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之窗     
是谁造就了 “两面派”的林彪 林彪生前乃至死去多年,好像躲在一团神秘的迷雾之中。他的所作所为,黑白反差之大,令人目瞪口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林彪已经成为“虚伪”、“阴谋”、“两面派”的化身。实际上,林彪并非天生的“两面派”。与林彪共事多年的聂荣臻元帅,谈到建国前的林彪时曾说:“我觉得他比较年轻,世故不多。”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也回忆说:“林彪来见毛泽  相似文献   

2.
·他曾任林彪“四大金刚”之首黄永胜的秘书·他的一封信曾令林彪集团如坐针毡·黄永胜说他“是个坏人”,江青也说他“不是好人”  相似文献   

3.
1967年7月25日下午,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首都百万群众隆重集会,欢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七二○”事件后从武汉“胜利”归来。除了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帮“文革”“精英”外,连“畏寒怕汗”的林彪也冒着酷暑,亲自出席了声势浩大的欢迎大会。这种前所未有的“礼遇”,令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雄视万众欢腾的王力受宠若惊,禁不住飘飘然起来。在林彪、江青一伙的吹棒下,王力一夜之间成了中央文革小组的“功臣”和“英雄”。此后,他更加不遗余力地到处煽风点火,为林彪、江青效劳,遂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中国外交部。  相似文献   

4.
赵晋 《北京党史》2006,(6):54-56
身处逆境,最能检验人的意志品质。彭真在解放前住过六年国民党的监狱,“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曾被监禁九年。他受过国民党监狱的酷刑,又受过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迫害。磨难中他不仅挺了过来,而且组织领导了在国民党监狱的狱中斗争,坚持了同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在失去人身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张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被调到北京,给林彪当了四年的秘书,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10个月,他因同叶群有矛盾,自动要求调离“林办”,回到了老家东北工作。3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秘书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不已…… “你给林彪当秘书没感到后悔吗?”作为女儿,我曾很好奇地问他。 他笑了,侃侃说道: “我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6.
史进前热爱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为了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解放,他屡立战功。他曾长期负责我军的保卫工作,为我军的政法工作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文革”中,他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负责全军的落实政策工作,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他作为特别检察厅副厅长参与了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这样谈论林彪在外逃之前的情形:“在北戴河,叶群在与周恩来通话后,立即采取行动。她与林立果一起,喊醒吃了安眠药睡下的林彪,告诉他有人要来逮捕他。他们焚烧了文件,然后钻进汽车,驶往机场。”①香港《镜报》月刊也曾刊登一篇文章称:“12点,叶群、林立果、刘沛丰等冲进林彪的房间,将已经吃安眠药睡下的林彪从床上拉起来,并喊:‘快起来,有人抓你来啦!’四个人加李文普一同上了‘红旗’防弹车。”②这两段话都是说林彪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叶群和林立果喊醒,并告诉…  相似文献   

8.
黄瑶 《党史博览》2013,(10):55-56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曾把这一件事说成是林彪企图搞复辟。这样说未免简单化、脸谱化。没有任何说服力。那么。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克己复礼”呢?让我们“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陆州 《党史纵览》2012,(1):49-52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对邱会作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作为林彪反革命集团“四大金刚”之一的他在“文化大革命”前期曾红极一时.而随着林彪事件的发生.邱会作也跌下历史的舞台。从“红小鬼”到共和国中将.从祸国权臣到阶下冈.最后成为一个寻常的耄耋老人.邱会作的一生扮演了几个大相径庭的角色.颇值得世人寻味。我们不妨拂去历史“拷贝”的尘埃.对邱会作不同时期的人生片段作个“回放”,以飨读者.为官所省.为人所鉴。  相似文献   

10.
近读一篇纪念任弼时的文章,感慨颇多。文章说,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凡曾同他一起工作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伟人毛泽东曾对林彪进行过四次严肃的批评。这些批评都使林彪避免了大错误,对当时作为政治要员的林彪本人,甚至对党和军队的建设乃至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起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今天重温中共历史上这些“精彩华章”,反思其中的深刻内涵,对于各级领导者,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毛泽东“一批”林彪,看领导者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古田会议”以后不久,1930年元旦,时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元旦贺信。在信中,林彪提出了“井冈山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觉得林彪对时…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博采》2006,(6):35-39
黄永胜曾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立过功。他的人生也曾经辉煌过。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却成为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林彪集团中,黄永胜算是第二号人物。在林彪手下的“大将”中,黄永胜排第一号,人们习惯于称“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而在实际上,林彪也特别器重黄永胜。在林彪集团中,黄永胜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超过了叶群。随着林彪覆灭,黄永胜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立过功的人,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那么,黄永胜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浮沉呢?  相似文献   

13.
修养撷英     
《前线》1997,(6)
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是我军著名的能征善战的将军,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对林彪、江青搞的那一套十分看不惯。他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就要相信真理。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现在有人把红的说成黑的,那说归说,终究代替不了事实真相。他要求帮他写调查材料的人,要绝对实事求是,不能看风头说话,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坚持真理,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对着干,终遭残酷迫害,于1970年含恨逝世于河南郑州。穆青曾写过…  相似文献   

14.
陈伯达是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得力“干将”,曾被称为“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当过“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他的发迹有什么“决窍”,据《陈伯达其人》一书记载,陈伯达对他的同乡曾说过这样的私房话:“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陈伯达跟人,他先是跟准毛泽东,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15.
苏州南园宾馆的前身是苏州市1952年成立的人民委员会的外宾招待所。它接待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林彪是最为显赫的一位。林彪每当来此,最爱住两个地方:一是建于1960年的吴中谊宫,一是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蒋纬国旧居(即7号楼丽夕阁)。他多次说苏州是个好地方,景色、环境、气候等都适宜休息。他曾将这里当作他的“半个家”。  相似文献   

16.
1967年7月,周恩来要跟随毛泽东外出巡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当好“联络员”,直接同他联系。这一着棋,就象在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心脏插入了一把尖刀,同时也为党内健康正义的力量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邪恶势力作斗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迂回抗争的新策略 1967年,曾被周恩来称之为“最不平静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由见习排长迁升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战将。1932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6岁。此后他参加指挥了红军反“围剿”战斗、平型关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5年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衔时,林彪排名第三位,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文革”中,毛泽东又将他定为接班人。然而,就是这个林彪,在长征途中曾妄图撤换毛泽东的领导权,公开与毛泽东决裂。  相似文献   

18.
李钢 《世纪风采》2009,(7):41-43
陈光是我党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位传奇战将,他一生战功显赫,指挥作战机智英勇,曾创造出不少有名的战斗范例,但作为林彪的部下,性格倔犟、耿直刚烈的陈光,虽然早期救过林彪的命,但也多次与林彪发生过冲突,因而与林彪结怨颇深,遭到了林彪的诬陷和打击,使本因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变成了“反党”罪名,最终不仅过早地结束了他那辉煌而坎坷的一生,而且蒙冤受屈达30余年。  相似文献   

19.
杨勇一家在“文革”中姚文奇"文化大革命"这场全国性的大动乱,使多少人蒙受了不白之冤,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上将,因为拒绝充当林彪的帮凶,而让林彪怀恨上心。他和他的家人在这场大动乱中都未能幸免于难。面对林...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02,(2):45-45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外逃,消息一经证实,有人立即提出用导弹打掉、毛泽东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而伯伯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您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接着,为了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伯伯吃住在人民大会堂,几乎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