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先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竭之。他于清同治10年9月15日(公元187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周氏老宅,  相似文献   

2.
周嵩尧谱名贻良,后更名嵩尧,字峋芝,号薰士,晚年改号芝叟.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曰(公元1873年7月17日)生于淮安城里的驸马巷,是周恩来二伯祖父周骏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同辈人中排行第六,所以周恩来一直亲切地喊他六伯父.1897年(清光绪23年),周嵩尧25岁时考中了光绪丁酉科的第35名举人.  相似文献   

3.
正在淮安区档案馆,尘封着半个多世纪前周恩来、邓颖超给淮安写的信。人们最为熟知的是1956年年底至1957年年初周恩来为了他八婶母的事曾三次致信淮安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宝应县天平大镇人。她嫁给周恩来的八叔周贻奎(字焕臣),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她为"周八太"或"八太"。她嫁到周家后,周家已急剧败落。为了生计,周家的兄弟都离开家外出谋生。而杨氏的丈夫周贻奎因为小时  相似文献   

4.
周贻谦,又名贻德,字济渠,号劫之。1873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去世于汉口,1937年安葬于南京永安公墓。 周贻谦是周恩来五祖父周鸣鹿(谱名骏庞,号敦甫)独生子,大排行三,因此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他幼时念书刻苦,很有学问,旦由于祖父周樵水先生到淮安任过后补知府  相似文献   

5.
周济渠是周恩来五祖父周鸣鹿的独子,由于他在周家大排行第三,因此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 周济渠幼年读书很刻苦,精通经史子集,是位很有学问的学者,并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字。他的父亲出于对他前途和出路的考虑,还给他捐纳了一个“国学生国子监典簿衔”。周济渠长大成人后,就为淮安多家有名望的人家聘为塾师。他的同辈和后辈乡坊故老都喜欢喊他“老夫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传有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美谈。周恩来作为一代伟人,对他所有的亲属要求都很严,但也绝非是“六亲不认”。建国初,周恩来就曾亲聘自己的六伯父周嵩尧先生为中央文史馆的首批馆员。周嵩尧谱名贻良,后更名嵩尧,字峋之,号薰士,晚年改号芝叟。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日(公元1873年7月17日)生于淮安,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二伯祖周骏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大排行六,所以周恩来一直亲切地喊他六伯父。据已故淮安(今楚州———下同)名士丁志安先生1982年夏天在镇江绍宗藏书楼对笔者说,在周家迁淮安的诸多兄弟子侄中,“以峋老…  相似文献   

7.
近读1997年第一期《党史纵横》的《心中无我身系天下—一亲属服中的周恩来》一文,发现文章有几处与事实不符。其一,该文所说“周贻谦是周殿魁的三子、周保章的祖父”,是不对的。据《周氏家表》,周贻谦(光名贻德,后改名济渠,字之)是周恩来五祖父周鸣鹿(谱名骏庞,字敦南)的独生子,按绍兴《周氏宗谱忖已载肩周家五十房大排行三,所以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周恩来的祖父周殿魁(谱名骏龙,后改名攀龙,字云门)是周贻谦的四伯父,而不是父亲。其二,该文所说“周恩来习惯地被他的后辈们称做七伯,外人还以为周恩来排行在七,其实…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他阅读的第一部小说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周家祖祖辈辈均是走读书,考秀才、考举人、做官这一仕途之路的。按周家祖训,男孩子五岁就得进家塾馆读书,写字均是习颜体(当时只有毛笔)。连周家灶台上的对联也是“敬祖宗清白二字,教儿孙耕读两行”。其实,周家土地很少,也无人种地,主要是读书。周恩来的祖父辈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习俗里,人们十分看重对已故亲人的安葬。周恩来的家族也不例外,他的祖辈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从浙江绍兴迁居淮安后,便在淮安东门外夏庄购买了一块约半亩多的地,作为周家墓地。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相传沿袭中,这里先后立有7座坟墓,安葬着周家的13位祖先。周家祖茔地沿革周家自从买下这块茔地后,便一直作为去世家人的长眠之所。为确保墓地安全,周家从一开始就雇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的第303页,刊登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为四哥。周恩夔于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初十(公元1894年1月16日)生于江苏淮安。据周嵩尧1943年手录的《周氏渊源考》记载,周恩夔是"国学生""江苏州同分苏县知事"。显然,这些学位、职衔都是他父亲为他捐买来的,是期望儿子日后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现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从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但是,周恩来夫妇抚育过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几个侄儿、侄女也在解放后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本文记述的是周恩来和他的侄儿侄女之间骨肉亲情的故事。周恩来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祖籍浙江绍兴。清道光年间,周家迂至江苏淮安定居,周恩来于  相似文献   

12.
正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书香门第。据《周氏家训》记载,周家规定男孩"五岁入家塾,习颜体",即周家5岁男童要被送进家塾馆读书,并学习写颜体。周恩来12岁离家前,曾先后在淮安驸马巷周家塾馆、清河十里长街以北的万家塾馆、十里长街南侧陈家花园塾馆以及宝应水巷口陈家、淮安东岳庙龚家五个地方读书。教学有方的周家塾馆周家世居浙江绍兴,直到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勳、叔曾祖父周光焘以260两白银在淮安府山阳县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出生于淮安城驸马巷7号,自幼就耳濡目染了淮剧艺术。不幸的是,他9岁生母去逝,10岁过继母又去世,11岁时,他的堂房三伯父周贻廉将他带去东北铁岭,与父亲周贻能团聚,从此离开了故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再次欣赏到淮剧艺术。据淮剧老艺人回忆,在担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的26年间,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周恩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看过13次淮剧,淮剧是他看得最多的地方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地灵人杰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汇合处,有一座人杰地灵的文化历史古城,这就是江苏省的淮安市。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清晨,周恩来便诞生在这座城市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周恩来的祖籍原是浙江绍兴,绍兴周家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说起来很有趣,鲁迅(周树人)也是出身在这个大家族的。在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字泉甫,号少云,有时也用少筠,晚年又自号随庵.他祖籍江西南昌,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生于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宛平),一生历经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去世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公元1898年3月6日),也就是周恩来出生的第二天,活了80岁.这在当时也是很了不起的高寿.  相似文献   

16.
贺礼寄自中南海1958年,周恩来二弟周恩博唯一的孩子、又是周家7个嫡亲使辈中的老大周荣庆,从部队转业后遵照大伯周恩来的指示,带母亲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在这里,他遇到了出身农家、心地善良的姑娘晋菊清,两人情投意合,但晋菊清总觉得自己不敢高攀周家,同时又庆幸周荣庆自食其力、吃苦耐劳,从不炫耀自己与周总理的亲属关系。1959年5月10日,20岁的晋菊清和30岁的周荣庆在九里山钢铁厂喜结连理。婚前,周荣庆按母亲的吩咐,给大伯和七妈(邓颖超)写信报喜。接到荣庆的信,周恩来立即给荣庆回信庆贺,邓颖超也随信给一对…  相似文献   

17.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随三堂伯周贻谦到东北,先是在铁岭银岗书院暂读,秋天便转到奉天第六高等小学堂读书(后改名为沈阳东关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18.
刘志青 《党史博览》2009,(12):19-22
在新中国俄语界.李越然是位著名的翻译家。1949年8月至1965年5月,他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真、陈毅、薄一波、李富春等党和周家领导人担任翻译,见证了新中国与苏联从结盟到破裂的全过程。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是周恩来之弟周恩寿6个子女中的老大,是周恩来的嫡长侄女,生于东北哈尔滨。周家一直是男丁兴旺,女性稀少。以周恩来这一支而言,祖父亲兄弟5人,没有女性;父辈亲兄弟4人,又没有女性;到了周恩来自己这一辈是亲兄弟3人,还是没有女性。所以,周秉德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后,亲属们在得悉周恩来当上一国总理之后,希望获得特殊待遇的大有人在。但是,周恩来头脑冷静,在处理亲属的一些要求时,都能直面应对,绝不违反党的纪律,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性的"官德"。同时,他也决不是"黑脸包公",对周家一些确有才干的人也尽心培养,照用不误。笔者试着就周恩来在建国初处理与亲属的几件事说明他的为官清廉和大公无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