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司法权利的预期收益。公信力越高,公众的预期收益越高,公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越高。当前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公众缺乏对法院的认同和信任,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不高。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院公信力是社会大众对司法制度以及司法裁判的信任程度.基于公信力衡量标准的多视觉思维的复杂性,要树立一种单一的衡量标准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违反法律运行的基本原理.法院公信力的衡量应当建立在以法院审判执行办案为核心的日常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上,将主观认识上的法院公信力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常态指标.在审判实践中,要抓住法院管理中能够掌控的主要措施,筛选确立关键性工作质效指标,将司法判断力、裁判说服力、司法自律力、强制执行力等通过案件审判管理过程中的相应的指标予以评价和提升.其有效途径包括以事实的查明、实体法的适用、理性的判断三位一体来提升司法判断力;以正当的司法程序来提升裁判说服力;以制度保障和舆论监督来提升司法自律力:以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来提升司法强制力.  相似文献   

3.
程文婷 《法制与社会》2013,(21):148+154
检察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检察权的信任力,是公众基于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正确实施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产生的信任,是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一种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是衡量公众对检察机关满意程度、信赖程度和认同程度的重要标尺。"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当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公众就会习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检察权的实施得到普遍认可,公平正义就能得到有效保障。十八大报告指出,政府要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国家机关公信力和执行力。检察机关的公信力问题是国家机关公信力的一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不断提升检察公信力,对于打击犯罪,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证公信力是公众(社会成员和当事人)基于公证职业的诚信本质和服务实践所形成的信任、信赖和信誉。包括对职业道德的尊崇,对公证法律的信仰,对公证职业服务的认知、认同等因素。公证公信力依存于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信力。但是,公证公信力的提升也会对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信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荣春 《现代法学》2013,35(2):116-124
与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也互为表里,且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基础。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有着心理学基础和规范有效性基础,并蕴藏着有效控制犯罪以达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终法治效果。如果想确保并提升刑法司法公信力,则必须致力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包括刑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刑法司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先后构成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基础,从而确保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实现。刑法司法公信力以价值衡量为进,以法治底线为退。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是公民对司法机关作出具体司法行为的认同力,是司法建立在公众心中的信服状态。司法公信力对树立司法权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公信力的司法形成不了法律救济的应有权威,同时也难以树立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形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2月27日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推动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灵魂,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价值的追求。文章将从司法公信力基本理论着手,介绍司法公信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价值体现,分析目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存在的不足,并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华 《山东审判》2013,(3):14-18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权运行过程和结果的认同、信任和尊重。但司法权的公正运行和裁判结果的公正与公众的认同、信任和尊重并不存在必然的正比关系,特别是当前表现尤为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症结是多方面的,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当下司法信息传播的乏力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司法信息中的"信息"是广义上的信息,包括司法权力运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审判程序及裁判结果的信任与尊重的心理态式,以及对法院司法认同和信仰的程度。当前我国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状况还不容乐观,本文从公众对司法的评价视角,透视公众对法院工作所持的心理状态,揭示司法现状与公众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并从提升法官素质、改进司法作风、严格依法办案、推进司法公开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管中窥豹:司法公信力不高且公众不能自觉遵从法律的实然状况"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与公众之间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相互评价……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①从司法对公众的角度看,司法的受众是公众,司法活动通过案件的审理过程和裁判结果对公众产生影响;从公众对司法的角度看,案件当事人通过对案件裁判结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宋豫  李健 《河北法学》2013,(2):184-190
"案结事了"与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关系紧密,互为因果。自从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把"案结事了"作为审判工作追求的目标以来,全国各级法院积极响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但是,人民法院在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过程中,无论是司法说服力的弱化、不信任司法的非理性泛化,还是司法路径的偏颇,均影响司法公信力的树立,从而阻碍了"案结事了"目标的实现。要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惟有从提高司法公信力着手,同时走主动认同和强制认同两条道路。人民法院既要充分发挥调解柔性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又要注重法的指引、评价、预测甚至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在确保司法公开、公正之基础上建立司法权威,通过司法引导、确立社会规则之治。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民众缺乏对法院的认同和信任,法院的司法公信力还不够高.本文从影响法院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基层法院培植公信力的重要性及基层法院培植公信力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加强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59-260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是司法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互相评价.当前我国民众对司法的公信力普遍不足,本文拟结合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分别从司法与公众两个角度探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罗兴 《法制与社会》2012,(19):254-255
现代社会,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信任的能力.司法不独立、法律观念、法官素质是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从过渡独立、法制宣传、系统培养入手,实现公正司法、民主司法和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14.
执法公信力问题,人民群众非常关注,中央高层更十分关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检察长会议都把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作为执法司法机关建设的重要任务。因为它关系到执法司法的信用问题,更关系到公众对执法司法的信任问题,进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的进程。所以,它是我们检察机关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面对和高度重视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一、关于执法公信力的定义与内涵公信力,就是公众对某一社会公共组织行为的信任程度。公信力不是执法司法机关的专利,只要是社会  相似文献   

15.
何成兵  章晓民 《法治研究》2012,(12):121-12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司法权威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司法权威构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司法权威的内在机制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司法权威由权力和威信两部分组成。司法判断力、司法拘束力是司法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自制力、司法公信力则是司法威信的保障。因此,以内在机制为视角,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司法权威:拓展法官培训范围,加强法官司法判断力;尊重既判力,加重违背裁决或命令的处罚,提升司法拘束力;净化外部环境,加强内心修养,提升司法自制力;增强法官能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及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郑飞 《证据科学》2015,(1):71-80
司法公开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础,但司法公开并不自动实现公众对司法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信任与认同。通过对9省市的实证调研和数据挖掘,课题组发现除了司法公开以外,司法公信力还与司法独立、司法工作作风、司法过程、司法结果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来提升司法公信力:夯实司法公开以增加司法透明度,增强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以保证司法权威,转变司法工作作风以提升司法权力主体的公信力,并更加注重司法过程的程序公正和司法结果的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7.
谢鹏程 《中国司法》2013,(10):24-26
检察公信力,即公众对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及其工作的认同、满意和信任程度,既是司法公信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公信力的组成部分。检察工作只有做到党委肯定、人民满意,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赞誉,不断增强公信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维护公平正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严格意义讲,司法公信力指司法裁判获取公众信用的影响力。司法公信力(x)与公众的认同力(y)具有y=f(x)的函数关系,无公信力,则司法不立,但是司法公信力却会因建构与运行的种种缺陷而发生流失。从深层次讲,司法公信力流失涉及司法文化建设的诸多缺失,但是从内省视角看有其结构与功能失和之处,尤其与司法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所以司法公信力的补强特别需要从  相似文献   

19.
论司法公信力的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的客观表现,是裁判过程和裁判结果得到民众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的高度反映。质言之,司法公信力一方面体现为民众对司法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包括对司法主体的充分信任与尊敬,对司法过程的充分信赖与认同,对司法裁判的自觉服从与执行;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法律在整个社会的权威与尊严已经树立,广大民众对法律持有十足的信心,公民的法律信仰包括司法信仰得到空前的加强。〔1〕可见,司法公信力不仅与司法权的行使密切相关,而且与整个社会的法律信仰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司法公信力还与宗教信仰、法律文化等因素也有…  相似文献   

20.
信用司法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司法,取信于民意味着司法能够输出正义的产品并得到公众的认同和信赖.信用司法是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性赖以产生的基础,目前信用司法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如实行"失信黑名单"制度、虚假诉讼惩戒制度、司法责任制度、监督制度、司法公开制度等等,上述制度对推进信用司法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信用司法建设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