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立足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面临的困境,"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转换教学话语方式,拓宽教学活动领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性化话语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号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占领网络话语权高地,树立了信息教育新理念,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传统模式。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多方面工作路径发挥其提高教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提高教学的引导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的能动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实现其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程的考核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而又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准确地检验出教与学在知识目标、能力素质目标方面的实现情况,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研究的实践性课题。文中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生视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察,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性教学能力较好,核心能力相对较弱,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能力急需加强。应从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程度、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驾驭程度及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观点是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等方面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评价路径,对于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热情、提升胜任素质和教学实效大有裨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评价理念应该由"奖惩优劣评判"转向"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评价主体应该由"学生和专家"转向"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范式应该由"终结性评价范式"转向"形成性评价范式"。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化,包含概念间的属种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逻辑学知识运用需要教师从因果教学法向兼顾相关性教学转变,就问题进行推理、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为切入口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逻辑转换思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调整和充实;需要教师全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有赖于教师对语言艺术和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熟悉把握,以及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应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语言素养,锤炼语言能力,塑造语言艺术,才能顺利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现在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切实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着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引发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的客观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需坚持教学目标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统一,教学形式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匹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我需求相结合,并通过优化育人生态、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不少问题,导致其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改进教育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积极探索适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先进教学成果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应从理念建构、系统建构、内容建构、配套机制建构等方面入手,加强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目的性,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三种教师智慧:政治智慧、专业智慧、教学智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天职是由角色定位、教育目的、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所赋予的。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必须从国家、高校和教师本身三个层面加以培育,如此方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方面承担着特殊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媒体传播形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与较量的主要平台。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面对并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态,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病毒式传染"和"免疫性教育"相结合,既要勇于直面社会问题,又要善于在批判错误思潮过程中强化政治信仰教育;转换教师实现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关于警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掌握水平和要求,从职业认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试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改革探究,改变不合适宜的观念,进行教学创新和思路开拓,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近学生、贴近社会、顺应发展,引导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然而,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给教师个人、学校教学以及社会都带来负面的影响。研究并解决这个现象已成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中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庞杂,理论性强,教学方法单一保守,实践环节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传统,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普遍比较低。为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改革考试(核)方式,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分析其负面影响,必须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终身教育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集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实证角度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发展的鲜明特色和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是对教学有效性评估的主要依据,实施教学满意度测评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是对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以学生满意度为切入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为主线,编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展开论证,为接下来进行实证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既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现实需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阐述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教学内容亲和力、教学介体亲和力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