建树,对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调整期间,陈云为克服大跃进以来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困难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建设两个1500万亩 稳产高产田,找到了发展 山西农业的根本出路 60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国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以后自我反省而力转危局的一次成功实践。如同全国一样,随着经济调整的逐步发展和深入进行,到1963年,山西的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到1964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到1965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重新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人们没有、也不会忘记,国民经济、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调整中的第一次,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由遭受挫折到重新振兴的一次重要转变,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一次成功范例.这次调整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在理论上有着重大建树,对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调整期间,陈云为克服"大跃进"以来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困难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8年,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中央及时实行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怎样扩大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是经济理论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辛仁周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辛仁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是...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整。第一次出现在1958年至1960年。1958年以来,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加上天灾和当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使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建设发生了严重困难,人民生活大幅度下降。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认真地分析了经济形势,正式通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下降,其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这事实上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生活中一系列严重问题背后的深层根源.坚持和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须大力宣传公有制的优越性,批评各种否定公有制的错误观点,搞好下一步国企改革,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在领导和组织8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科学估量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所提出和阐述的经济调整思想,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推动了新时期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扭转了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学习和研究陈云经济调整思想,有助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百分之九点八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本身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这种高速增长仍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这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资金周转缓慢、资源浪费严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睢城 《世纪风采》2011,(12):10-15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后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又一次严重失调,其主要标志是恶性通货膨胀,以1988年为最烈。为了扭转这一失调的局面,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又一次大调整,其主要措施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时间从1989年开始,到1991年成功结束。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又一次经受住了严重考验,并以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上篇自1979年开始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以后,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财政、信贷平衡和物价稳定,出现了经济协调发展的好形势。但是,到1984年和1985年,经济过热的苗头已显露出…  相似文献   

18.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下我国的基本现状,这种不平衡性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基本线索,分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剖析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内在动因,探讨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前期(1961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它处在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泛滥的党内左倾指导思想两次洪峰之间,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这次经济调整有力地扭转了三年“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不仅迅速战胜当时极端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我国建国后许多经济技术指标最好的历史水平,使我国国民经济重又出现生机蓬勃的局面,而且以其前后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认真研究吸取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需要研究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问题。为了较清晰地反映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一转换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并具体分析每个时期的状况及其利弊。  一、产业资源配置的初始阶段及其利弊分析建国初期 ,我国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生产力水平过低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严重失衡。从经济结构看 ,我国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其他产业明显落后 ,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当时产业资源配置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如工业化程度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