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大论坛》2009,(10):F0004-F0004
以烟水配套工程为主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对我省烟叶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至今,全省烟水配套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9.9亿元,实施烟地灌溉面积359万亩。工程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烟叶生产灌溉用水。提高了烟叶产量和质量。有力地保障了烤烟可持续发展,使我省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由0.37亩提高到0.52亩,提前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并有效解决了80多万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2.
陈改娣 《群众》2010,(3):57-58
<正>溧水县农业资源开发局自1998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以"情系三农,开发为民"为宗旨,坚持连续开发、重点开发、规模开发、多元开发,共实施各级各类开发项目153个,开发治理面积41万亩,项目总投资41048.09万元,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3.
县乡集锦     
乌苏市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坚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走增水与节水相结合的路子,为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在十五规划期内,乌苏市新建了700公里的防渗渠,其中重点水利工程120公里,总调节库容1900万立方米,十年总投资1.5亿元,增加灌溉面积20万亩。(康彬)  相似文献   

4.
冯汉武 《政策》2005,(11):35-35
近几年来,武穴市坚持把发展油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推进优质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改善、单产不断提高、总产持续增长,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先后被列为国家油料生产基地县市、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项目示范区、湖北省优质油菜工程示范县市,被誉为全国“油菜之乡”、“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去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总产达5万吨,农业仅油菜一项就实现增收4000余万元,农民人平增收80余元。  相似文献   

5.
元谋县花同乡金鸭塘村居住着17户苗族同胞,87人。原有耕地44亩(承包到户时面积)住的全是茅草房,全村只种5亩水稻,大集体时人均分得口粮不到200市斤,每年缺三个月粮食。基本没有什么现金收入,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近几年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金鸭塘的苗族群众从生活到生产都发生了变化。上级用民族机动金2万元帮助架通了电,扶持4千元解决了人畜饮水。全村群众从89年起连续三年大干坡改梯,增加耕地207亩,兴修小坝塘一座,预算投资11万元,群众已投12044个、自备山砂127757公斤、石料100立方、支砌石方940方、完工后可浇地150亩。…  相似文献   

6.
黄河的回报这是一种真正的回报,当我们为黄河付出了无数心血之后,黄河也在尽心竭力地哺育着我们的人民。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流域各省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目前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平原,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在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大于1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有18处,80%的灌溉面积分布在宁蒙河套平原、汾渭盆地和黄河下游平原等三大片地区。由于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灌溉用水的保证率。黄河流域的粮棉产量一上再上,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相似文献   

7.
柯昌稳 《政策》2004,(3):26-26
鄂州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水域面积65.06万亩,湖泊119处、面积32.1万亩,精养鱼池面积23.2万亩。近年来,鄂州市委、市政府将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水产品总量达14.5万吨,产值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3%和30.8%,水产产值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种植业位居农业各业首位,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39元中水产贡献78元,占56.12%,水产业已成为鄂州市农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我们忻府区是一个拥有33万农业人口、76万亩耕地的典型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扭住“地、水、技、物”四个环节,积极通过落实基本国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物资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土地产出能力、抗灾减灾能力、科技贡献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使我区农业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个良好势头。200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15万亩,比上年增加10.6%;粮食总产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比上年增长8.1%;并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9.
楚雄彝族自治州从1958年4月15目建州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农业发生了历史性飞跃。楚雄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增加投入,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了不同层次的稳产高产农田157万亩。40年来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4.19亿元,新增蓄水库容8.65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9.67万亩。水利化程度达66.3%。治理水土3652.41平方公里,‘个治”工作跃入全国先进行列。健全了州。县、乡、村四级农业科技网络,改革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阎春文 《政策》2002,(6):42-42
安陆市是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起步较早的县市,历时十年,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二期、三期、四期开发任务。开发范围涉及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共建成17个项目区,总投资8542万元。三期开发,一期比一期深入,由最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逐步转变到“四个结合”上来,  相似文献   

11.
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东部,辖十县一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700多万亩,耕地3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3%。现有人口38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4万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62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0.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8%。抚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江西的主要竹木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省广大农村中已积极地全面地开展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大家都知道,只有保证农业生产逐年的不断的提高,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搞好农田水利工作。我省一九五五年农田水利计划任务是:新建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八十万亩;整修工程改善灌溉面积二百五十万亩。而去冬迄今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实践》2002,(3):17-18
赵学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共有214口人,耕地882亩。这些年,我们认准发展生产,富裕农民这个理儿,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使群众收入实现了连年快速增长。人均纯收入1997年达到5600元,1998年达到7100元,1999年达到1万元,2000年达到12000元以上,4年翻了一番多。  相似文献   

14.
浙江农业“混搭风”越刮越劲了.过去3年,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在全省共选定15个乡镇开展创新农作制度重点乡镇创建工作,累计实施新型农作模式项目317个,以“千斤粮万元钱”为代表的各类种养模式在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59.9万亩.2014年,15个乡镇共示范推广各种新型农作模式面积21.04万亩,总收入16.91亿元,亩均收入8038.4元. 农业“混搭”,不但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江陵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郊县。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10.3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01亿元,占58.2%。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首位,紧扣增收主题,不断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到1998年,初步形成20万亩双低油菜、20万亩蔬菜、1万亩特种水产、1000亩大口  相似文献   

16.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注并认真督办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整治重点水利工程——桃花大堰中型灌区基础设施的建议。据悉,该工程完成后,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5万多亩,将解决人口饮水9.38万人,牲畜饮水11.73万头,年经济效益合计862.69万元。  相似文献   

17.
牙韩彰  黄吉遇  杨合 《当代广西》2005,(4):F002-F002
7万多个项目,惠及70多万老区群众!2003年开展的“东(兰)巴(马)凤(山)”基础设施大会战,全面改善了老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把原来在全区处较低水平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较好的水平,为老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大会战对农民的增收,对农民生活的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革命老区,从此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区域生态优势,找到发展稻鱼养殖等生态脱贫"发力点",通过整合资源以整乡推进方式大力实施种稻养鱼工程,对项目农户补贴物资和赠送鱼苗。目前全县标准化种稻养鱼面积达7万多亩,项目农户年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图  相似文献   

19.
铺前镇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施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诚心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镇GDP达到5.35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达34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20元,同比增长9%。前进中的文昌市铺前镇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1,(22):2-F0002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秋冬种工作,明确提出把秋冬种当做一造生产来抓。9月份以来,自治区农业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全力推进秋冬种生产,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把秋冬种生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结合推进“千万亩秋冬种实施行动计划”,2011年,全区努力实现秋冬种面积2200万亩,力争达到2250万亩,同比新增200万亩以上,平均效益亩净产值500元,累计增收1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秋冬菜、食用菌、马铃薯,其中秋冬菜达到1400万亩以上,巩固发展全国最大秋冬莱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