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警察男友     
警察男友离慧我的男友是一个标准的“公安郎”,公安专科学校毕业,一个基层派出所的小警察。瞧他精瘦的个子,我从不奢望他有一天会威镇四方、名扬天下做英雄,我的闺中密友也都说看不出他有机警敏捷的警官素质。可他偏偏进了警营。有时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当警察,简...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住了半年,虽然很少和美国警察正面打交道,但是这些“执法者”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遭遇美国警察是在到美国大约10天之后。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兴致勃勃地在一僻静的山坡泊车场上学开汽车,忽见一辆警车从山坡下直奔我们开来。警车在泊车场边停下,并下来两名警官向我们招手,示意过去。教我开车的女婿急忙到前面回话。警察知道我们在练车,便问我女婿的驾龄,他回答说只有两年。警察告诉他,按美国法律规定,必须有4年驾龄方准教他人  相似文献   

3.
所谓“蓝色自杀”,指的是借警察之手实施的自杀,据《今日美国报》报道,近些年来“蓝色自杀”已成为那些没有勇气自己“下手”的自杀者的“新招”而且时下正呈“层出不穷”之势。纽约市19岁的大学生波加曼因欠下了6000美元赌债而欲一死了之。为了达到目的,他竟在公路上拦下一辆警车,接着持一把玩具冲锋枪向众警官瞄准。众警官不知有诈,纷纷投枪自卫还击,最后将其击毙。事后警察在他身上找到一张纸片,上面写道:开枪射杀我的警察请多多包涵──我是出于无奈才出此下策,真抱歉给您添了麻烦。新泽西州一名42岁的家庭主妇凯瑟琳·法查拉…  相似文献   

4.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3):30-35
作为"杏子林助学"公益事业的发起人之一,在中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那2000多个孩子,是民警老W这5年来最难以割舍的牵挂。助学资助者中,普通工薪阶层最多,还有像老W一样的警察,来自全国各地多个警种。"这是我的警官证。"对面的老警察欲向记者亮明身份。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他有些尴尬地笑了:"上个月刚办完提前退休手续,还不习惯呢。"这原本是一个秘密:再坚持大半年,已"退二线"的他,退休金就能再  相似文献   

5.
应德国慕尼黑警察局的邀请,首都警官合唱团一行 58人肩负着“首任文化大使”的重任,于 2001年 5月 19日赴德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访问演出。   5月 20日,德国首都柏林阳光灿烂,数以万计的市民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赴柏林警察学校,参加柏林警察局在那里举行的警民联欢活动日。柏林警官合唱团演唱结束后,首都警官合唱团即登台献技,开始了德国之行的首场演出。柏林警察局局长沙伯斯基先生说:“我没有去过中国,印象中只有红色中国,认为中国警察非常恐怖。通过接触,看到中国警察非常懂艺术,非常热爱生活,也是保护人民的,…  相似文献   

6.
黄欣 《警察技术》2000,(3):40-41
有没有某些明显的特征能确保警官的高效率?有没有某种处方可以造就一个模范警官?一个人能不能通过特征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警官呢 ?可惜的是没有一个科学的配方可以用来创造一个高效能警官 ,也没有一个科学的公式可以用来确定谁能做这样的警官。因为事实上做一名高效能的警官与其说是一门科学 ,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但是 ,对于一个刚入道的警察来说 ,某些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 :办事诚实、遵守职业伦理、有道德情操等。美国的一些政府高层领导也许正缺少这样的品质 ,但是我们赖以培养未来警官的基础却绝对不能缺少这些要素。一旦我…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警察的“线人”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来西亚警察的“线人”制度□贤华线人,这是中国内地以外华人社会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意思是指那些向警方提供与犯罪有关的情报的人。在马来西亚,警方破获贩毒、走私、凶杀、抢劫、绑架等案件过程中,线人起的作用非常大。一个警官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看他掌握了多少...  相似文献   

8.
不管是月明风清之夜,还是月黑风高之时,一有风吹草动,警官就须出动。然而,警察总是忘了家,让我们替他说句心里话吧,《警官今夜想回家》。  相似文献   

9.
妍莉 《民主与法制》2011,(21):60-60
一个夏日的清晨,我被一阵敲门声吵醒。披上外衣,我睡眼惺松地打开门,一位高大、英俊的美国警察站在我面前。“请问,YanLi小姐是否住在这里?”“是的,我就是。”“对不起,小姐,你被捕了。”什么?我被捕了?为什么我被捕了?“我是警官斯蒂文,”说着,他将带有警方标志的蓝色证章递到我面前,“请你马上随我到警察局。”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警察。穿上警服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在我心目中,警察是神圣的又是神秘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个他,我们互相倾慕、爱恋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悄然过去了十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无误地对我说,他爱我。但他不能接受警察这个职业,希望我能调换工作。这让我很伤心,我无法与一个不能接受警察的人共同生活。 一个在心里预习了十年的故事刚刚开始,就突然结束了,就因为我是警察。从这天起,我想,我未来的丈夫必须是一个喜欢警察这个职业的人。  相似文献   

11.
沈雪 《人民公安》2007,(17):37-37
我发信息告诉他说,我很崇敬他,十分欣赏他的作品,但我是一个警察,而且是一个业务素质过硬的警察,我不喜欢别人说警察的坏话。  相似文献   

12.
乌拉圭,南美洲东部的一个小国家,处于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大国之间,位置独特,濒临拉普拉塔河湾和广阔的大西洋,整个国家呈倒心型,面积176215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人。乌拉圭行政区域分为19个省,国家体制是民主共和制,国家组织建立在传统的分权基础上,警察向政府负责。国家警察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警察权力分散在各地方议会,并常常授权给个别官员──如资深警官、地方法官或辖区区长等。1829年12月18日乌拉圭独立后,新政府颁布法律统一了警察机构。经过长期发展,“警察基本法”于1971年5月22日开始实…  相似文献   

13.
因为曾经和雨时合著过一本报告文学《中国当代警官的倾诉》,所以让我再来写一点儿与警察有关系的文字似乎就是顺理成章了。 其实,城市里的居民,谁不跟警察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又打过这种或者那种交道呢?上户口、领身份证、失窃报案。还有,在路口闯了红灯还免不了要向警察说许多好话以免车子被扣……真的,城市生活,警察与我们同行。  相似文献   

14.
当警察好比人造卫星,上了这个特殊轨道,就得不停地运转。运行得快而稳,工作就出色,群众就信赖你、拥戴你;运行得慢而迟钝,工作就落伍,就出偏差。非但群众不满意,而且将会失去地球引力,摔得粉身碎骨。 ——一位警官的话 如果我这样问你:你了解警察吗?你将如何作答?我想,你一定会惊讶地瞪大眼睛望着我:不干坏事不犯法,了解警察干嘛! 我理解这种回答。因为,我就不了解警察。至少在采访厦门洪林派出所副所长刘联坤和他的战友们之前是这样。我倒是听人这样念叨,只要被逮进公安  相似文献   

15.
六年前,我和如月写过一本《中国当代警官的倾诉》。 当时风风火火跑过很多公安机关,热热闹闹交了很多警察朋友,沸沸扬扬收过很多读者来信,便自以为有了一份“警察缘”。有位热情的高级警官夸奖我:“你是咱们公安自己的作家!”我也就云里雾里地感到非常受用。 后来才知道,满不是那么回事。 今年四月,我们一行三人到景德镇采访。采访结束,主人执意派了一辆丰田取道九江送我们回南昌。那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自作聪明   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风吹掉了。   “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犯人讨好地问。   “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警官气愤地,“你站在这儿,我自己去捡。” 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要过桥。桥头的拱门显得不够高,他担心毛驴车过不去,就从车上拿出榔头,非常小心地把拱顶的石块一点一点敲掉。   警察看见了就告诉他:“世上竟有这样的傻瓜!你把拱门底下的土刨去一层岂不省事?”   赶车人不服气:“你才是傻瓜哩!又不是因为驴腿太长了过不去。是驴耳朵太长了嘛。” 笑话   …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安教育将呈现出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教育模式,从事警察职业的人自觉参与终身教育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每个警察在享受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必须参与到知识经济的创新活动之中,无论是警员、警官或者是高级警官,都不能置身度外。  相似文献   

18.
我是2000年9月24日第二批从北京出发去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的。我被分到了罗思帕罗思省,那是东帝汶最东边的省,距首都帝力市228公里,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任务结束,有三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令我至今难忘。这是我第一次真枪实弹的经历第一件发生在2000年12月20日晚上。那天我和一个马来西亚警官、两个当地警察上夜班。12点多钟,我正开车在镇中心巡逻,省警察厅指挥中心的塞内加尔值班警官用电台通知我说,有11个身穿迷彩服的人正在袭击澳大利亚民事警察的住房,他们踹门,用石头砸窗户,企图冲入屋内,让我们马上赶去…  相似文献   

19.
警官信箱     
警官信箱主持人张镇杨奉箫是盗窃、抢劫,还是故意杀人?编辑同志:1997年6月10日,姚成、孙洪、张斌商量一同出城打猎,孙洪向他人借单筒猎枪一支。次日凌晨4时许,三被告持猎枪到城郊打猎未果,便窜到城郊王村居民王峰家偷鸡。姚成、张斌进院,孙洪持枪在院外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之写作目的为探讨警官对他们与患有精神痰病的人士进行接触的看法.验证一项为提高警方对涉及精神疾病患者案件的处置能力的创新型警察培训项目的成果。本项研究使用了来自北印第安纳五个警察部门的126份警官反馈样本来了解他们对自己与精神病患者接触的重要方面的看法。结果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实际倾向和警官们希望的倾向是不匹配的,关于处置精神疾病患者案件的警察培训不充分。具有创新性改革的培谢I内容有望提高警官们处置涉及精神疾病患者案件的能力。这项研究仅限于警察群体。其结果也许不能与具有独特的精神卫生资源的群体一概而论。警察对与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的看法并非来自于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倡导者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士。警察和精神疾病患者之间的接触对警官们形成复杂的挑战。倡导者们认为,太多精神痰病患者被警察送入狱中,从而推动了监狱的转移程序的发展。理解警官们自己对精神疾病患者想要的结果的看法和阻碍做出适当处分的障碍的看法。对监狱转移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专门的警察培训的成果证明可以提高警官们的知识和对精神疾病患者做出反应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